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玄:真实有担当的书写,才能激发全社会的能量 对谈•名家-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9392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普玄:真实有担当的书写,才能激发全社会的能量 对谈•名家-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9392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对谈•名家

普玄:真实有担当的书写,才能激发全社会的能量

2018-02-06 13:29 | 来源: 长江日报

  普玄

  1月31日,湖北作家普玄长篇新作《疼痛吧指头》,获选2017度《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非虚构榜前三名。在这部饱含切肤之痛和现实关怀的作品里,普玄通过对自己患上孤独症的儿子17年生活的真实书写,得到多位专家评委的共鸣。榜单发布当天,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了普玄。

  披肝沥胆,写作时多次失声痛哭

  《疼痛吧指头》以一个孤独症孩子的诊断、治疗过程为主线,全面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从父母最初发现孩子不会说话的慌张,四处诊断并最后确诊,到父母离婚,由父亲独自一人抚养,再到孩子接受西医、中医治疗,到语言培训中心训练、四处寄养的全过程……普玄的写作冷静,克制,将孤独症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与真切的个人体验相结合,以真实的情感能量直击人心。

  著名作家邱华栋在《披肝沥胆说普玄》一文里透露,读《疼痛吧指头》时他多次停顿、哽咽、流泪,在他看来,这部作品不仅是研究孤独症题材的绝佳文本,小说还通过孤独症孩子有残疾的爷爷、大伯,刚硬的奶奶的人生遭际,表达了一个家族,一个时代在困厄中相守的美好。

  普玄此前曾写过中篇小说《寻找孤独症孩子》,很多人都是通过这部小说,才知道普玄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个17岁的孤独症儿子。正是切身之感,切肤之痛,《疼痛吧指头》的创作非常顺利。普玄告诉记者,这部作品2017年7月动笔,17天就写完了。写到动情处,普玄忍不住多次痛哭。悲哀、愤怒、绝望,十几年沉睡在心底的所有情绪都被激活了。写作时正处夏天,普玄害怕吹空调,一写就写到大汗淋漓,以致一天要换四到五套衣服。“十几年的事情历历在目,真不知道当时怎么熬过来的,可能全凭着一股冲劲,才将所有的悲苦、愤怒都消化了。回过头看,太不容易了。”普玄回忆起这段创作历程说道,“眼泪越汹涌,越清晰感知到小说的力量,它调动了我内心的全部能量。”

  《疼痛吧指头》在《收获》冬卷长篇专号上推出后,在湖北文坛朋友圈也引发了不小的震荡,大家都很吃惊,没想到他这样一个乐呵的人,原来还有这样的经历。普玄坦言是时间的击打和消耗,让他有了直面自身痛苦的能量。以前不愿意说,是想把快乐带给别人,怕给朋友压力。更重要的是,对一个热爱文学创作的人,把自己打开,完全向文学绽放,从写作的角度是好事。一些伟大的作家如大江健三郎,很早就把自己释放出来了,引发了巨大的文学能量。

  新作中的故事,大事件都来源于真实生活

  《疼痛吧指头》是普玄的第二部非虚构作品。普玄坦言,《疼痛吧指头》里面的故事,大事件都来自他的真实生活。这是写作十几年后,他首次决定诚实的面对自己。当他打开自己,自然而然地去探索一些过去不愿意深入的写作领域,思考人性的懦弱和苟且,尤其是面对孤独症这一终身疾患。这个时候,痛苦就化成能量,成了他的文学宝藏。

  普玄写道:“2016年,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三至十七岁的孤独症发生率估计达到了1/45,我国以1%的保守估计,十三亿人口,至少有超过一千万的孤独症人群,二百万孤独症儿童,并且以每年近二十万的速度在增长。”

  在这个庞大的数据面前,普玄清楚地知道,孤独症患儿的培训和治疗漫长,甚至贯穿一生,像他这样经得起痛苦和绝望的摔打,能把孩子养到生活可以半自理,仍未放弃治疗的家庭,少之又少。大多数人,要么无钱医治,要么看不到治好的希望,绝望地放弃,这种放弃带来的是病情的加重。作为作家和亲历者,他必须拿起笔。

  采访当天,不断有孤独症孩子的家长给他发微信。其中有几个家长,针对青春期的孤独症孩子,在街道口做了一个蛋糕屋,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他们邀请普玄去办一场讲座,借用他作家和孤独症孩子家长的双重身份,给蛋糕屋做做宣传。普玄坦言,从前期诊断的干预,到培训学校、治疗,青春期的疏导,走进社会自食其力的基本教育,有的国家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可目前中国大多的压力都在家长身上,大家只好抱团取暖,互相帮助。因此只要有时间,普玄就会去孤独症培训学校给家长讲课,“主要做心理按摩,鼓励他们不放弃”。

  普玄透露,《疼痛吧指头》即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单行本。他期待这本书出版,能够对国内孤独症患者救助体系的建立有所启发:“一个作家最重要的能力,是找出谁是和你能量共振的人,用真实、有担当的书写,激发出全社会的能量。”

  还有二十多部小说题材等待完成

  在湖北中青年作家中,普玄以勤奋和高产闻名。近几年,他陆续在《收获》《人民文学》《当代》《十月》《钟山》《花城》等重要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合计二百多万字,并获得过一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奖项。

  某种程度上,写作对普玄是种心灵的疗愈。为了生存,他忙于做项目,做投资,因此在写作上也必须异常勤奋。十几年来,他都是清晨四五点起来写作。采访当天,普玄刚刚完成一部长篇小说,腱鞘炎又犯了。但他兴奋地说:“我的脑海里有太多好故事,家里的墙上,还挂着二十多部小说题材,等待我去完成。”

  2016年,普玄曾带着一个采访团队,走访了几个省的几十座福利院,探访700多位孤寡老人。最终根据老人的口述录音,他们整理出54个故事,出版了非虚构文集《五十四种孤单》,这也是普玄第一次涉足非虚构写作。这部书后来荣登腾讯、凤凰、新浪、百道等好书榜,获得了四十多家媒体报道或转载,在销量和影响力上创造了多个纪录。

  《五十四种孤单》的广受好评和畅销,让普玄意识到,在当下这个时代,虚构和虚假,无法真正撞击社会的神经,读者更呼唤真实的东西。“文学的选择,代表社会能量的流向——文学朝真实走,读者是买账的。”普玄说。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