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长春的行政长官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287954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老长春的行政长官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287954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老长春的行政长官

2019-05-17 14:04 | 来源: 长春晚报

  从1800年长春厅设立,到1948年10月长春解放,长春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初期、日伪时期、苏军军管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有哪些人当过老长春的行政长官呢?

  首任行政长官名叫六雅图

  1800年是嘉庆皇帝执掌中国的第5个年头。这一年,他做了一件对长春影响深远的事情,他批准了吉林将军秀林设置长春厅的奏请。尽管在厅治内实行“借地设置”“民蒙分治”,蒙古人仍旧归郭尔罗斯前旗管理,且辖区内的所有租税仍归蒙古王公所有,但是长春地区汉族居民的行政、司法及审理词讼等事都已经划归首任长春厅理事通判六雅图管理。

  通判为正六品官员,每年俸禄为60两白银,养廉银为300两白银。一两白银等价于1000文钱。有人说当年一公斤猪肉需要40文钱,如此看来,通判的工资还是比较高的。根据史料记载,担任过长春厅理事通判的人有:六雅图、阿成、福纳、那灵泰、常喜、达庆、博尔豁、禧淳、庆符、福恩、常山、全福、文全、保康、桂林、安荣、松鹤、博霖、萨尼扬阿、恩禧、吴衍庆、长青、钟彦、善庆、王绍元。其中,六雅图、那灵泰、庆符、萨尼扬阿先后两次担任长春厅理事通判,而长青更是在短短的8年时间内3次担任理事通判一职。

  1882年,长春厅行政长官名称由理事通判改为抚民通判加理事衔,“蒙民皆理”。从此,长春“借地设置”的历史终结,长春厅转为全面治理地方事务的政权机关。担任长春厅抚民通判的有孙堪、双全、李金镛、毓斌、善庆。

  长春府24年19任知府

  1889年,光绪皇帝批准长春厅升格为长春府,长春的最高行政长官也由抚民通判变为知府。长春府仍然隶属于吉林将军,是从四品官员,年薪为白银105两,养廉银为2000两,办公银为100两。担任过长春知府的人有:觉罗同勋、文韫、王鸣珂、文韫、杨同桂、怀辅、鄂龄、书瑞、谢汝钦、廉慈、王昌炽、宋春霆、张凤台、章绍洙、孟宪彝、许元震、何厚琦、德颐。其中,觉罗同勋两次担任这一职务。

  和长春厅的通判相比,我们从长春府知府名单中可以发现一个鲜明的特征,即出现了相当多的汉族官员的名字,这与清政府19世纪70年代中期对东北军事、政治进行系列改革,推行《变通奉天吏治章程》,主张地方官员“满汉兼用”关系很大。

  1907年,清政府对东北地方官制进行改革,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长春府归吉林省管理。1908年,吉林设吉林西路兵备道,道署设在长春,道员有陈希贤、颜世清、李澍恩、孟宪彝等人。

  九一八事变前的长春官吏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1913年1月8日,中华民国颁发政令,各府、厅、州、县一律改称县,长官一律称县知事。1929年,县公署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这一时期担任长春县行政长官的有苏鼎铭、易翔、彭树棠、林世瀚、启彬、赵鹏第、张书翰、马仲援。

  这段时间内,长春县归吉长道尹管理,而吉长道尹衙署就设在长春,因此有人说长春这一时期处于道尹和县领导共管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长春市先是搞起了市政公所,督办是蔡运升,后设市政筹备处,筹备处处长一职先后由周玉柄、金璧东担任。

  伪新京的市长们

  九一八事变后,长春落入日本军国主义的魔掌。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长春被冠以新京的名字,成为日伪政权伪满洲国的首都。从伪满洲国成立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段时间里,担任伪新京市长的有金璧东、韩云阶、植田贡太郎、徐绍卿、于静远、金铭世、张联文、于镜涛。需要说明的是,在日伪政权里,伪新京市长是省级行政长官。

  八一五之后的长春市长

  1945年8月15日,东北光复后,伪满洲国最后一任新京市长于镜涛发表讲话,号召市民“不要轻举妄动,等待中央接收”。8月30日,苏军委任伪满官员曹肇元为长春市长。9月5日,国民党政府任命赵君迈为长春市长,但这一时期长春仍处于苏军管理下,赵没能赴任。11月8日,苏军同意中共山东分局领导刘居英以不公开身份出任长春市长,11月15日与原市长曹肇元交接。11月中旬以后,受《雅尔塔协议》的约束,苏军要求中国共产党撤出长春,刘居英不得不把市长一职还给曹肇元。12月,赵君迈接任长春市长。

  1946年4月14日12时,苏军撤离长春,国民党政府接管长春。两个小时后,共产党开始攻打长春。4月18日,长春第一次解放,俘虏了国民党政府长春市长赵君迈,这一职务再度由刘居英担任。

  1946年5月23日,共产党战略性撤离长春,国民党再度进入长春,尚传道兼任长春市长。1946年7月12日,赵君迈被我党释放,7月27日重新担任长春市长。1947年10月14日,孙桂籍接替赵君迈,出任长春市长。1948年3月1日,尚传道再任长春市长,直到1948年10月19日我军解放长春,尚传道被俘。

  长春最早的衙门长啥样?

  当我们翻开这座城市的历史时,一定会追问,长春兴建之初的政府所在地在哪里?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长春市区南20公里的新立城镇,是1800年清政府设立的长春厅所在地。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翻开历史档案,不论是《吉林通志》还是《长春县志》,都没有关于长春厅衙署建筑的只言片语,至于照片、绘图这些直观的资料更是无从谈起。

  在这方面,唯一有价值的是成书于嘉庆末年的《吉林志书》,书中对长春厅作了如下的描述:“嘉庆五年修建通判衙署:建设大门一间,两边听差房各一间。门前照壁一座,仪门一间,两边二门各一间,东西科房三间,大堂三间,穿堂三间,二堂三间,住房三间,档子房三间。衙署外围筑打土墙,周围五十丈,高七尺。”另一条是:“巡检衙署,建设大门一间,二门一间,门前照壁一座,科房一间,大堂三间,住房三间。衙署外围筑打土墙,周围二十五丈,高七尺。”在巡检衙署条目下附有监狱建筑介绍:“监狱砖墙共长二十三丈二尺。监狱卒正房二间,罪犯东西横房六间,狱神庙一间,狱门前堆子房一间。”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建筑的间数、占地面积,但是对它的样式、高矮、所用材料还不清楚。仓促建成的衙署,只用了25年就废弃了。而按照清朝的惯例,官衙是不能改为它用的,只能任其闲置失修以致坍塌。

  1906年至1912年,长春旧城的南、北大街段已聚集了银行、钱铺、银炉几十家,百货商店13家,粮栈大车店5家,药店3家。而商埠大马路段的商店则达几十家。此后几十年间,这条老长春的主要马路荟萃了长春著名的商号、店铺,如早期的玉茗魁、益发钱庄、协和商场、南世一堂、达仁堂、大陆书局、益智书店、会通达日杂店以及后来的泰发合商场(旧址在今长春第一百货商店处)、振兴合商场(后来的东北商场旧址)等。在大马路两侧,著名的商号还有源泰、同兴茂、中原洋行、集升斋、亨达利、义和谦、鼎丰真等。当年,这里除了有百货、鞋帽、服装、医药、食品等店铺外,长春最热闹的新老市场即新民胡同和老市场也在大马路附近。

  长春沦陷时期,大马路上的店铺颇具影响。当时,南、北大街上的协和商场(后来的长春橡胶八厂办公室址)、泰发合百商场、振兴合百货商场,以及商埠大马路及其两侧,尤其是三马路、四马路之间,都是商业鼎盛之地。1935年出现了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理发烫发店——丹凤理发烫发店。同年,永春路市场建成。

  后来,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其国内物资贫乏,加剧掠夺,致使长春中国人开办的各种工商业企业日渐倒闭。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推行“杀民养兵”政策,大马路一带的店铺同其他地方一样濒临倒闭,到解放前夕仅剩下50多家。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