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城记|热电二厂:“造云机器”即将远行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35134
寻城记|热电二厂:“造云机器”即将远行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35134

寻城记|热电二厂:“造云机器”即将远行

2024-04-0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寻城记-0403.jpg

  2023年的冬天,长春这座城市着实火了一把。

  火了的景点,不仅有冰雪新天地、54路有轨电车、南湖公园等著名景点,还有一些长春本地人已经“见惯了”的地方。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看到过一段视频:一个南方游客兴奋地描述了自己见到的奇特景观:“造云的机器”。

  在他的镜头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壮观的厂区,笔直的烟囱高耸入云,巍峨的冷却塔高大稳重;洁白的水蒸气随风飘散,逐渐与空中飘逸的浮云融为一体。

  “造云工厂”“造云机器”——这些巨大的建筑,一时间有了许多极其浪漫的别称。

  而这片厂区,远远不仅是一道制造浪漫的网红景观,更是一座与这座城市、这些人民密不可分的历史地标。

  这,就是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在长春人的口中,它有一个更加常见的名字:“热电二厂”,或者“二热电”。

  而在不久的未来,这片厂区可能即将踏上搬迁之路,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这项尴尬的纪 催生一项工程

  长春,这座工业重镇,在几十年前,曾有一种特别畅销的商品:

       蜡烛。

  20世纪80年代,长春曾拥有一项非常尴尬的纪录:市民每年需要购买超过260万根蜡烛。

  ——不是为了庆祝生日,不是为了烛光晚餐,而是单纯地为了照明。

03_副本.jpg

70后、80后们,肯定对它很熟悉  资料图片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70后、80后们,可能至今仍会对那些动不动就“拉闸限电”的年代记忆犹新。

  那时的长春,是一个极度缺电的城市。在全市人口猛增到200万人的同时,这座城市却仅有一座装机容量只有3万千瓦的铁北电厂。

  加之作为工业重镇,城区内分布着众多耗电大户,更让这里的电力供应捉襟见肘。

  根据统计,当时的长春,平均缺电率达到了25%,最高峰甚至能够达到46%;

  全市185条供电线路,最严重时每天要有56条拉闸限电;

  市内8个大型企业和上千个中小企业,因为电力缺口经常要“停二保五”;

  城市的轴心干道——斯大林大街(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大街),两侧的路灯不得不只开一侧,而且往往隔一天开一天……

04_副本.jpg

城市里林立的烟囱 资料图片

  城市的供热,也亟待得到改善——在那个时代,长春全市85%的采暖面积,依靠火炉、火炕以及分散的小型锅炉,不但造成大量的燃料浪费,在采暖季到来之际,造成的烟尘污染更是非常严重。

  有这样一句话,“电力是工业的血液”,而对于地处北方冬季漫长的长春,供暖更是关乎民生的重中之重。

  为了治疗这座城市的严重“贫血”,40年前,也就是1984年,这座城市的新电厂建设计划被提上了日程;次年,这项工程被列入了国家“七五”计划之中,成为一项“国家级”的项目。

  这群玩命的工人 建起一片厂区

  在这片厂区的规划过程中,选址是重中之重。

  之所以选在现在的位置,大概有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厂址所在的二道区,是当时长春市的三大工业区之一,每年的电负荷、热负荷增加幅度较大;

  其二,这里靠近铁路,煤炭运输更为便利;

  其三,这里位于长春城市下风向,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05_副本.jpg

热电二厂选址区位

  历经漫长时间的前期筹划以及准备工作,1988年,工程正式开工。

  这座城市热电厂采用了2台20万千瓦机组供热的方案,而这种建设方案在我国还没有先例。因此,厂区的建设方案也非常复杂,仅仅是施工图册,就绘制了96卷、824册。

  厂区的建设规模,同样惊人。

  1987年,也就是全面开工的前一年,长春为这项工程争取到了钢材2800吨、木材1800立方米、水泥5500吨。

  此外,7000多名建设大军从本省的吉林、珲春,以及邻近的辽宁开进长春,在长春东郊的一片菜地上支起活动板房,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建设。

06_副本.jpg

热电二厂开工典礼大会

  在那个技术、经验都非常落后的年代,为了让这座热电厂能够尽早完工投产,当时的施工人员,几乎是在抱着“玩命”的态度在工作。

  从当时的报告文学中,我们可以看见这座建筑建成之时的艰辛:

  零下30℃,嗖嗖的北风刮鼻子刮脸,天空飘着小清雪,锅炉框架便开始起钩吊装了。从此,这里便没有了黑天白日,只见十几米的水泥柱,高粱茬般地齐刷刷竖起来。

  晚上看不清水平仪找正,工人们用油毡纸点起火把,沿着晃晃悠悠的悬梯爬上几十米高空,横梁上的雪白天化开,晚间又冻成冰,梁面只有1尺多宽,脚上去溜滑,工人们就来来回回爬着走……到换班的时候,许多人已经迈不开腿、张不开手,下不来了…… 

08_副本.jpg

热电二厂搭起密密麻麻的脚手架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一片热情澎湃的工地。

  由于许多施工人员两口子都奋战在工地上,为了能照顾孩子,只能“拖家带口”,把家搬到了这里。在那片热火朝天的工地之间,也随即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火电孩子”。

  有的工人怕孩子乱跑危险,又没有时间一直看着孩子,只能把孩子拴在柱子上,自己在一旁干活;

  有的夫妻双双脱不开身,只能把生病的孩子带到现场。孩子在一旁打点滴,他们在一旁抢进度;

  还有一次,公司的领导们正在开会,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突然冲进会场,学着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抱着玩具冲锋枪,口里念念有词地“哒哒哒”一阵扫射……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施工方法似乎不够规范,更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在那个基础薄弱的特殊年代、工期紧张的特殊时期,为了能让这座重要的工厂尽快完工,似乎除了如此“玩命”之外,很难找到更好的办法。

热电二厂建设现场_副本.jpg

热电二厂建设现场

  在施工人员高喊的劳动口号中,在油毡纸点起的摇曳火光中,在“火电孩子”们的目光注视中,这片宏伟的厂区,逐渐显露出雏形。

  1988年2月16日,厂区打下第一根桩;

  8月17日,厂区最具标志性的两座冷却塔封顶;

  同一天,高达180米的烟囱完工;

  9月2日,新设的铁路延伸至厂区之内……

  越来越多的建筑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设备纷纷就位。

建成之初的热电二厂,当时冷却塔只有两座_副本.jpg

建成之初的热电二厂,当时冷却塔只有两座

  1990年12月1日晚,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了。

  热电二厂一号机组的平台上,人群拥挤。

  伴随操作按钮被稳稳按下,强大的蒸汽气流通过主蒸汽管路,推动汽轮机叶片开始了转动;12月2日1时53分,机组转数表的指针指向预定位置——霎时间,人群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这些几天几夜没合眼的人们,眼里滚动着热泪,握手、拥抱……

昔日的热电二厂牌匾_副本.jpg

昔日的热电二厂牌匾

  这片宏伟的厂区 照亮这座城市

  自从建成之日起,这座热电厂,就成为了长春电力与热能供应的绝对核心。

  电力网络以这座热电厂为起点,环绕这座城市,连入千家万户、工业重地,点亮了这座城市的夜晚,推动着这座城市的经济;

  供热管网从这座热电厂出发,铺设到了长春最为核心的区位,帮助市民抵御这座城市冬季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

  源源不断的电与热,给予了这座城市更多的活力与温暖。

20世纪90年代,热电二厂服务长春城区范围图_副本.jpg

20世纪90年代,热电二厂服务长春城区范围图

  这座热电厂,在长春经济发展以及百姓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地位,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它的建成,是长春全面推行集中供暖的重要一步。当时能源部综合计划司编著的一份材料这样表述:“(热电二厂建成后)可推倒长春市区数以千计的烟囱和小锅炉,每年可减少向市区排放6000多吨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和2万余吨粉尘。”

  在1996年,作为长春最为重要的热电厂,它的工程装机容量占据了长春全市的73.2%,供热量占据了长春全市的24.68%,发电量占据了长春全市的78.3%。

  直至近年,尽管伴随着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它肩头的压力早已减轻了不少,但依然是长春不可或缺的电力与热力来源。

12_副本.jpg

  1996年热电二厂发电量、供暖量占全市比重

13_副本.jpg

2020年热电二厂发电量、供暖量占全市比重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这座热电厂又经历了几次大的升级与改造。

  2000年7月,热电二厂改制为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12月,热电二厂划归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管理。

  2003年,总投资16.9亿元的二期工程3号、4号两台20万千瓦机组开工建设,并于2005年底投产运营;

  2007年,5号机组顺利投入商业化运营,热电二厂成为东北首家百万千瓦供热电厂;

  2009年,6号机组扩建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伴随着这一机组的建成,热电二厂步入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供热电厂之列……

20世纪90年代,热电二厂的项目拓展规划_副本.jpg

20世纪90年代,热电二厂的项目拓展规划

  时至今日,这座拥有6台20万千瓦级机组、总装机容量122万千瓦、供热面积4000万平方米的热电厂,仍然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热电联产企业之一,为这座城市默默贡献着光明与温暖。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长春人,都用过源于这里的电、感受过源于这里的温暖。

  与此同时,这片厂区本身——特别是其极具辨识度的冷却塔与高烟囱,也作为长春重要的工业建筑,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长春地标之一。

  这片温暖的建筑 即将踏上旅途

  建成至今的几十年间,这座厂区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

  例如,最具标识感的冷却塔,由最初的两座变成了今天的六座;  

  厂区排出的烟尘在历经多次改良之后,污染物也在逐渐减少。

  而比起这座厂区的变化,这座城市的面貌,发生的改观更为巨大。

  当时位于郊区、远离城市,几乎是一片旷野的厂址,如今已经被雨后春笋般生长出的楼群所包围;这片直面长春东大门的土地,已经发展成为长春东部的核心区域。

80年代,热电二厂原址是一片农田_副本.jpg

20世纪80年代,热电二厂原址是一片农田

  伴随着2005年龙嘉机场建成,吉林大路“长春东部门户”的地位持续升高。这座庞大的厂区,与周边的城市环境开始越发显得格格不入。

  而当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或是归心似箭的回家游子在机场降落,乘车进入长春市区,总会看到这片规模庞大而又气质粗犷的厂区,看到粗壮的冷却塔以及高耸入云的烟囱,以及厂区上空袅袅飘起的白色雾气。

  对于游子们说,看到这些熟悉的高塔以及烟囱,往往会有一种“终于到家了”的亲切感与踏实感。

  但是对于游客们而言,这些巍峨的建筑所带来的印象,并非总会如“造云机器”那般浪漫。

周边环境_副本.jpg

遥望热电二厂

  其实,早在2011年,就有省人大代表提出了“搬迁热电二厂”的建议。

  这份建议提出,热电二厂所处的位置是长春的“东大门“,为了更好地提升城市形象,应该通过“出城进郊”等手段对热电二厂进行改造,并依照“既可保存城市历史痕迹,又能节约旧城改造费用”的原则,对厂区建筑注入新的产业元素,将这一区域建设成文化商业街区。

  在此后的几年里,类似的建议,被屡次提起。

  2017年1月,长春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第94号代表建议,再次提到了《关于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易地搬迁的建议》。

  当年6月,国土部门给予了这份建议回复:随着长春市城区的不断发展以及行政区的不断调整,所处区域已从“城市东郊”逐步转变为“城市东部核心区域”,经认真研究,认为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易地搬迁可以改善东部城区居住环境、提升长春市的整体形象,对此,将积极予以支持。

热电二厂.jpg

  但是规模如此庞大、意义如此重要的一片厂区,想要搬迁,绝非易事。

  经过了几年时间的调查与规划,近几年来,热电二厂的搬迁步伐,开始提速。

  2021年,在回答市民“热电二厂何时搬迁”的问题时,二道区政府做出了这样的回复:“目前已完成热电二厂区域和新厂区相关初步测算、项目选址、产业规划定位等工作,大唐集团总部及省公司已成立推进专班,与市、区两级共同推进搬迁改造。”

  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二道区“两会”上,二道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明确,“热电二厂搬迁在即”。

  2024年1月,长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实地踏查了大唐热电二厂厂区内部情况,并开展了座谈会议,针对厂区功能分布、搬迁后的城市供热保障和工业建筑遗址保护等情况进行磋商交流。

  3月19日,德惠市房屋征收经办中心发布公告称,因德惠市米沙子镇大唐长春二热“退城进郊”建设项目征收需要,邀请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报名。

  3月22日,长春市政府相关领导调研了大唐二热“退城进郊”项目选址地点,并要求属地和相关部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快办理前期手续,全力做好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

  这片陪伴我们三十余年的厂区,可能真的要踏上远离之路了。

建成之初的热电二厂 资料图片_副本.jpg

建成之初的热电二厂 资料图片

  那么,未来的热电二厂,会是什么样子?

  富有标志性的那几座冷却塔,是否还会屹立在长春的街路旁?

  此前,长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已经在规划中,把热电厂冷却塔所处用地的规划类型调整为“公园和文化设施用地”。

  在长春市“十四五”规划之中,我们或许能进一步窥见问题的答案。

  在这份规划中,不仅明确提出“推动大唐二热电厂搬迁改造”,还更进一步提出:“以吉林大路为主轴线,提升现代商业商贸品质和集聚度,打造城市东部会客厅和迎宾大道。加快滨河东区湾区建设、大唐热电二厂、南航废旧机场搬迁以及长拖文创园建设等重大项目,提升城市东部功能品质。”

热电二厂的邻居:完成改造的长拖1958_副本.jpg

热电二厂的邻居 完成改造的长拖1958

  已经完成改造的长拖1958,未来即将启动改造的热电二厂,连同附近即将改建的南航废旧机场,无疑将彻底改变长春东部、吉林大路沿线的城市风貌。

  那时,这片厂区中,轮机的叶片将停止转动,机器的轰鸣将逐渐平息,管网的热流将慢慢冷却,高大的冷却塔顶,也不会再有白云升起。

  而这片厂区,将以另一种形式,为这座城市和市民们贡献自己的“余热”。(作者:郭帅)

   参考资料:

  《中国电力工业大型企业(能源部综合计划司编)》

  《长春热电二厂厂志》

  《长春统计年鉴》

  《吉林省编年纪事》

  《长春热电二厂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研究》

     编辑:曹淑杰

     审校:孙晓云

     监制:张彦梅

     海报:王丽华

     图片:资料图片、图虫创意、视觉中国


     声明:本文为中国吉林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