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撤稿,留下的是难解问号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47311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韩春雨撤稿,留下的是难解问号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47311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韩春雨撤稿,留下的是难解问号

2017-08-07 09:46 | 来源: 新浪

 

韩春雨(网络截图)

   据8月3日澎湃新闻网报道,在国内外学者几番公开质疑其可重复性过去一年后,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已由《自然-生物技术》撤回。

   作者主动撤稿,对自然子刊和作者韩春雨,乃至整个学术界,都算有了交代。韩春雨的科学声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维护,学界的集体质疑也得到了尊重,自然子刊的严肃性也得到了保全。

   悬疑留给韩春雨,也留给学界。如果韩春雨能够公开其实验记录,让同行们可以重复他的实验,并得出和其同样的结论。韩春雨的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论文,可以重新登上《自然-生物技术》,而且其本人的科学声誉也会被认可,更能奠定其稳固的学术地位。当然,韩春雨主动撤下论文,留下的是难解的问号。

   但此次撤稿,也不能和之前国际学刊大规模、成批次撤出中国论文相提并论。后者带有显然的学术造假嫌疑,前者只是学界悬疑--从逻辑上讲,有悬疑的科学实验可能会有几种结果:一是经过“实证”去疑,二是经过“实证”存疑,三是没有结果...第一种结果对韩春雨和其团队最好,第二种结果则坐实学界和舆论界对韩春雨的怀疑,那么韩春雨的学术声誉将因此严重受损,由学术而道德,他可能成为中国的“黄禹锡”。第三种结果在科学史上也不少见,一时被发现但是很长时间无法证明的“科学真理”,甚至被视为异端和欺骗--科学家也因此被迫害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稍微读一下科学史,人们就不难发现这并非孤例。

   譬如哥白尼因为“日心说”理论被视为“叛教者”,他在其《试论天哥白尼与天体论体运行的假设》一书的“序言”中指出,“在漫长的岁月里,我曾经迟疑不决”,哥白尼的“迟疑不决”是担心教会的迫害。至于布鲁诺,则因为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活活烧死。还有伽利略、达尔文,也曾经为教会警告并且被世俗社会嘲笑。

   韩春雨和上述科学前贤不能相提并论,因为蒙昧时代的阴霾早就一扫而空,地球村里充溢着科学与自由的学术氛围。更要者,政治与宗教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不会再下符合自己意识形态的指导棋。真理的评价标准,越来越符合科学自身的规律。何况,虽然世界各国科研实力存在差异,学术水平有高低,但是对于任何领域的科学新发现,特别是发表在全球权威学术杂志上的论文,都会被其他地方的科学同行通过科学实验去验证。如果验证成功,那么这个科学实验就是可重复的,其科学发现也会被证实。否则,无法通过其他人的科学实验验证的,这样的实验就被视为“不可复制”,得出的结论也就存在造假嫌疑。

   科学实证当然要比迷信权威要好,因为前者更容易接近真理。但是,科学实证的方法也存在着瑕疵,可实证的科学实验固然好,但是不可实证的实验和结论也未必一定都“假”。除了实验者的学术水平、实验器具和研究能力存在差异外,有些科学发现也许根据偶然性,一次实验捕捉的成果或数据,或属于灵光一现,再一次的“可复制”,可能是N年以后甚至再也难以得出同样的实验结果。

   科学发现具有偶然性,证明其必然性的实验也未必一定可行。科学实证主义,类似于眼见为实的逻辑,看上去属于真理性的认知。但是,眼见也未必一定为实。不必说自然科学领域,即以历史考古为例,在甲骨文发现之前,商(殷)一直被西方历史学界认为是不存在的朝代,哪怕《史记》对殷商有明确的记载。因而,实证主义有时候也陷入了自以为是的逻辑困境中。

   韩春雨的实验,是不能实证的学术造假或功利行为,还是留待时间去考验的学术命题,现在还不能给出非此即彼的评判。韩春雨自撤论文,是各方都能接受的选择。对韩春雨而言,如果他笃信自己的实验没有错,那么就需继续改进实验,坚持真理,不向世俗低头,但必须公开实验过程,这样才能自证清白,对得起自己的学术良心。如果自己错了,那就坦陈一切,接受学界与舆论的考问。

   韩春雨能化解各界的质疑吗?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