探访松辽剪纸的前世今生 吉林非遗-文化 曹淑杰 279586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探访松辽剪纸的前世今生 吉林非遗-文化 曹淑杰 279586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吉林非遗

探访松辽剪纸的前世今生

2019-01-08 09:08 | 来源: 吉林日报

 image.png

  萨满教面具

  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东北大地上,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流派众多,不同流派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和而不同,各有千秋。在吉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秀云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一种根植于东北文化,与其他流派的民俗剪纸有所区别的另一种剪纸艺术——松辽剪纸,正在吉林师范大学20余位师生的传承与推动下异军突起。

  与众不同:学术与艺术的融合

  松辽剪纸与其他流派剪纸的不同之处,在于特别重视学术价值的体现。松辽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新思路,以剪纸艺术表现东北文化史,以考古学、文化学、民俗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为依据,依托相关史料进行剪纸创作。在作品的文化内涵上,松辽剪纸是东北民间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研究的实践性表象,是东北民间民俗的文化符号,在展现视觉艺术之美的同时,体现东北历史文化的厚重内涵,也体现着创作主体对于东北文化的体悟和理解。

  在创作理念上,松辽剪纸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努力以剪纸的艺术语言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象化、形象化。松辽剪纸将满族口传史诗当中的神话故事转化为视觉造型,原本只能靠“脑补”的神话情节变成了生动的画面。

  从构思立意到取材造型,松辽剪纸致力于展现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审美情趣,继承民族传统造型语言,表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创作工艺上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阴阳相融,针对不同主题进行灵活的设计构型,由此产生“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剪纸结构,作品呈现出粗犷中见细腻、空灵中见厚重、质朴中见精致、虚幻中见真实的整体风格。

  前世今生:近代与未来的衔接

  松辽剪纸起源于李秀云的家族传承。

  李秀云的曾外祖母王柳氏,精于刺绣,自成一家,是为松辽剪纸艺术之滥觞。

  外婆张时氏继承了刺绣技艺,由刺绣而旁通剪纸。刺绣与剪纸都是过去女子展示自我、沟通情感的方式,十分流行,在其社会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李秀云的外婆家里总会聚集一些来串门的姑娘媳妇,拿着工具向她请教刺绣、剪纸的技艺。

  李秀云的母亲张桂兰,自幼耳濡目染,喜爱剪纸,练就了剪纸的好手艺,每天忙完家务,顺手就抄起剪刀剪上一会儿。家中处处可见剪纸作品,特别是过春节时,在封了窗户纸的窗户上要贴上“窗花”,糊了报纸的顶棚上贴上“棚顶花”,院子大门门楣上要贴“过门笺花”。尤其是窗子,每个窗格里的窗花各不相同,图案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张桂兰的剪纸追求图样的精雅,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为松辽剪纸传承体系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李秀云的剪纸继承了母亲的雅致风格,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更加丰富,所用材料也得到扩展,剪刀、刻刀、蜡板、宣纸、绒布等材料的运用更加综合、灵活、自然。李秀云主张剪纸艺术与文学结合、与版画结合、与东北民俗结合的思路,成为剪纸艺术众多流派中的独特一支。

  松辽剪纸目前已形成稳定的传承人队伍,在理论研究、教学传播与工艺实践上均已形成梯队。剪纸艺术传承人同时又是高校教授、学者。李秀云是松辽剪纸第4代传承人,同时也是吉林师范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带头人。第5代、第6代传承人中有多位文艺学、民间文化等领域的学者,其中,孔祥羽、姜亭亭、刘雪玉、楚学娟、李美莹已被评选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松辽剪纸传承团队在2017年获得了省“五一劳动奖”和“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近年来,松辽剪纸传承团队通过为高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开设《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国学专题》《中国剪纸与折纸》等剪纸艺术的实践性课程,让松辽剪纸走入大学课堂,并增强其国际影响力。松辽剪纸的创新创业项目在高校组织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屡获佳绩,十分可观。

  前途可期:规模增长与内涵挖掘

  走进吉林师范大学松辽剪纸传承团队的工作室,四面墙壁上挂满了萨满女神面具的剪纸设计图样,地上铺满了剪纸作品的大幅长卷,神奇而壮观。

  截至目前,松辽剪纸传承团队已经完成了满族萨满女神系列、满族族源神话系列、满族民间传说系列、满族传统服饰系列、满族传统体育系列、满族传统游戏系列和东北传统民俗系列等剪纸作品。这些作品以系列为单位,每一系列的作品好像一本大部头的图书,内容丰富而深入浅出,图像复杂而条理清晰,刀刀有出处,剪剪讲传承。在追源溯流学习传统,每个图案都讲究学术依据的同时,又不乏天马行空的想象、天真无邪的童趣以及令人敬畏的神秘感。

  满族萨满女神系列、满族族源神话系列、满族民间传说系列,主要以满族说部文本为依据进行设计创作。满族说部是满族传统民间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松辽剪纸传承团队在对满族说部展开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剪纸造型来表现满族说部的丰富内容,使其中奇异的想象与抽象的观念具象化。剪纸创作者在严格遵循满族说部文本内容的前提下发挥艺术想象,让满族说部当中蕴涵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观念等文化内涵通过视觉造型传达出来。这些作品或表现满族创世神话中天母与恶魔相抗的情景,或表现满族族源神话中满族先祖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或表现满族民间传说中歌颂劳动人民美好品质的动人情节,弘扬满族说部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发挥其古为今用的价值。

  满族传统服饰系列作品以满族传统服饰为表现对象,以丰富的造型元素与鲜明的色彩表现满族服饰“镶”“滚”“绣”“彩”的装饰手法,灵活运用蝴蝶、菊花、海水、山崖等满族传统吉祥图案,在造型与配色上充分尊重传统服饰工艺,沟通了服装设计与民间剪纸两个领域,颇具新意。

  满族传统体育系列、满族传统游戏系列将满族传统体育、游戏的场面、动作用高度凝练的视觉形象加以表现,“珍珠球”“嘎拉哈”“冰尕儿”“桦皮篓”“跳皮筋”“雪爬犁”等场景通过剪纸形象而生动再现,其中有一些在现代生活中几乎失传的体育或游戏项目是经过民俗学的考证之后进行还原的。

  东北传统民俗系列以东北传统民俗生活图景为表现对象,将“东北八大怪”“关东二人转”纳入剪纸创作,用富于特色的剪纸造型唤醒东北的文化记忆。

  除此之外,“长白山人参故事”“《红楼梦》系列”等松辽剪纸的其他代表作品也是多次亮相大展,广受好评。松辽剪纸的作品数量正在成倍增加,规模迅速增长,这种情系古老神话、立足东北大地的艺术形式正在焕发出与时俱进的蓬勃生机。

  松辽剪纸源于乡土、长在民间,在民间生活中潜藏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是反映民间文化、展现民族精神、描绘时代风貌的艺术形式。松辽剪纸除了文化、学术上的价值,在今天仍深受百姓的喜爱,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色添彩,发挥着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围绕松辽剪纸,剪纸壁画、剪纸夜灯、剪纸钟表、剪纸家居内饰等周边文创产品正在进行研发,相信不久会有一批以松辽剪纸为主题的文创商品问世。

  松辽剪纸表现的是传统的图形,滋养的是现代人的心灵,其艺术内涵正在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拓展。李秀云表示:“剪纸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松辽剪纸寄寓着独特的审美理想,传达着朴素的情感经验。人们欣赏剪纸作品的同时,也是在和历史对话,和悠远的心灵对话。我们作为这门艺术的传承者,要更加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本领,在继承中发展松辽剪纸,用手中的剪刀和这张薄薄的纸,讲好厚重的东北故事。同时,我们也要让松辽剪纸成为剪纸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绚丽奇葩,开创剪纸艺术的另一种可能。”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