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为什么要把“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 国学堂-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8342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贾元春为什么要把“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 国学堂-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8342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国学堂

贾元春为什么要把“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

2017-04-17 16:03 | 来源: 今日头条

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去,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绿垂碧缕,葩吐丹砂。……引人进入房内。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 卍畐卍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隔一隔,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隔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壁。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原来贾政等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及转过镜去,益发见门子多了。贾珍笑道:“老爷随我来。从这门出去,便是后院,从后院出去,倒比先近了。”说着,又转了两层纱厨锦隔,果得一门出去,院中满架蔷薇、宝相。转过花障,则见清溪前阻。

  怡红院的布置、陈设极显富贵风流之态,贾宝玉素有“富贵闲人”的名号,和他大家公子、整个贾府人等的掌上明珠的身份吻合。

  怡红快绿匾额:怡红院的植物蕉棠两植,尤其是女儿棠,葩吐丹砂,美艳可人。因此,清客们门题曰“崇光泛彩”,凸出海棠的神采。还有客题曰“蕉鹤”,一是过于直白,再者只谈到了芭蕉,没有涵盖海棠。因此,贾宝玉题为“红香绿玉”,“红香”指海棠,“绿玉”指芭蕉。既写了景又绘了色。但,“红香绿玉”,两个名词的叠加,仍然有些呆板,不够生动。贾元春最后改为“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意思是园内的海棠和芭蕉使人心旷神怡,心情愉快。这一改动让词义更加活泛了,强调了人的感受。

  怡红快绿题诗: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那幽深的庭院每天都是一片恬静,一对对娇艳的花枝伸出墙外。绿色的蕉叶在春光里翻卷未舒,红色的海棠在静夜里不知睡眠。低垂的花朵仿佛凭栏放下红袖,芭蕉倚着山石像是在守护青烟。凭栏垂绛袖,是海棠之情;倚石护青烟,是芭蕉之神。最后一句“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归到主人身上。海棠和芭蕉红绿相间地在东风里相对地挺立,园主人又该如何爱怜她们啊。

  “绿蜡春犹卷”,用绿蜡形容芭蕉。绿言其色泽,蜡言其质地。绿蜡出自唐诗人钱珝的《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卷起的芭蕉叶像一封深藏着美好情愫密封的少女书信,从眼前包卷未展的芭蕉遥想未来景象,和煦的东风吹来,芭蕉叶就要渐渐展开,就像春风偷偷拆开这封书信,使美好的情愫显露在无边的春色中。

  钱珝的《未展芭蕉》隐喻为妙龄少女,情窦初开;似乎还隐含了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才子们不要担心自己的才能无法展露,春风吹拂之处,才华终将显现出来,英雄终将有用武之地。就像美丽的少女一定会遇到懂她的那个人。

  如果这样理解一下,是不是陡然生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之感。有人说芭蕉指代林黛玉,而海棠指代史湘云,意味着贾宝玉最终的心底挚爱唯此两人。联想到林黛玉的名字,和史湘云的花签“只恐夜深花睡去”,似乎有点道理。但如果理解只局限于感情未免狭隘。

  从《红楼梦》来看作者自譬喻为一块“无才可去补苍天”的顽石,顾影自怜之意非常明显,而且贾宝玉一向见弃于仕途,众人不理解,行为乖张,百口莫辩,而贾宝玉真正的苦恼或许就是自己高明的见解无人知,无人晓。因此“绿玉”改为“绿蜡”的深意,应该落实在贾宝玉的身上,而不是简单地理解为贾元春不喜欢林黛玉。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贾宝玉就像护花使者一样,爱惜着怡红院的蕉棠,欣赏着大观园的女孩子们;可是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够像他欣赏女儿们一样的心境来欣赏大智若愚的贾宝玉呢?这才是作者真正的一把眼泪,或许也才是“怡红院”的深意所属。

  大观园佳墅处处,匾额题咏至美至切,字字珠玑,即观照了景物,又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相呼应,同时还有更多更深层次的意蕴,等待着知音来解读。

  “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

  “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

  “蘅芷清芳”赐名曰“蘅芜苑”。

  “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后赐曰“稻香村”

  除了此四处最佳,大观园还有很多其他苑墅,略笔带过,现一并摘出,供君欣赏:

  正殿一匾一联:匾额“顾恩思义”;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正楼曰“大观楼”,东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更有“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荇叶渚”等名;又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此时悉难全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七十六回的补叙:

  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只是这两个字俗念作‘洼’‘拱’二音,便说俗了,不大见用,只陆放翁用了一个‘凹’字,说‘古砚微凹聚墨多’,还有人批他俗,岂不可笑。”

  林黛玉道:“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江淹《青苔赋》,东方朔《神异经》,以至《画记》上云张僧繇画一乘寺的故事,不可胜举。只是今人不知,误作俗字用了。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原来“凸碧堂”,“凹晶溪馆”这样绝妙的名字竟是出自林妹妹的丘壑。至于名字的妙处湘云和黛玉的对话已经说尽,这里就毋须画蛇添足了。

  多年以来,大观园成为一个永恒的,代表最高园林艺术境界的符号。仿佛将天下园林的美景,尽数融于其中。围绕着大观园的原型,有无尽的争论。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就是:大观园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

  所谓看景不如听景,世上似乎真的没有一处佳苑可以和心中盛境——大观园相媲美。此园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看?!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