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忘忧草是什么草? 国学堂-关东文脉 曹淑杰 270531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诗经》里的忘忧草是什么草? 国学堂-关东文脉 曹淑杰 270531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国学堂

《诗经》里的忘忧草是什么草?

2018-08-09 15:44 | 来源: 古诗词赏析

  读《诗经》,见到了两个忘忧草,一个是《鄘风·载驰》中的“莔[méng]”,一个是《卫风·伯兮》中的“谖[xuān]草”。莔,即贝母,古人认为可以至郁闷之疾;谖草,即萱草,古代认为此草可以让人忘忧,又名忘忧草。关于贝母解忧的记载,古文字中所见不多,但萱草作为忘忧草,从古至今,却早已成为公认。

  晋代的张华《博物志》说: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嵇康的《养生论》亦言: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之后,《本草注》谓:萱草味甘,令人好欢,乐而忘忧。

  《本草求真》则说: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到了清代费伯雄的《医方论》,依旧有载:劳者,五脏积劳也。伤者,七情受伤也。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忧愁太过,忽忽不乐……萱草忘忧汤主之。

  这是一首相思爱情诗。前半部分从思妇的角度来写:女子为了采摘一朵荷花,不惜临水涉江,其内心的热忱不言而喻;她辛苦采到的荷花是想要送给谁呢?当然是远方的那个让她魂牵梦萦之人。“采之欲遗谁?”句,轻轻提起,仿佛她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迫不及待想要把荷花送给心上人了。“所思在远道”句,直流而下,宛如一声长长的叹息:因为那个人远在天涯,她无法见到,心中失落万分。此二句自问自答,将女子由欣喜转为失落的心理过程准确地刻画出来,同时也点明了她“忧伤”的原因——“所思在远道”。前四句通过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执着、痴情,而又略显天真的思妇形象。后半部分转换视角,将镜头切换到“远道”之人:游子回头眺望故乡,希望看到闺中妻子,可是长路漫漫,山水迢递,哪里望得见呢?从“所思在远道”到“还顾望旧乡”的转换,十分紧凑自然,就好像二人之间产生了心电感应:当她在思念他的时候,正好他也在思念着她。只是,他们互相不知。柳永曾在《八声甘州》中写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这种两两相望、望而不见,“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的情愫尤为动人。本诗也是如此,盼归之人满怀期待最后希望落空;思归之人有家而不能回,只能徒然叹息……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同心而离居’?为何一定要相思相望于天涯?”或许,为了追逐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或许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