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交通部旧址:曾经的“新兴满洲式”建筑力作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1069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伪满洲国交通部旧址:曾经的“新兴满洲式”建筑力作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1069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伪满洲国交通部旧址:曾经的“新兴满洲式”建筑力作

2018-03-06 10:14 | 来源: 长春日报

blob.png

blob.png

伪满洲国交通部旧址现状

  建筑档案

  名称:伪满洲国交通部旧址

  地理坐标:长春市新民大街1163号

  现使用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建筑时间:1936年8月18日至1937年12月10日

  设计者:伪满洲国营缮需品局营缮处

  施工者:长谷川组

  建筑面积:8056平方米

  工程造价:44.67万元(伪币)

  文物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伪满洲国交通部,作为最早成立的伪满洲国国务院下辖“七部”之一,成立于1932年3月,主管铁道、邮政、电信、电话、航空、水运及其它交通事宜。伪满交通部成立初期,下设总务司、铁道司、邮政司、水运司等部门。其办公地点曾先后设置于长春自强小学和东三省永衡官银号长春分号旧址等处。随着伪满“第一厅舍”到“第七厅舍”的陆续竣工并投入使用,作为伪满洲国交通部办公楼的“第八厅舍”设计工作也最终由伪满洲国营缮需品局营缮处接手,它的选址同样在当时的“官衙街”——现在的长春市新民大街上。

  伪满洲国交通部办公楼作为一栋修建相对较晚的“厅舍”建筑,可以说有相当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也许正因如此,当1937年底工程竣工后不久,这座在午后阳光照射下会闪烁琉璃光彩的建筑就立刻被当时的日伪官员赞许为所谓“新兴满洲式”建筑的一件力作。

  伪满洲国交通部办公楼建筑面积不足万平方米,平面构图也只是采用了司空见惯的对称样式,现在看来能够为它赢得赞誉的应是建筑立面所采用的独具一格的装饰细节和色彩搭配。伪满洲国交通部办公楼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满目的琉璃瓦和琉璃面砖,可以说设计师在这座建筑的外部装饰上将琉璃装饰手法发挥到了极致。深褐色、黄灰色、黑色等不同颜色的琉璃瓦、琉璃面砖被毫不吝惜地使用在屋顶、屋脊和墙面上,使整栋建筑具有了极强的装饰性。同时,不同颜色的琉璃瓦和面砖间的相互映衬、色彩的对比,都突出了建筑立面装饰的立体效果,增加了建筑立面的丰富性。此外,设计师还在女儿墙檐口外观造型上采用了城墙垛口样式,并使用石材压顶,进一步在视觉上增强厚重感。垂花门造型窗套所包覆的外凸式阳台,也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建筑外墙立面有了跳跃性的动感,使其与街路两侧那些外墙立面平整的楼房形成巨大反差。但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同样出于伪满洲国营缮需品局营缮处之手,与“交通部”百米之隔的“第十厅舍”——伪满洲国经济部办公楼在设计上却显得乏善可陈,当时甚至被日本著名建筑家土浦龟城评价为一栋“丑恶”的建筑。

  伪满洲国交通部办公楼仅有8056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在伪满14座“厅舍”建筑中并不算大,但整个工程所消耗的建材数量却不可小觑。据统计,工程期间共消耗钢筋597吨、混凝土3500立方米、红砖184万块,而且部分建材还是指定专门厂商生产的,比如石材是由当时连京线卢家屯生产,而屋顶覆瓦则是由抚顺南昌工业株式会社供应。

  伪满洲国交通部是伪满政权的交通邮电管理机构,但实际上,无论是邮电通信,还是铁路、航空,都已经被“满铁”“满飞”等日本人操纵的所谓“特殊会社”垄断。而为“满铁”“满飞”等日本企业所修建的交通运输工程“埋单”,则是这个名义上掌管伪满政权交通邮电事业管理机构的众多职能之一。以当时的铁路修筑和运营为例,根据《日满议定书》,伪满政府将东北三省全部铁路委托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代管经营,这就意味着将铁路筑路权和经营权拱手让予日本侵略者。而伪满洲国交通部每年从“满铁”那里拿到的少得可怜的铁路经营收入,还要用来偿还“满铁”修建新铁路线路所花费的费用,而那却是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无底洞”。

  1945年8月,伪满洲国交通部和其他伪满机构一道随着日本关东军殖民统治和伪满政权的覆亡而解体。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伪满洲国交通部旧址的使用权辗转于苏联红军和国民党军队之手。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这座外墙和屋顶嵌满琉璃瓦和琉璃面砖的建筑先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和吉林大学的重要医疗教学场所,为医疗战线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医疗工作者。

  (作者王新英  长春市委员会文史专员)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