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没偷懒,明年再发新作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4111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莫言:没偷懒,明年再发新作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4111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莫言:没偷懒,明年再发新作

2017-11-14 16:17 | 来源: 山东商报

blob.png

  “民间生活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原料库。”“精彩小说的关键,是强烈的戏剧性。”“当我提笔写作时,我会忘掉自己的年龄。”……11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出席深圳一读书论坛,以“民间艺术对我小说创作之影响”为题,分享其小说创作心得。

  “小说故事在民间的土台子上”

  “童年时,我常常去公社放牛,和成年人在一起,听他们讲故事。经过无意的收集积累,这些故事和经验都成了我小说的灵感和素材。”在莫言看来,民间生活包罗万象:日常生活、底层人物,故乡独特的人文、地理、气候、风貌。这些素材立体、丰富、活色生香,又是创作者最熟悉的,能够信手拈来。

  高密剪纸、木版年画、茂腔、泥塑……这些源自故乡山东高密的民间艺术,是莫言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其中,《檀香刑》让山东地方戏之一——茂腔为人所知。曲调悲怆的茂腔,是过去生活苦难深重的体现。“如果我的故乡有声音,一定是茂腔的旋律。”他说。

  “我还不怎么懂事的时候,就跟着上台演戏,演些小土匪、小国民党兵。那时我就想,将来一定要写一部致敬茂腔的小说。”如今,《檀香刑》被改编成歌剧,在山东各地巡演。“用西洋的唱法,唱地道的中国故事,别具特色。”他认为。

  “小说故事都在说书人的嘴巴里,在民间的土台子上。”莫言认为,民族的艺术创作应该到民间寻根,民间生活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原料库。他认为,一味模仿西方的文学创作是没有出息的,必须写出具有民族特色、作者特色的作品,才能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

  新作《等待摩西》的生长

  莫言作品充满想象力的笔法同样让人印象深刻。莫言提出,现实和想象的关系是辩证的:若作品中只有想象,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摸不着头脑;反之,只有对生活照相式的临摹,也没有意义。

  莫言提出,想象力时常来源于生活丰富的馈赠。以他的新书《等待摩西》为例。该书写于2012年,灵感来源于故乡当地一位民营企业家失踪的故事。小说记述了企业家的妻子靠捡破烂照顾老人、抚养孩子,数十年如一日地等待,并四处寻夫。

  “小说写完后放了五年,我发现,小说本身拥有了生命,开始生长。”五年后,莫言通过人物原型的弟弟得知,失踪的企业家回来了,并自称一直在深山老林的山洞生活,与世隔绝,不用手机,不问世间事。于是,莫言的小说由7000字延伸至15000字,并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往往比小说更让人意外。”

  这类有着强烈戏剧冲突的故事正是莫言所偏好的。“我的第一部作品是话剧,但小说更容易发表,于是改写了小说。我对戏剧的爱好始终没变。”他认为,精彩小说的关键,是带有强烈的戏剧性。

  “把人当做人来写。”是莫言创作思路的核心。“以现实主义去写人,不能美化或丑化,都要当做一个人来写,不能抹杀英雄的弱点、坏人的闪光。”

  莫言也透露了近期的出版计划。他说:“今年,我在《收获》发表了小说《故乡人事》等,在《人民文学》发表了一部戏曲文学作品和诗歌,计划明年在《花城》《十月》再发表一系列作品。”莫言表示,这些作品2012年就写好了,但因获奖忙乱而耽搁出版,直到近期,才有机会整理。

  “小说家不要担心被机器人抢走饭碗”

  尽管充满遥远的故乡书写、浓重的悲凉底色,但在新时代,莫言的作品仍然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莫言认为,这源于作品中蕴含的“狂欢精神”。

  “我们这个时代也不缺乏狂欢。”在莫言看来,“双十一”购物节正制造着一幕幕狂欢的图景。“当年那些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都成为了现实。我们的生活以一种狂欢的状态快速发展、向前。”他认为,这种狂欢能够让读者对作品产生共鸣。

  对时代高速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莫言感受深刻。谈到写作机器人时,他提出,文学创作是一项比围棋更复杂的劳动。围棋是数学运算,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地球上几乎所有的问题,但解决不了作家写小说和诗人写诗的问题。“所以,小说家不要太发愁机器人会把你的饭碗抢走。”

  他指出,文学虽然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治愈绝症,但它是每个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依然需要文学的滋养。“科学与文学都是人类智慧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偏废的。”

  “我的心理年龄可能有一百多岁了。”他时常感觉到自己的衰老:变得害怕新事物,不愿学习使用新手机、新电脑;并十分留恋旧事物,留恋茂腔、说书人、老母亲擀的面条的味道。“但每当我提笔写作时,我会忘掉自己的年龄。”他说。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