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你可能不知道这些 民俗馆-关东文脉 曹淑杰 241671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关于端午节,你可能不知道这些 民俗馆-关东文脉 曹淑杰 241671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民俗馆

关于端午节,你可能不知道这些

2017-05-27 16:44 | 来源: 中华网

  端午一开始主要流传于南方百越部族之间,并作为一种“图腾祭”出现。南方百越以“龙”为图腾,并选择在五月五日进行祭拜,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龙的节日”。而赛龙舟则是祭祀仪式中一种半宗教半社会的娱乐性活动。粽子则是起源于古人认为粽子投入江中时常为蛟龙所窃。此外,端午系五彩绳也与吴越之地“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有关。“五彩丝系臂”,确实像是为了使人“像龙子”,类似于“文身”的行为。

那些端午节你不知道的事

  虽然闻一多先生“端午出现时间早于屈原”的观点直接推翻了端午“屈原起源说”的说法,但在“为何选在五月五过端午”的问题上,他并没有给出令史学界信服的答案。虽然端午习俗中确实包含了中国古代先民对龙图腾的崇拜,但更多学者并不同意“图腾崇拜”就是催生出端午节的动因。他们认为,端午择在五月五日过是有特别的讲究的。

  端午是古代的“凶日”“恶日”?

  根据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中的观点,端午节是起源于“恶日”。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在这天出生的孩子皆不能抚养成人,还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的说法。古人将五月五日视为一个禁忌之日,此日容易降临噩运。

  战国时代的四君子之一孟尝君,宋徽宗赵佶,也都不得不寄养府(宫)外,宋徽宗登基后甚至改了生日(十月十日)。再如东晋大将王镇恶,也是因为生于端午“恶日”,祖父才给他起名“镇恶”的。

那些端午节你不知道的事

  当然,端午恶月、恶日的原因,也不是古人凭空想出来的。主要是因为端午五月(阳历六月),接近夏至(有些年端午就在夏至),中午时太阳在天空位置最高,几近天中(因此端午也称“天中节”),阳光热辣,气温猛升。且南方气候潮湿,因此细菌、蚊蝇孳生,疫病开始流行,用古人说法就是“五毒俱出”(五毒指毒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戾气”致病、死亡者増多的缘故。例如据现今气象资料,屈原沉江附近的长沙,端午所在的六月平均气温,已从五月的21.6℃(晚春),猛升至六月的25.9℃,接近当地盛夏。

  因此端午古习俗中除追思纪念、吃粽赛龙舟外的另一主要内容,便是防瘟、避疫和祛毒。下举几例。例如《大戴礼·夏小正》中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以沐浴”。后来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中说,“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宋代苏轼《浣溪沙·端午》中也有,“明朝端午浴芳兰”等。当然,此处“兰”非兰花,而是菊科佩兰,后来还有蒲、艾等有消毒、杀虫作用的芳香植物,对天热引起的皮肤病等十分有效。

那些端午节你不知道的事

  视端午为恶月恶日的习俗,也并非是从远古就开始的,而大体始于汉代。因为汉代开始盛行“阴阳、五行学说”。五月和端午都靠近夏至,阳气最盛,人们认为不符合阴阳平衡的正常状态,而且阴气开始出现,阳气开始衰微,因此人们心怀恐惧。《礼记·月令》中说,“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因此视为恶月恶日就不难理解。还有学者认为,“汉魏以后社会通行数序记月日的体制,于是人们在自然节气之外,另择时日作为人文节日,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信仰”。五月初五的端午是继正月初一春节后出现的第一个人文节日,三月初三、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以后才出现的。因为五月初五最近夏至,因此从六朝以后夏至节俗逐渐移至端午也是自然的事。

  古人怎么过端午节?

  唐朝的时候,每到端午节皇宫中便“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角黍就是粽子,而粉团则是类似麻团的一种点心,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让人们用小角弓射,射中哪只吃哪只,射不中者不得吃,大概唐明皇的雅兴,是从这歌舞升平的吃粽子的游戏中引发出来的吧!

那些端午节你不知道的事

  《荆楚岁时记》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到了宋朝,,人们争相采摘艾草,编织成人形,悬挂在自家门口,祈祷消除毒灾。

  明代边贡有诗云:“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看到此,你会马上联想到现在依然盛行赛龙舟。听说在汨罗和秭归,龙舟竞渡前,会先披红布于龙头之上,再将龙头供于屈子祠中祭拜,然后安回船上、开始竞渡。竞渡时,人们还会大喊“何在”!

那些端午节你不知道的事

  外国怎么过端午?

  在日本,端午节又称端午之节句、菖蒲之节句。一般认为日本的端午节是在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593年,止于710年)由中国唐朝传入。当地农民在农历五月有一个被称为“五月忌”的祭祀活动,后与中国唐代端午习俗的内容结合,开始形成具备日本本土特色的端午节。不过,端午节最早在日本是属于贵族享受的节日,通常只在皇宫内搞一些活动,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在江户时代以后。

  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农历,改用公历,于是端午节的法定日期也改为公历5月5日,但部分地区的端午传统活动仍照旧历日期进行。日本政府自1948年起把5月5日定为儿童节,列为公众假期。

  菖蒲在日本不单有辟邪的作用,其剑状的外形令人联想到斩妖除魔,加上其在日语中的读音与“尚武”、“胜负”相同,更是勇武的象征。在端午节时,人们把菖蒲和艾蒿插在屋檐上,称为“轩菖蒲”,或用来铺屋顶,称为“菖蒲葺”,睡觉时把菖蒲垫在枕头下,称为“菖蒲枕”。在这一天,日本人还会喝菖蒲酒、用菖蒲水沐浴,据说菖蒲的芳香能驱走恶魔。

那些端午节你不知道的事

  端午节还要摆放很多应节的装饰,称为“五月饰”,主要有驱邪和尚武的含义,也包含对家中男孩健康的祝愿。

  五月饰可分屋内饰和屋外饰。屋内饰主要有五月人偶,屋外饰主要是鲤鱼旗。五月人偶的服饰一般依照历史上或传说中的战斗服饰制作,并配以武器,造型则是可爱的孩子模样,故称为“孩子大将”。也有些人会在家中陈设仿照各武将所使用的铠甲制作的模型铠甲。

  鲤鱼旗则由七色彩旗和红黑两色的“真鲤”“绯鲤”组成,红色代表母亲、黑色代表父亲、青蓝色代表男孩,青蓝旗的个数代表男孩人数。旗子会在蔚蓝的天空里迎风飘动,表示鲤鱼跳龙门之意。

  韩国古代即有的“端午”这个节日,得自中国东传,这点不容置疑。但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文化元素,却不是中国端午的“水”。

那些端午节你不知道的事

  据现存可见古今文献及各方专家、学者的实地考察记录,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的活动包括女性用菖蒲水洗头、联群结队打秋千;男性举行大型摔跤比赛,古时获胜者甚至会获得官府褒奖;民众举行假面舞会,内容以独具韩国民族特色的两班贵族社会逸事为主,当中不乏讽刺时弊之政治元素;祭祀方面,则以带有浓厚传统东北亚萨满巫俗色彩的大自然祈福活动为主,主持这类宗教活动的,都是现今于韩国国内硕果仅存的巫堂(巫女)。

  这些端午节庆活动,与我们中国传统端午习俗,也可谓大相径庭。成功“申遗”的是“江陵端午祭”,是一个“祭典”,而非一个“节日”。试想,如果“江陵端午祭”改名为“江陵祭”,单纯观察它的活动及文化意涵,与我们中国节庆文化似乎关系不大;它只是韩国人于中国端午节那天进行的、独具韩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而已。然而,名称上强调了它的进行时间──一个由中国人发明的节日──端午节,终于引起轩然大波。这或许出于种种误会,但“端午”一名之应用,却使这个争议注定出现,尽管两者不应混为一谈。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