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这首诗,到底有没有讽刺女人? 国学堂-文化 曹淑杰 283793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杜甫这首诗,到底有没有讽刺女人? 国学堂-文化 曹淑杰 283793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国学堂

杜甫这首诗,到底有没有讽刺女人?

2019-03-15 15:46 | 来源: 古诗词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

  唐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

  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

  轻薄桃花逐水流。

  《绝句漫兴九首》这组诗大概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春天。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了避难,杜甫举家迁徙到了鄜(fū)州羌村,后来杜甫历尽艰险,只身投奔肃宗,被授予“左拾遗”一职。不久,因为营救房琯(guǎn),惹得肃宗大怒,渐被肃宗疏远。

  公元759年3月,唐军与安史叛军在邺城(今河南安阳)激战,唐军大败,百姓饱经战乱,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这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地区遭遇大旱,百姓之苦更加深重。而统治者自顾不暇,哪里肯为民做主。

  杜甫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对肃宗已经失去信心,于是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他下半生辗转流离的生活。乾元二年(759年)末,杜甫到了成都,在好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即“杜甫草堂”。

  结束了漂泊生涯,本该静下心来,享受安稳的生活了,可忧国忧民的杜甫无时无刻不在忧心国事,心情十分复杂。我们不难理解,为何美好的春日在诗人眼中如此恼人。

古诗赏析

  诗一开始就言“肠断”,言心情十分痛苦沉重。“肠断春江欲尽头”,表面是说春水欲尽,春天即将逝去,怎不让人肝肠寸断呢?实际上,这渐逝的春天分明就是残破不全的国家的象征,诗人是在为江河日下的国势而断肠啊。

  次句“杖藜徐步立芳洲”是作者的自画像:“我”这个病弱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来到江边,凝望着眼前的一江春水。

  他看到了什么?“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柳絮张牙舞爪,疯疯癫癫地在风中乱飞,而轻薄的桃花则追逐流水,肆意飘荡。

  “柳絮”、“桃花”应该是暮春时节最美的景致了,一个淡白雅致,一个艳丽多姿,一个活泼,一个多情,雍裕之说柳絮“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崔护说桃花“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即使它们撩人心绪,惹人愁闷,却不至于到了被人批判讽刺的地步。可杜甫却毫不客气地说柳絮“癫狂”,桃花“轻薄”,实在令人不解。

  究其原因,诗人心绪纷乱,而柳絮、桃花又来添愁助恨,自然不讨作者的喜欢。此外,柳絮纷飞遮天蔽日,可喻指势利小人蒙蔽圣听的行径;桃花只知追逐流水,可喻指粗俗附势的小人之辈。所以,作者才故意贬低二者。但作者的本义并没有讽刺女子的意思,只因为“柳絮”、“桃花”经常用来形容女子,尤其是风尘女子,所以后来人们常用“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二句批判女子的轻佻和不羁。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