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家快被高校瓜分完了 他们能给大学带来什么?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39007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名作家快被高校瓜分完了 他们能给大学带来什么?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3900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名作家快被高校瓜分完了 他们能给大学带来什么?

2017-11-10 14:28 | 来源: 齐鲁晚报

  blob.png

扬州大学为作家毕飞宇开设了研究中心(网络截图)

      作家为人师表者,已不鲜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作家纷纷以驻校作家、教授、院长等职走进高等学府,高校也乐意给他们开设工作室、研究室及写作班等,以示重视。日前,扬州大学就给已入职南京大学任教授的作家毕飞宇开设了研究中心,可见高校对优秀作家资源的珍视。作家进校园,对高校及作家本身有何重要意义呢?

  作家进高校

  是大势所趋

  目前,国内一线著名作家快被高校瓜分完了。继王安忆在复旦大学当教授、莫言任北师大教授、阎连科和刘震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当教授之后,这两年,作家毕飞宇受聘南京大学教授、苏童成为北师大“驻校作家”。此外,王蒙、贾平凹、二月河、叶辛等作家也早在几年前就担任高校文学院名誉院长、院长等职。

  当下的趋势是,作家当教授形式不尽相同,但越来越动真格的了,他们已不再是高校里养的“白天鹅”。比如,王安忆早已正式调到高校,且已招收多届研究生;毕飞宇也是正式教授,属于调入高校工作。“驻校作家”苏童则相对自由,只需开讲座就可以;刘震云是“作家教授”,高校不对其进行考评,但要授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刘震云称,他与大学里真正上课、带博士生的教授还不一样,他只是人大文学院国际写作中心的一员。“我一年会去学校作一两次系列讲座,也不需要做出很多科研成果。”

  大作家授课

  一座难求

  写而优则教。作家们进入高校一般都开设文学阅读课或写作课,他们课堂的人气可想而知。苏童的课在可容纳500人的大教室,学校事先要派发听课票,众多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也纷纷前去“抢票”。

  大作家们讲课风格独特,充满魅力。刘震云的课以天马行空而著称,深受北京高校学子的追捧,一座难求。如,刘震云作过一场《梦回宋朝:林冲遇见了“拼爹”的人》的主题讲座,将小说中晁盖、宋江等人物的说话方式、行事动机与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可谓旁征博引。在学生们心中,刘震云是个神奇的老师,讲课幽默智慧,很有新意,乍听起来漫无边际,听后却发现环环相扣,没一句废话。

  毕飞宇、马原等作家在高校开设的阅读课也很受欢迎,作家如何解读另一些作家,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话题。他们的讲课稿出版成书也很受读者欢迎。读《小说课》可以感受到毕飞宇在课堂上,对《聊斋志异》《红楼梦》等经典名著以及哈代、海明威、奈保尔乃至霍金等作家的深刻剖析。马原在同济大学任教期间,对霍桑、昆德拉等作家的解读也结集成了《阅读大师》,给读者很多有益的启发。

  能否达成双赢

  需时间证明

  毕飞宇此前曾表示,“中国作家与高校结合,不是刹那之间的创举,绝对是大势所趋。作家入驻大学能否达成‘双赢’还需时间来证明,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受益的是大学里的文学爱好者。”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兵认为,过去作家进高校更多是象征性的,现在是很实际的,而且作家进高校是大势所趋。马兵从学术研究、历史传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说,人大文学院院长孙郁提出,文学批评有学院派批评和作家批评,文学院引进作家,其实是做了两者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作家批评应与学院派批评互补。学院派教授对文学作品的讲授,多注重文本外部的解读,无法从创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文本的高妙所在。比如研究鲁迅的作品,同是作家的林斤澜就解读得特别好。作家解读另一位作家,会有学院之外的独特洞见,非常有启发。同样,我们看毕飞宇、刘震云、苏童等作家进高校讲文学,都对文学经典充满了作家式的会心,会给学生带去不一样的体验。”

  作家进校园

  有其传统

  主持过多场作家讲座活动,同时与不少作家有互动沟通的马兵认为,作家们会从自身的生命、创作体验带领学生进入文学的世界,这与从文学史、文学理论切入文学完全不一样。“作家们可能给不了学生体系性、知识性的内容,但能提升学生们的审美境界。作家任教应该与学院派老师形成互补,才会给学生不同的启发。从这一点来讲,我个人很赞成作家进校园。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走进高校,渴望学院性、专业性质的写作训练。作家与校园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马兵还提到,在民国时期,大文豪基本上都聚集在大学里,比如山大在那个时期那样辉煌,皆因聚集了一批新月派作家。“老舍、沈从文等好多作家也都没什么高学历,但是都被大学吸纳,这是民国时期大学一个很好的传统。现在,大学的大门不妨敞开一下。”

  也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有学者就认为,作家进高校让大学的门槛瞬间消失,但大学里毕竟上的是精英课堂,不是能写出好作品,就能把课讲好的,大学任教仍需要体系性学术训练。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