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梁庄是别人的故事却是我的世界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6811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梁鸿:梁庄是别人的故事却是我的世界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6811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梁鸿:梁庄是别人的故事却是我的世界

2017-12-26 16:23 | 来源: 晶报 谢晨星

  梁鸿 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研究。 著有文学代表作《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神圣家族》等;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中原五作家论》《新启蒙话语建构:〈受活〉与1990年代以来的文学与社会》《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等。

  梁鸿作品三种 虚构 《梁光正的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10月

  非虚构 《出梁庄记》 花城出版社 2013年4月

  《中国在梁庄》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年11月

  作为一个写非虚构作品成名的作家,梁鸿的两部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因纪实性、社会性获得不少赞誉。她通过田野调查、口述实录的方法,记录下在“梁庄”和走出“梁庄”的一个个农民的故事,成为非虚构写作领域的典范之作。所谓典范,并非是一个书评性质的赞誉,而是在这两本书之后,梁鸿俨然成了“农民问题”的代言人,甚至有不少读者希望梁鸿给出解决方法。这种赞誉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梁庄”和“农民”成了梁鸿的标签;另一方面,它让人忽略了梁鸿的作家身份和她写小说的能力。

  这一次,梁鸿拿出了虚构文学作品——小说《梁光正的光》,虽然主人公梁光正依旧是生活在“梁庄”的农民,但这一次她笔下的农民不同以往,而小说所讲述的故事,更是“见自己、见众生”。读罢掩卷,深感每个人的身边都似乎有这么一个“戏精梁光正”。

  日前,梁鸿来到深圳,接受了记者记者的专访。在她看来,写《梁光正的光》得益于之前的非虚构写作,给了这本小说大量扎实的细节,作为文本的“地基”。而主人公梁光正虽然是个失败的人物,但是你依然会被他的故事吸引。

  把这个故事落地在梁庄可以让我更自在

  记者:读者对您写的“梁庄”太熟悉了,这次写虚构小说又是放在梁庄,不会担心被读者认为您走不出梁庄吗?

  梁鸿:我写的时候既没想过要沿着梁庄的路子走,也没把梁庄当成一个IP,而是在写的过程中我发现,梁庄对我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词语了,而是一个内部空间。我开始不想用梁庄,想用杜庄,梁光正也不叫梁光正,写到一半的时候觉得还是不顺,就索性把杜庄变成梁庄。当我把杜庄改成梁庄的时候有一种开阔之感,也有一种自由的感觉。因为你太熟悉它了。就像我们熟悉一个人,我们可以随便拿捏他。那个度会把握得很好,别人也不会说很假,因为你还在逻辑之内。用梁庄作为小说背景,我不会觉得紧张和拘谨,不会觉得难以把握。所以,梁庄对我来说是一种内部空间,而且内部是有东西的。

  记者:其实这本书和之前的梁庄是完全不一样的。

  梁鸿:在别人看来,可能会觉得梁庄是一个系列,但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样处理让我感觉更自在。因为如果拿捏不定,那么小说的空间肯定是把握不好的。这种自在的状态其实是可以传达给读者的,你读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不是为了梁庄而写的,梁庄就是梁光正生活的一个地方。至于此梁庄与彼梁庄,我并不在乎别人怎么去看这本书,也许别人看的只是一个故事,但对我而言是在创造一个世界。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