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这首词被评价为最逼近苏轼 国学堂-关东文脉 曹淑杰 270532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南宋这首词被评价为最逼近苏轼 国学堂-关东文脉 曹淑杰 27053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国学堂

南宋这首词被评价为最逼近苏轼

2018-08-09 15:47 | 来源: 中华诗文学习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首词大概是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中旧游,那时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天下还承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那时候的作者,“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宋史》本传)。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而南宋朝廷在播迁之后,仅能自立,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把国家兴亡、人生穷通的大感慨,付之于渔唱,是文学中从《楚辞·渔父》开始,逐渐形成的一种传统意象。诗词中都有,如王维《酬张少府》诗云:“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即是。直至清代,孔尚任写明朝亡国之痛的《桃花扇》也还把渔樵晚唱作为全戏的尾声余韵。此词的结尾,正利用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寂寞悲凉的情绪,同时又因以景语来代替叙事抒情,而能收到宕出远神的艺术效果。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评价此词:笔意超旷,逼近大苏。近代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此首豪旷,可匹东坡。上片言昔事,下片言今情。“忆昔”两句,言地言人。“长沟”三句,言景言情。一气贯注,笔力疏宕。换头,忽转悲凉。“二十”两句,言旧事如梦。“闲登小阁”三句,仍以景收,叹惋不置。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