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真的是仁义之君吗? 国学堂-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6029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刘备真的是仁义之君吗? 国学堂-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6029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国学堂

刘备真的是仁义之君吗?

2018-05-24 10:56 | 来源: 人民文学出版社

  仁君刘备的历史真实与文学书写

  《三国演义》的全称应该叫《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创作的一本历史小说。虽然说是以《三国志》为基础,但是它并不是照搬史书。小说家对史实进行了大量的改写,刘备的形象也是如此。我们围绕这一形象对小说中所叙述的重要情节做一点抽样考察。我考察了这么六个方面。

  第一个是从“先主”到正统皇帝。

  三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代。魏、蜀、吴三个政权同时并称,《礼记》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叫作“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也就是说,在中国这个国土上只有一个皇帝,不能有几个皇帝,就像天上不能有两个太阳一样。所以,历史学家在写中国历史的时候,写到三国这一历史时期,就要选择一个中国历史谱系中的皇帝,谁才是正宗的皇帝?历史学家有不同的处理。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他是尊曹魏为正统的,把曹操尊为“武帝”,把曹丕尊为“文帝”,把曹叡尊为“明帝”,排在《三国志》全书的开篇;而把刘备称为“先主”,把刘禅称为“后主”,排在刘焉、刘璋之后。这是《三国志》。后来司马光撰著《资治通鉴》也沿袭了陈寿的先例。

  另外有一位史学家叫作习凿齿,他写过一本书叫《汉晋春秋》,他在这本书中改蜀汉为正统,该书记载的是从东汉一直到西晋的历史,起自东汉光武帝,直至西晋的愍帝。在汉献帝之后写的就是先主刘备、后主刘禅,再后来就是晋武帝和晋惠帝,剔除了曹操、曹丕、曹叡,晋直接接续汉,是这么来叙述的。那就是尊蜀汉为正统。

  所以明人《三国志传序》这样写道:“《三国志》一书,创自陈寿,厥后司马文正公修《通鉴》,以曹魏嗣汉为正统,以蜀、吴为僭国,是非颇谬。”他认为从陈寿的《三国志》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尊曹魏为正统都是错误的。“迨紫阳朱夫子出,作《通鉴纲目》,继《春秋》绝笔,始进蜀汉为正统,吴、魏为僭国,于人心正而大道明,则昭烈绍汉之意,始暴白于天下矣。”在这篇序言里,一方面他把历史学家的关于谁是正统,谁是僭国做了一个梳理;另一方面,他认为尊蜀汉为正统是正确的,尊曹魏为正统是错误的。

  尊蜀汉和尊曹魏,虽然历史学家有自己的选择,各自的观点不太一样,但是,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寻的。从实力和地盘来看,三国时期曹魏无疑是最强的,最大的,而且他占据的是中原;而蜀汉的势力是最弱的,占据的是西南地区。所以,尊曹魏肯定有他的道理。

  我们看一看这些史学家,他们选择正统的依据。清代有一个史学家叫章学诚,他写过一本书,叫《文史通义》。《文史通义》中就这么说,历代的史学家凭借什么选择正统?说“陈氏生于西晋,司马氏生于北宋”。陈氏就是指陈寿,司马氏指司马光。“苟黜曹魏之禅位,将置君父于何地?而习与朱子,则固南渡之人也,惟恐中原之争正统也。诸贤易地而皆然。”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这个朝代是一个大一统的时代,而且你占据的是中原地区,建都在中原地区,那么往往会选择曹魏作为正统,因为他和当朝的政治中心以及所占据的地位有密切关系。如果是半壁江山,偏安江南,那么往往会选择蜀汉为正统,因为他们就生活在南方。这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这是章学诚总结出来的。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