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上甘岭》幕后的故事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292524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电影《上甘岭》幕后的故事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292524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电影《上甘岭》幕后的故事

2019-07-24 09:02 | 来源: 长春日报

image.png

  电影《上甘岭》剧照。 

  影片《上甘岭》是根据朝鲜战场上的同名战役创作而成的。这场战役是整个朝鲜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是敌我必争的军事要地。为了这块弹丸之地,中美双方投入兵力总数达十万之众,双方阵亡约三万六千人。上甘岭曾经是一片山地,战役结束后几乎成了一片平原。著名战斗英雄黄继光就牺牲在这里。

  毛泽东指示有关方面将上甘岭战役拍成电影,这一任务便落实到以拍军事题材见长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厂里经过研究决定由导演沙蒙牵头。在确定编剧的时候,沙蒙推荐了林杉。此前,林杉和孙谦合作编剧的影片《丰收》就由沙蒙担任导演。此时的沙蒙,已经拍出了《赵一曼》《上饶集中营》和《丰收》三部影片。

  沙蒙,原名刘尚文,1907年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县的农民家庭。十五岁时考入法文高等学校,他的名字沙蒙就是法文“忍辱负重”之意。1929年,他进入哈尔滨满绥长途电话局当话务员,其间结识了诗人塞克,开始转向文艺领域。1933年,沙蒙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结识了赵丹、王为一、徐韬等人,参与左翼戏剧活动,参加过《太平天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大雷雨》等戏剧的演出,以及《都市风光》《夜半歌声》《十字街头》等影片的拍摄。他懂法语和俄语,还翻译过苏联文学作品。

  抗日战争爆发后,沙蒙在第五战区担任艺术组教员。长沙大火时,演剧二队撤退,沙蒙丢弃了个人衣物,背着沉重的幕布长途行军,大家亲切地称他“骆驼”。在演剧九队期间,上级要求队员集体加入国民党,沙蒙为此离开了演剧队。后来,辗转来到重庆的沙蒙结识了周恩来。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沙蒙去了旅港剧人协会,参加了《雾重庆》《马门教授》《北京人》等话剧的演出,直到1944年3月到达延安,在鲁艺戏剧系当教员,兼任鲁艺实验剧团团长。抗战结束后,沙蒙与舒群等人率领第八中队千里跋涉,赶到沈阳,成为到达东北的首批根据地文艺干部。1948年9月,以沙蒙、张平、何文今为首的东北文工一团一百四十余人加入东影(长影前身),沙蒙也成为由袁牧之、吴印咸、田方、陈波儿等十一人组成的东影管理委员会的一员,担任编导主任、导演。

  为了拍摄《上甘岭》,沙蒙和林杉组成创作组,立即前往朝鲜,到上甘岭深入生活。到朝鲜后,又有几位志愿军作家加入,一位是在十五军任文艺科科长的曹欣,一位是十五军文工团的副团长,还有军旅作家崔家俊。他们采访了一百多位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战士,记录的材料多达数十万字。在编撰故事时,大家觉得有两个思路,一是全景式,全面表现上甘岭战役;二是写一个局部,一个坑道,一个连队。前者全面却难以动人。沙蒙建议按后者构思,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展现中国军队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林杉按照大家讨论确定的思路写出剧本,暂定名《二十四天》,剧本讲述了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接收某阵地,在缺粮断水、坚守坑道的严酷生活中,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二十四天,最终迎来部队反攻胜利的一天。沙蒙觉得不错,但林杉自己却并不满意,觉得好像缺少点什么,至于缺什么又说不出来。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篇志愿军女战士王清珍在上甘岭战役中的报道,才顿开茅塞,决定在剧本中增加女护士王兰的形象。这样一来,故事马上鲜活了许多。王兰在为伤员服务的时候,唱歌解闷。后来,乔羽写的《我的祖国》就是由她唱出来的。在狭窄阴暗的坑道里,听王兰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唱“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既为战斗在异国他乡的战士疗伤,也抚慰他们的心灵,哪个听了会不动情呢?

  饰演王兰的演员是哈尔滨话剧院的刘玉茹。起初,摄制组选的演员并不是她,而是一位歌剧演员,歌唱得好,身材形象也都无可挑剔,可是导演却不太满意,总觉得她身上缺少点什么,人也长得过于漂亮,与那个严酷的环境和普通的战士不大协调。就在这时,导演沙蒙在长影大院里发现了一个姑娘,她就是二十二岁的刘玉茹,刚从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不久,到长春串门,姐姐和姐夫都在长影工作。一看见刘玉茹清澈的目光、纯朴的形象,对演员十分挑剔的沙蒙眼睛为之一亮,觉得她的气质和剧本中的王兰十分接近,一问她刚好是演员,接受过表演训练。于是,演王兰的任务就落到这个初出校门的年轻女孩身上。刘玉茹没有辜负导演的信任,把女护士王兰的形象演得十分到位,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

  王兰是刘玉茹最初的银幕形象,也是她最后的银幕形象。她一生只演过一次电影,就让观众难以忘怀。这是导演慧眼识珠,也是刘玉茹功力使然。

  待人宽厚、有长者之风的沙蒙,对小他七岁的林杉十分欣赏,想提携他成为导演。在剧本《上甘岭》完成之后,他建议林杉加入摄制组,和他联合作导演。1949年调入电影局剧本创作所的林杉,已经改编、创作了《吕梁英雄传》《刘胡兰》《丰收》三部电影剧本,可他还是抱着向沙蒙学习的决心,离开北京来到长影。所以,电影《上甘岭》的编剧有沙蒙,导演也有林杉。林杉后来出任长影艺术副厂长,“文革”结束之后,调任中国影协《大众电影》主编。

  在完成《上甘岭》之后,沙蒙的电影事业如日中天。1957年4月,他参加了第二次全国电影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副主席。可惜不久后,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4年离世。

  (作者为长影原艺术处处长、吉林省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