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见:并非学问好就是书法家 写意•翰墨丹青-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5820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写意•翰墨丹青

王见:并非学问好就是书法家

2017-03-15 16:20 | 来源: 羊城晚报

并非学问好就是书法家

  我们是可以通过“书法”来推崇一个学问家或者教授的治学精神。但我们需要注意,并非学问好就是书法家。很多学问做得好的人,字写得并不好,甚至很不好。前两天我参加中大古文字学的一个研讨会议,年届八十五岁的赵诚先生回忆说,他刚来广州见容庚先生,容先生就说他:“你的字写不好。”赵诚先生的学问有多高,我自不必评价。但也说明一点,学问高不代表书法好。商承祚、容庚两位先生字写得很好,是因为他们除了学问高,还是专门研究古文字的。但有些有学问的人写字是票友,像北大的金开诚,字就写得很不好。因此,把学问高跟书法好画等号的言说逻辑和观点,需要警惕。

  在我看来,写字是一种文化,不是艺术。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人就把中国的文化精髓灌输到了写字上去。因此,中国历代从来就没有像今天这样有“书法家”这个身份。例如从近代史来看,于右任是对书法有贡献的,但他的身份也并不是“书法家”。

  对于书法家的宣传传播上,我们今天存在很大的误导性。作为“台静农、启功、王静芝、陈其铨四老书法遗墨展暨陈其铨百龄纪念遗墨·薪传展”这么一个展览,应该倡导的是,作为一个写字的人,应该向这些老先生学习,因为这些老先生除了学问一流,还有社会担当,还有革命精神。再例如像启功先生撰写的《汉语现象论丛》,这本书在汉语学界就有很高的评价,他是同时兼具了学问与书法的人。但我们不能因此形成一个普遍的逻辑共识:只要学问做得好,书法就写得好。那我们应该提倡什么?我们应该提倡他们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学习,不能推崇说他们的书法达到了“书法家”的水平。现在,当我们把这些老先生放在书法家的位置上,你觉得是提高了他们吗?况且,是不是书法家,我们也应该把他们放在书法史的意义上去探讨,看看他们到底对书法有没有贡献。像鲁迅先生所说:文学有“花边文学”。那么,现在和过去有些人的书法,应该就算是“花边书法”。不要觉得书法就能给这几位先生的地位增高。他们给社会的贡献是治学精神——文化上有责任,政治上有担当,又写书法。但书法也有写得不好和不到的时候,像台静农先生有一些作品,笔画就写得过于哆哆嗦嗦,这是不好的地方,当然,他也有很好的作品。然而,我们如不加区分,一旦把这些都标榜成“书法家”的作品,就对社会的影响不好。而实际上,他们本身写字,也有修身养性的成分,并不是从严格意义上去追求什么书法高度。

  研讨会就是为了思辨,要发现问题,研讨会不能光唱赞歌,只唱赞歌不谈问题,其本身也是对老先生治学的不敬!

  我们并不能提倡和歌颂做学问的人去当“书法家”。我们应当清楚地告诉书法家和学书法的人们,写字的同时要好好读书治学,向前贤学习,而不是相反。不要把推崇治学变成推崇书法。一则是不能本末倒置,一则是有些作品并不成熟,也是习作。(文/王见 广州美院书法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