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东西朝阳路得名的朝阳区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59436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因东西朝阳路得名的朝阳区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59436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因东西朝阳路得名的朝阳区

2022-06-22 15:59 | 来源: 长春日报

  长春的绿地覆盖面积在全国名列前茅,被誉为“森林之城”“花园之城”,而朝阳区的绿地覆盖面积居全市之首。朝阳区位于长春市区西南部,风景优美,区貌独特,宽阔的大街起伏如带,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其东北部为全市重要的商贸、金融、行政区域。

  朝阳区是长春较年轻的城区,是东北沦陷后出现的新街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把长春定为伪满洲国首都。日伪统治者把今朝阳区地域划为“新市区”,进行了重点规划和开发建设。伪满洲国国都建设局的资料表明,“新市区”建设的主要项目是伪满洲国政府的国务院和八大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日本人的馆舍、公园、大学、科研机关,以及来东北进行掠夺的企业的办公大楼。

  1932年开始实施“第一期国都建设计划”,初由伪满国都建设局负责,后移交伪新京特别市公署工务处。到1937年12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1938年开始实施“第二期国都建设计划”。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致使建设中断。按照所谓“第一期国都建设计划”,兴建的范围是:以人民广场为中心,沿人民大街两侧扩展,在今团结路以南、大经路以西、长沈铁路以东、南湖大路以北,基本上是今天朝阳区的雏形。

  在规划中的“新市区”内,日本统治者强行征购土地,搬迁居民。

  “新市区”基本建成后,日伪的机关、会社、高等院校、官邸和日本人的民宅大多迁移集中在这里。在“新市区”内还修建了供日本人享乐的公园、赛马场、影剧院等。

  当年在伊通河西侧曾有过几条支流,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对这些沟渠进行过多年的人工改造,现在许多支流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今朝阳区境内曾有黄瓜沟,它发源于西安桥东南的黄瓜沟屯,流经原白山公园、今儿童公园,沿现在的民康路,在永安桥附近与兴隆沟汇合后流入伊通河。兴隆沟是市区南部最大的沟渠,主流发源于分水岭屯东北,与另外几条小河沟在工农大路附近汇合,由西南流向东北。1937年在汇流点附近,沿工农大路西南侧筑坝,拦截以后就形成了今天的南湖。多余的河水从南湖坝下流出,经今动植物公园,与老虎沟汇合,继续流向东北,汇合黄瓜沟后流入伊通河。老虎沟流经今长春德苑、动植物公园,最后流入伊通河。由于“新市区”建成,天然河流变为城市排水的明渠和暗渠,河流的自然面貌基本上不复存在了。

  1937年,伪新京特别市下设12个城区,其中兴安区、顺天区、承德区、惠仁区都在今朝阳区境内。1940年撤兴安区,划入顺天区。1942年原承德区改为西阳区,惠仁区改为安民区。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国民党12月接收长春,此后朝阳区被划为钟华、西阳和安民3个区。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此后,今朝阳区被统称为中华区。1950年又改为第四区。1955年更为今名,始称朝阳区,因区内有东朝阳路、西朝阳路而得此名。

  东朝阳路始建于沦陷时期,位于朝阳区东北部,地质宫东侧,1933年取名东朝阳路,沿用至今。该路东西走向,东起人民大街,西至东民主大街,路长1090米,宽14米。东朝阳路一带在沦陷时期居住着许多日伪上层人士,形成了一片独立“洋楼”组成的高级住宅区,曾是长春市内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如今这里仍为住宅区,街路整洁,环境幽雅。西朝阳路与东朝阳路同时修建和命名,位于地质宫西侧,东起西民主大街,西至安达街,路长820米,宽28米,为住宅和商业区。20世纪末,在西朝阳路西端建起了立交桥,以缓解交通堵塞状况。(由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提供)

来源: 长春日报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