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从 太平山水图内页(资料图片)
明清时期在中国版画史上出现了最为优秀的山水版画,那就是明末清初画家萧云从的《太平山水图》。继《太平山水图》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绝妙的山水图册了。就连乾隆时所刊的《天台十六景图》,也是模仿《太平山水图》的作品,还有《白岳凝烟》、《泛槎图》等,都是参照《太平山水图》而作的共一体例的山水集册。
《太平山水图画》(或称《太平山水图》)刊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画作反映的是安徽当涂、芜湖及繁昌一带山川胜景。《太平山水图》共计43幅(画当涂15幅,画芜湖14幅,画繁昌13幅,又画太平山水全图一幅)。前有张万选序,而后有萧云从自己的跋。所画黄山、天门山、吴波亭、赭山及阪子矶等43景,图上都题以古代名家的诗。而诸图亦均标明为摹写古代画家如王维、关仝、郭熙、夏圭、马远、黄公望、唐寅、沈周等之技法而创作的山水之图。张万选所谓“原本古人,自出己意”,秦祖咏的“所绘太平山水图,追摹往哲,工雅绝伦”,均表明《太平山水图》为创作加写生之优秀之作。《太平山水图》的优秀之处,在于构图无雷同之处,笔法亦变化多端,点染皴擦,法度井然,这在清人山水图谱中并不多见。这种成功,在于萧云从对真山真水的深刻观察和揣摩体会。萧云从是姑孰人,所以“姑孰风光,岂有不在襟带间”。
那么,这部精美绝伦的山水版画是怎样出炉的呢?话说,山东济南人张万选来太平府作推官已满四年,在即将离任之际,因为留恋太平山水,故而编辑了《太平三书》。《太平三书》共计十二卷,顺治刻本此书二、三部分收录自南北朝至清太平府境域山水胜迹诗文题咏共七百多篇。因而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然而张万选在编完《太平三书》之后发觉,自古以来就有以诗传世,而从无以画记录山水胜迹而传世的,他想如果借某位画家之手将太平山水全部画下来刻成版画那该多好。一来可以传世,二来他回到家乡,也可以长久地欣赏姑孰风光了。找什么样的画家才能胜任呢?想来想去,他觉得非萧云从不可了,一是萧云从是当涂人,对太平山水最为熟悉,二是萧云从是他的最好朋友,三是萧云从在当时是最为出名的画家。于是他特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萧云从。萧云从自然欣然接受。萧云从之所以能够爽快地答应,还因为张万选的父亲与哥哥曾经都是抗清战士,又都是明遗民。
明清时期,徽商崛起,当他们修家谱、编方志时,都会要求有插图或图案。这样就要求画家作画时的线条要直一点、图形更简洁一点,以方便工匠进行刀刻。
张万选请萧云从作画时,要求是否可以运用版画刀刻的特点去勾线,以便让徽州府最好的刻工来刻成版画,这样,这部山水图集就能与太平诗作一起长久地保存下去了。在这之前,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绘画反对用直线,主张用很柔和的线条。文人画本要文雅,用很柔和的线条,太直太刚的线条他认为很粗野。萧云从却不受这种陈规戒律,他感受版画的特殊刀法特点,最终用硬线条、直线条,改变了文人不敢用直线的这种画风。
《太平山水图》就是用这种劲挺方折的线条来进行绘画创作的,这样就与过去的画法大不一样了,十分新颖,别具一格。
总而言之,萧云从在晚年孜孜不倦地花了几个寒暑创作出的这部版画,在明末清初在版画史上占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为中国版画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萧云从的《太平山水图》不仅影响了我国,而且还给日本画界带来了巨大影响。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学者佐佐木刚三在《日本南宗画派与中国画谱》的专论中多次提到明清画家萧云从的《太平山水图》对日本南宗画派的影响,并用《太平山水图》中的《牛渚矶》为例说明日本画家武田光一氏和池大雅笔下的作品《赤壁图》、《兰亭图屏风草图》和《镜湖游览志》的草稿从构图上,在山石的结构、树、亭、船、水波的笔墨处理上都模仿了萧云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