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芳《紫糖河》:童年,如何破译生与死的“密码”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1186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曹文芳《紫糖河》:童年,如何破译生与死的“密码”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1186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曹文芳《紫糖河》:童年,如何破译生与死的“密码”

2017-09-27 10:15 | 来源: 中华读书报

 

  儿童文学作家 曹文芳

  文学创作,常以深切的个人性去探究人类心灵深处的密码。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儿童文学创作,是成年作家的儿童时代“回忆录”。

  《紫糖河》是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芳的新作。作为一部儿童小说,《紫糖河》的语言充满动感、情态和诗意,充分显示了中国现代汉语含蓄蕴藉而又气象万千的神韵。在儿童人物形象塑造上,曹文芳通过紫苏、红婷、陈思霖这些儿童形象,将儿童内心深处的快乐与忧伤、理想与梦幻,表达得丝丝入扣而又充满诗情画意。这些具有鲜明个性和梦幻性的儿童形象,不仅能够得到儿童读者的共鸣,也能勾起成人读者对自己儿童时代的回忆。从情节结构上来说,《紫糖河》中的叙事,充分利用伏笔、悬念和呼应,使读者在曲径通幽的小说结构中,体验叙事的美感和魅力。无论是语言、故事、人物形象还是审美意蕴,《紫糖河》体现出曹文芳在儿童文学领域更为独到的探索和发现,这部作品和曹文芳带有自传性的《肩上的童年》一样,将成为曹文芳个人创作史上的又一“证己”之作。

  儿童文学作品,说到底是文学。从文学阅读的重要性来说,儿童文学作家的使命远远高于成人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是儿童的消遣娱乐,还肩负着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使命。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超的立意、高明的构思、高尚的人物、高远的艺术旨趣,最终都要落实到语言上。没有一个作家不需要在语言上殚精竭虑的,而儿童文学的语言既不能用太有深度或汪洋恣肆的语词,也不能使用长句、复句或者意识流式的语言。儿童文学的语言要求简单、凝练、生动、活泼,还要有童趣、想象力和艺术美感。总之,儿童文学的语言,要求一种简单中的大美,一种平和中的张力,是简单与极致的并存。

  《紫糖河》的语言,明净而富于动态,充满诗意化的艺术神韵,在简洁中仍然保有丰厚而深邃的美学意蕴。比如在第一章《心愿》中,作家描绘主人公小女孩紫苏会唱歌,“不管多高的音,一爬就上去了,歌声好似被紫糖河的水洗过,甜润透明;更像被风吹过,飘逸空灵”。把无以名状的抽象的歌声,用可以名状的水与风来比拟,让声音具有了灵动而形象的质感,一个“爬”字,写出了声音从低到高的动态,也写出了富有比拟意味的童趣。

  再如作家书写小男孩陈思霖喜欢脱鞋:“喜欢脱鞋子,好似脚闷在鞋子里会被火烧着似的。”一个“闷”字,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感受,脱鞋是因为“闷”,是“想自由地呼吸”。那么“闷”到什么程度,“闷”到怎样无法忍受呢?作家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被火烧”。这样的语言,体现出“移情”的情态化美感。在第二章《放电影》中,作家描绘芦苇密密匝匝,“散发出阵阵清香,熏得人骨头骨眼都爽净”。这里既写出了芦苇荡宁静而悠远的田园风光,又写出了人在这种环境当中的心情,这种物我交融、心物两契的语言美感,和中国古代诗歌中追求的情景交融、意在言外的语言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对于读者尤其是儿童读者来说,阅读情节生动的故事是天然的认知需求。在读者群中,儿童读者是没有恒久耐心、阅读常常只有三分钟热度的读者群,看书几乎全凭着本能和兴趣。曹文芳作为深谙儿童心理的小说家,在如何编织故事、吸引儿童读者注意力方面,非常有心得,她会时不时地给小读者加根“弦”,让小读者紧张一下。

  《紫糖河》里的故事,以两大悬念贯穿始终,一是小女孩红婷的“头疼”,二是杨玉萍老师的“不孕”。看完整部《紫糖河》,两大悬念终于“真相大白”。“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的彻,都使人怕。”这本是金圣叹评价林冲的批语,但借用其中“熬得住”来比附曹文芳对儿童小说情节的掌控,可谓恰如其分。

  《紫糖河》的小女孩红婷,是个头大身子细的女孩子,她经常头疼,从小说第一章《心愿》开始,红婷在小朋友们“打仗”时头疼,“看电影”时头疼,这种间歇性头疼的反复发作,让她担心“不等长大就死了”。作为红婷好朋友的紫苏,总是用歌声来安抚红婷,相约“你长大了放电影,我长大了唱歌”。“头疼”,是红婷的个人生命状态,但这一细节却影响了红婷身边所有儿童的成长。在小说最后一章《红婷》中,红婷头疼严重发作,成为了一个“植物人”。“头疼”这一细节与情节的推进,促成了小说情节与人物命运的转折。

  《紫糖河》中杨玉萍老师的“不孕”,是另一个颇有意味的重要悬念,推进着《紫糖河》全篇情节的进展。作为热爱老师的一群儿童,深知老师最重要的“心愿”是生一个孩子,于是女孩紫苏希望自己长大做一名“医生”,治好老师的病。男孩子们拼尽全力和锅底洼的同学“打仗”,打赢了可以采摘更多的紫苏叶做中药,帮助调理老师的身体。为了支持老师出门看病,孩子们想方设法自我管理和成长。病、生、爱、善、信念,这些赋有丰厚意蕴并且彼此关联的人生主题,就在这些儿童日常的游戏与交往活动中自然而然表达出来了。因此,《紫糖河》叙事情节的推进,也是作家所设悬念的逐步解疑,孩子们历经世事,感悟人生,在应对日常矛盾、困境和冲突而获得成长。

  因此,对于儿童小说来说,儿童叙事作品中的悬念和伏笔,并不仅仅在于叙事上的美学效果,它还富含打开和解答儿童成长密码的意味。

  文学创作,常以深切的个人性去探究人类心灵深处的密码。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儿童文学创作,是成年作家的儿童时代“回忆录”。

  《紫糖河》中的儿童形象,以紫苏、红婷、陈思霖、麦冬为主,涵盖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大约在7岁到12岁之间。这一年龄期的儿童,按照斯特劳斯的原始思维说,处于人类认知世界的诗性智慧阶段。处于这种时期的孩童,一方面对将来有无限美好的想象,一方面又对自身产生了深切而切己的忧虑。曹文芳在反映这一时期儿童内心世界时,以特定的场景与特别的笔法,聚焦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梦幻与忧伤,真实地传达出儿童对于梦境与困境的独特体验。

  紫苏是《紫糖河》中最重要的主人公,文章多次以特别的行为动作刻画出了她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她的理想也追着身边环境和人物而不断产生变化,不断地应答自我与世界的复杂关系。例如,她看到东边奶奶干净雅致,于是也向东边奶奶学习,“用紫糖河的水把自己的房间擦洗得清清爽爽,然后像东边奶奶一样,优雅地躺在藤椅上,捧一本书看”。如果我们走近紫苏的心灵,会发现她的每一次对理想职业的模仿都是有现实基础的。她开始要做医生,是想解决自己老师杨玉萍“不孕”的困境;她要做歌唱家,是想陪“头疼”的红婷“一起长大”。《紫糖河》中的孩子,正处于智慧开发和天性成长的诗性思维时期。

  曹文芳对于儿童内心世界的感知,保有丰富的体验性与深刻性,在她看似快乐而富有田园诗性的文学书写中,作家同样在带领小读者破译生命的密码。在《紫糖河》小说中的最后部分,紫苏身边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在生死中跌宕。相约一起长大的红婷脑肿瘤发作,成为了“植物人”,生命趋于静止;而她一直热爱的老师杨玉萍,终于在多方治疗中生下了一名男孩,在紫苏富有生命意味的歌声中,一直沉浸在悲伤中的红婷爸爸“小麻油”,再次鼓起生命之帆,去城里取放电影的“片子”。在作家富有亮色意味的小说结尾中,人生的电影又将“生生不息”地演绎下去。

  “水乡童年精品书系”之《紫糖河》,曹文芳/著,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6月第一版,28.00元

  《紫糖河》是曹文芳“水乡童年精品书系”中的系列作品之一。紫糖河,既是一个温润、甜蜜而忧伤的古典意象,又是一幅带有牧歌意味的田园图景,它悠远神秘,充满哲理,并且诗情画意。浸淫其中,不仅会熏染出一颗纯净而诗意盎然的童心,也会激起我们对过往时光温情的回忆和对未来世界的无限想象。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