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 见证傀儡政权“外交”风云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3207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 见证傀儡政权“外交”风云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3207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 见证傀儡政权“外交”风云

2018-04-08 15:28 | 来源: 长春日报

  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今貌。

  伪满洲国外交部旧貌。

  建筑档案

  建筑名称: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 地理坐标:长春市建设街1122号

  现使用单位:某美容医疗机构 建筑时间:1933年~1934年

  建筑者: Brossand-Mopin公司(法)

  文物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公布了所谓《政府组织法》,在“执政”溥仪之下设“三院七部”,伪满洲国外交部是伪满国务院所辖七部之一,首任“外交总长”由台湾人谢介石担任。此时,伪满外交部也面临着无固定办公地点的窘境。在设置之初的几年时间里,伪满外交部的办公地点先后设在当时长春商埠地内的自强小学和后来修建的“第二厅舍”。直到1934年,伪满外交部才搬进了专门为其修建的办公楼内。

  这栋位于当时兴亚大街(今建设街)的建筑,外观犹如一座欧洲的古代城堡,明显区别于当时其他的伪满军政机构办公建筑。那么,为什么唯独这栋建筑没有按照日本关东军所要求的风格设计、修建呢?其实答案很简单,这栋建筑是由当时欧洲建筑师主持设计的。

  日本关东军主持的第一期伪满国都规划建设工程开始不久,建设资金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第一任伪满国都建设局局长丸山悦郎对伪满国都建设第一期五年规划作出的预算是大约6000万日元,计划全部使用贷款。为了解决巨大的资金缺口,伪满当局开始考虑向外国举贷。经过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国都建设局及伪满洲国国务院等几方的多次激烈争论之后,决定向法国辛迪加财团贷款。法国辛迪加财团,是一个由银行、企业和咨询机构组成的企业联合体,又称法国经济发展协会,成立于1917年。在当时法国政府的支持下,这个财团主要从事外国投资活动,涉及建筑、土木、通信、矿山等多个领域。

  日伪当局意图将日本之外的资金引入当时的“新京”城市建设之中,是从政治和经济双重方面进行的考量:一是想解决建设资金难题,二是试图以此扭转伪满傀儡政权在国际上孤立的处境。虽然决定向法国辛迪加财团贷款,但是贷款的数额和使用范围却被一再压缩,最后贷款也没有被用于当时城市的大规模建设。最后,来自法国的贷款被限定花费在修建伪满机构办公楼方面,但是也只是修建了一栋伪满洲国外交部办公楼而已。

  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虽然是由当时的欧洲建筑师负责设计的,但是却有意识地将东西方建筑文化交融在一起,主要是通过建筑正面和背面大门入口的设计体现出来的。建筑正面入口明显受到西方建筑形式和构图的影响,设计成类似古埃及神庙大门造型,拱形入口开设在高大的梯形墙壁中间,这种简洁的设计反而增加了大门的庄重感。建筑背面的入口设计虽然整体上模仿了正门,但是大门两翼六边形窗户、月亮门、空透栏杆和有雀替的石柱都增加了东方建筑文化色彩。除了建筑立面设计较为复杂之外,整个建筑平面设计也十分复杂,在平面布局上以折线、方圆体量交接,使交通流线明确成为这栋建筑平面设计方面的亮点。由于建筑平面设计方面的灵活多变,使整栋建筑的前后两侧立面造型呈现出不同的视觉观感:正面如同一座欧洲古堡,而背面则呈现出浓厚的东方建筑特色。建筑外墙镶嵌了当时流行的水平向窄条厚面砖,由于交通流线明确的特点造成建筑转角较多,因此在转角处的面砖都使用了完整的定型产品。

  1932年3月1日,伪满发表了所谓的“建国宣言”,在宣布同中华民国脱离关系的同时,还表明了所谓“外交”基本原则:“严格遵守国际信义,谋求同各国友好相处,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1932年3月12日,刚刚组建不久,伪满外交部就迫不及待地向包括日本在内的16个国家发去电文,希望获得西方列强的认可,并建立外交关系,但是这些电文如同石沉大海,并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就连日本也迫于当时的国际舆论压力,没有立刻承认自己一手策划成立的这个傀儡政权。从1932年到1937年的5年时间里,除了日本之外,只有萨尔瓦多、多米尼加承认了伪满洲国这个傀儡政权。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曾有一些法西斯轴心国或被日本殖民侵略的国家承认了伪满洲国。但是,在伪满洲国存在期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承认这个由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1945年8月,伪满政权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宣告覆灭,此时也仅有十多个“国家”承认伪满洲国,其中多数为法西斯国家及其操纵的傀儡政权。

  1937年5月8日,伪满政府发布《满洲国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大纲》,开始对伪满中央机构进行所谓“简素化”“一元化”和“能效化”的改革,此前伪满国务院管辖的“九部”,被精简和改组为治安、民生、司法、产业、经济和交通“六部”。伪满外交部成为了被精简对象之一,由“部”降级为隶属于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的外务局。降级后的伪满外务局的主要职能是进行外交方面的谈判,签订协议,同时对各国情报做收集和汇总,还兼理外交使节和旅居外国的侨民等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又于1942年4月20日将“外务局”恢复为“外交部”,妄图借此增加与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所谓外交联络。1945年8月,伪满洲国外交部随同伪满傀儡政权的覆灭而解体。

  长春解放至今的70年时间里,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先后被多家单位和机构使用,其中,东北文史研究所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使用的时间相对较长。在那段时间里,从这栋欧洲古堡式建筑里曾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社会科学工作者。

  2013年3月,伪满洲国外交部旧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这栋建筑的外观和初建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它作为日本侵华实证的历史价值却随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公布而更加突显。

  (作者王新英  政协长春市委员会文史专员)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