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唇典》:中国文学天空划过的一道闪电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22367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刘庆《唇典》:中国文学天空划过的一道闪电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223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刘庆《唇典》:中国文学天空划过的一道闪电

2018-03-22 09:32 | 来源: 吉网

  3月17日,刘庆创作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陈思和、程德培、郜元宝、杨扬、宗仁发等多名评论家齐聚热议。研讨会由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收获》杂志社主办。

  《唇典》是作家刘庆历时十五年完成的一部54万字的长篇小说,作家通过对东北地域半个多世纪生灵万物、生命形态的独特体察,全景再现20世纪东北跌宕起伏的变迁史。作品最初发表于《收获》杂志2017年长篇小说春季号,全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一经问世即引发国内文学界多方关注,在中国小说学会2017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中,《唇典》荣登长篇小说榜榜首。

  “字有字典,词有词典,唇典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出生成长于东北大地的刘庆说,书名《唇典》正取“口口相传之意,是无字的经典,嘴唇上传承的故事,绵延出口口相传的民族史、民间史。”比如,书中的萨满能用木、石敲击出各种节拍的动听音节,学叫各种山雀的啼啭,能站在猪身上做舞,猪不惊跑,他们传讲家族和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将成为唇典,如长河之水滔滔而诉。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栾梅健毫不掩饰对这部小说的热爱,他表示,《唇典》这部小说书写的是百年来中国大地上的一个“生死场”。对中国近现代有一些了解就会知道,不断发生的各种政治运动、各种各样的战乱、兴起的变革,就像一阵阵风一样,这个本身就非常神秘。小说中还写到了曾经发生在东北大地的各种匪灾、旱灾、虫灾等等,在这当中人怎么样苟且其中,飘飘荡荡,小说非常形象地反映出近百年来东北大地的深重灾难,凄风苦雨,命运纠缠,那是关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的历史。

  《收获》杂志副主编钟红明认为,《唇典》里写出的萨满在东北地区的日常性,这种写作态度跟其他写到灵魂、魔幻、传奇性是不一样的。这种日常性在老百姓生活中,既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显然又高于一切,就像李良萨满曾经说过“对一切要抱有敬意”,看到小说最后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敬意。也许所有这块土地上的人,如果没有经历一种极度苦痛就不可能再生。

  评论家程德培对《唇典》中的人物塑造印象深刻。“不是用正面写,也不是进入人的内心写,而是写得像幽灵一般,很精彩,我的感觉这些人物都有仙气,或者模糊感。小说应该就是这个使命,把许多黑白分明的东西悬置起来,要写出不可认知性。”

  同济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张生表示,《唇典》是一部中国版的《百年孤独》。刘庆是生于60年代的作家,每一代人都会重塑自己的家园史、重塑自己的历史,只有当一个作家开始重新反思和描写自己的家园史时,才是成为大师的开始。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就要到了反思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文化以及我们一百年以来如何演变的过程时,真正的作家才开始。所以《唇典》意味着刘庆作为优秀作家的诞生。

  《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不掩个人对小说《唇典》的欣赏,他认为《唇典》是2017年中国文学天空划过的一道闪电,建立了一座与东北有关、与边疆有关的人情世态的博物馆,考验着我们对文学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吉网综合)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