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铎山水画:集南北之长 写山川魅力 写意•翰墨丹青-关东文脉 曹淑杰 243265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朱玉铎山水画:集南北之长 写山川魅力 写意•翰墨丹青-关东文脉 曹淑杰 243265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写意•翰墨丹青

朱玉铎山水画:集南北之长 写山川魅力

2017-06-19 11:33 | 来源: 吉林日报

 

  流水下山非有意(中国画)

  溪云初起(中国画)

  艺术简历

  朱玉铎

  吉林省长春市人。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中国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画创作研究院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相继发表在《国画家》《中国书画》《荣宝斋》《收藏》《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20多种报刊上。

  出版的作品集有《中国优秀美术家·朱玉铎》《朱玉铎水墨山水》《全国艺盟推荐画家》《中国美术名家经典》《中国当代山水画经典》《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等。作品《瑞雪兆丰年》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朱玉铎先生长期生活在关东的白山松水之间,朴拙、厚重与温热的东北大地不但哺育了他的生命,还给了他艺术的启蒙,培养了他亲近大自然的情怀。几十年来,朱玉铎伴着自然的山水与艺术的山水一路走来,他脚踏实地,辛勤笔耕,谨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研习并领悟古人山水经典之“道与法”,不但从中感受到传统的博大精深,更感受到一种从容自然的充实与运筹帷幄、“以小见大”的创造精神。几十年来,朱玉铎醉心于山水艺术,在不离不弃中,生命与艺术同在,他收获了丰硕的艺术之果。

  师造化,在朱玉铎看来,是伴随生命始终的大课堂,他坚信艺术学习唯有在自然中感受、体验并发现,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意象表现方式,才能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培养、孕育并成熟着自己的形式与语言、章法与笔墨。为此,数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神州大地的名山大川,记录下自己的感怀,画了无数的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画家打开了自己的胸襟,视野既开阔又有高度,高山峻岭、长河落日、田野村落、丛林幽径等,历历在目。每每翻看写生、素材,如同行走在山阴道上,满目苍岩,千山在胸,一但下笔,便胸有成竹,“以心写意,以手写心”,作品生动而气韵弥漫、笔精墨妙,无不给人以审美愉悦。

  大自然的生命形态与千变万化,南北山水的苍茫与清润,以及千回百转、烟锁云断的气势与韵致,启迪了朱玉铎的创作思维与手法,他结合对前人作品的临摹与研究,形成了以抒情性为特点的山水田园的形式风格。

  显然,朱玉铎对元、明以来的诸家如王蒙、黄公望、倪瓒、董其昌、沈周、文徵明,以及“清四王”等下过大功夫,领悟了他们山水意象与笔法的质量、品格、内涵,在提高了自己的认识程度与对古典山水境界的领略之后,心胸与视野均得到拓展提升。因此,朱玉铎的山水画结构虽不险绝,却自然得体、意境幽深。

  看得出,他对元人山水品格、明人意趣、清人笔墨,以及中国山水画中特有的野逸闲趣与内在结构,无不谙熟于心,并与自己的形式、笔墨理解相结合,改造了自己失于粗疏的笔墨方式,而且日益精微与散淡,笔致的灵动、放松与墨韵的氤氲、朦胧,在小写意的不瘟不火中,在虚写与实写的互补中,以及形神兼备的把握中,创造了含蓄、安静、湿润与柔和的画面效果和笔墨美感。而且,我们看到,与众不同的是,他营造出水分与空气的感觉。

  在前人简淡的山水意趣中,朱玉铎注入并强调了自己的感觉与领悟,他所画的山石则在枯润之间传达出超越地域的美感。在秀、润、清、幽的南派山水画风中又融入了硬、厚、重、拙的笔法墨韵,创造出属于自我的苍润笔墨风格,与同类作品拉开了距离。如《虚烟翠润深》《河山蕴秀图》《一沟流水半沟云》《千峰万岭雪崔嵬》《山高水长》等作品,既体现出一种古雅秀润与韵致清婉的格调,又体现出笔墨老到的浑然气息;而在《隐居图》《今人不见古时月》《瀑水松风》《无尘》等作品中,则能明显地看出南宋山水用笔松动、虚灵,墨气淋漓、氤氲之感的追求与延续;在《霜风晓月白》《寒溪蕴秀》《长白十月》等作品中,更多的是北方山水的苍莽、浑然境界;而《禅风松月》《青山霁后》《溪上春光》《夏云出岫》《秋风红烂漫》等作品,则体现出圆融、老到的笔法墨韵品质,树石顽涩,用笔用墨相得益彰,独得玄门。总的看去,在整体把握与删繁就简的取舍中,在意象选择和概括归纳中,在以虚写实、以神写形中,朱玉铎成熟了自己的笔墨方式与风格特征。

  关键在于,朱玉铎在艺术实践中悟到了笔与墨的性能与魅力表现,以及内在表现能力的运用与控制。显然,在“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的古训中,画家践行着“以渴成润”的表现技法,去营造嵯峨峥嵘的山体,以多变的笔型皴法,使之产生实感与质感。究其底里,不难看出,画家以极强的整合能力,汲取南宋山水润泽湿柔的技法,融入水法,使笔墨运用在画面上,呈现出氤氲连绵和墨色幻化的朦胧抒情之美与意趣,同时又在删繁就简的意象确定中,笔线、皴法及点的运用均从大局着手、落笔,使他笔下的点和线圆润、隽永,画面呈云山隐现、实虚幻化的意境。

  郭熙在论画时,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朱玉铎以移动的目光使视角在画面上流动,因此,他笔下的山水意象组合不是僵化与凝固的。因为有限的时空由此升华出无限、无尽与无穷的艺术时空体味,即山水不是作为客观的三维空间的物象被看待,这决定了朱玉铎山水画的表现风格与审美取向。

  郭熙认为,“高远者明瞭,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在这样的虚实、远近、动静的美学理念变幻、交织、互动的相对作用下,空间关系获得了自由的表现,境界阔大而深远,在综合手法运用与集大成中,产生了形式意味,焕发出绵长的美感魅力,在感性生动的生命形式中,徘徊着生动的气韵,蓬勃着郁勃的生机。

  可以预见,以此为起点,朱玉铎定将攀上新的艺术高峰,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