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完整版终于得见,原来你是这样的老舍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3354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四世同堂》完整版终于得见,原来你是这样的老舍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3354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四世同堂》完整版终于得见,原来你是这样的老舍

2017-11-02 14:18 | 来源: 北青网

  《四世同堂》写于20世纪40年代,是老舍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最近,一部新的《四世同堂(完整版)》问世。何为“完整版”?这要从《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的多舛命运说起——《饥荒》的部分手稿在完成后未能及时发表,后又在文革中散轶,由此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好在,《四世同堂》在1951年曾在美国由哈考特出版社编辑出版过节译本The Yellow Storm,译者为浦爱德女士。1982年,译者马小弥根据这一英译本回译出了《饥荒》的最后13段,与老舍的原文合在一起,成为近三十年最主要的《四世同堂》中文版本。但是,英文版在出版时曾被出版方大幅删改,与老舍原著有不小的差别。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中国现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幸运的是,三十余年后,著名出版人赵武平先生在美国找到了浦译《四世同堂》原稿,比节译本多出三段,细节也颇多不同。最新的这一套“完整版”,便是包含了赵武平从《饥荒》遗失原稿回译的十多万字。

  70年的残篇终于又有“更新”,当然弥足珍贵。但这一“完整版”比起旧版本有哪些不同?从中能够对《四世同堂》和老舍有哪些新的认识?“回译”毕竟与原文不同,失去老舍笔趣对这一补译本影响有多大?在庆贺新版本出现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阅读。

  一部陌生面容的《四世同堂》

  得知赵武平先生从英文译回了老舍《四世同堂》最后部分长达十多万字的内容,我是十分激动的。作为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从业者,我像夏志清先生一样,总以未见《四世同堂》全本,不能通读原著为憾。而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也不喜欢读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后,就变成笑话里讲的那个苦苦等待另一只鞋落地的人,心一直悬着。赵先生真是“解民于倒悬”,《收获》2017年第1期刊发他译回的《四世同堂》时,我便饥不择食地读了。这次拿到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四世同堂(完整版)》,不免有一种“完璧归赵”而“破镜重圆”之感。

  《四世同堂(完整版)》

  作者:老舍

  译补:赵武平

  版本:东方出版中心 2017年9月

  作为一个职业的读书人,不免将手中的新书和《老舍全集》对勘起来。余生也晚,但却是幸运的。夏志清当年只能通过哈考特版的The Yellow Storm,《四世同堂》的删节本,来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发展,我却得以借助赵先生的译文阅读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发展。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老舍写给《四世同堂》的结尾并不是钱默吟先生和祁老人战后重见,祁老人要搞庆祝活动,更不是“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小说的结尾是钱先生登载在报纸上的长篇悔过书。悔过书里没有风景描写,只有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控诉、批判,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普遍人性的想象。

  作为小说的结尾,“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显得余韵悠长,不是没有好处。但赵先生的译文告诉我们,老舍并没有写下这余韵悠长的结尾,写下的是关于战争、人性和文明的痛苦思考。看起来,老舍似乎不想让读者在大团圆式的庆祝和风景描写带来的审美诱惑中得到愉悦,他想让读者在战争造成的创伤中停留得更久一些,思考得更多一些。


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