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长白山赋》 悦读•吉版新书快递-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5213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永远的长白山赋》 悦读•吉版新书快递-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5213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悦读•吉版新书快递

《永远的长白山赋》

2018-05-10 09:09 | 来源: 吉林日报

image.png

  1996年,高清海在马克思“类理论”研讨会上发言。

  张作相

  张伯驹

  努尔哈赤像

  1925年竣工后的好太王碑碑亭

  吉林机器局

  龙虎石刻

  张作相官邸全景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神奇雄伟的长白山,是大自然的恩泽赐予。

  在亿万年以来的地质历史上,长白山地区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孕育了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滋养了关东大地。这片大地苍茫辽阔、大气磅礴。

  在这片土地上,大约一百万年前就发现了古代先民活动的遗迹。大约五万年前至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榆树人”和“安图人”已活跃在白山松水之间,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曙光已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片沃土上的肃慎、秽貊、东胡和汉族等多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文化。在历史发展的每个坐标点上都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刻载着民族的沧桑。他们的生命实践、不朽业绩及英名,穿越浩瀚的历史时空,成为这片土地上具有“地标性”意义的文化资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亿万年来,长白山下的这片土地,曾以怎样的丰盛乳汁与慈爱温情,养育了我们的祖先?又怎样善待了避祸躲难的帝王、才子与失意文人?那些生于斯、长于斯、长眠于斯的祖先们,那些青史留名的骚人墨客、退隐挂甲的文臣武将等,在漫长的岁月里,又怎样反哺并滋养了这片土地?这方水土隐藏着哪些文化密码,先贤的文化基因又是如何输入了后人的血脉?

  人类出于对生命的追问和对人自身了解的需求,产生了慎终追远的习俗。这一习俗在家族、部族、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表现为对传统的敬畏、对历史先贤和文化名人的追怀和纪念,同时也是文化与文明越千年、历百世得以传承发展的主因。

  我们挖掘、抢救和整理地域文明史中的名人资料并辑录成传,是传承、传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文化工程。无文化传承,何来地域蓬勃发展之未来!

  基于这一理念,我们筹划出版了人物传记丛书《永远的长白山赋——历史文化名人的吉林足迹》(以下简称《长白山赋》丛书)。《长白山赋》丛书由吉林省传记文学学会会同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吉林人民出版社共同组织策划出版。

  这套丛书是一座展示地域杰出人物绚丽多彩的长廊;这套丛书是一套记述长白山山水之魂和人文精粹的生动图谱;这套丛书也是一套陶冶人、滋养人,寻觅并捡拾诗意美的鲜活读物。

  《长白山赋》丛书寄托了这方水土上的生民“山高水长仁德厚”的人生理想。

  我们将吉林域内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先贤名单串联起来,映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道绵远流长、熠熠生辉的历史文脉。

  早在三千多年前,被誉为中国文化第一哲人的箕子(名胥余),在商周政权交替之际,“违衰殷之运,避地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是为中国东北史的开端,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以今吉林省境内为统治中心的三个中国东北古代民族政权曾经盛极一时,刻写着这片土地悠久恢宏的历史。立国长达六百多年的古夫余国由东明建立,在两汉时期国力强盛;存续七百零五年的高句丽王国为朱蒙建立,留下了好太王碑、将军坟、古墓壁画、山城遗址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存,联合国已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唐朝时,在白山松水间崛起的渤海国,为大祚荣所建,极盛期范围达到“地方五千里”,统治制度完备,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时被誉为“海东盛国”,尤诗歌创作成就极高,蜚声海内外。九百年前的宋高宗年间,洪皓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被留,在东北生活了长达十五年,其所著《松漠纪闻》被收入《四库全书》,记述皆为今松原宁江一带之事,是研究东北史的奠基之作。辽、金、元三朝在中华民族史上彪炳史册,皆发源于东北。

  在古代和近代的衔接点上诞生的清朝,其帝祖先为满族,满族就发祥于长白山下这片土地上。康熙、乾隆、嘉庆皇帝曾亲赴东北祭祀祖先。清以降吴兆骞、吴禄贞、刘建封、沈兆褆和号称“吉林三杰”的成多禄、宋小濂、徐鼐霖及牛子厚等都曾经活跃在这片土地上,为华夏文明史留下了不朽的美誉、美德、美文和美名;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一批抗日英烈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为民族为后人留下了无价之宝;“东北作家群”的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等在吉林大地上的身影及作品,其浓郁的地域风格和色彩颇受后人赏识和喜爱。另外,吉林域内已发现并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可移动文物数百万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数千项,列入国家名录的四十多项。这是先人留在吉林大地上的足迹。其中蕴涵着丰厚的精神财富,凝结着人民艰苦卓绝、自强不息、坚韧刚健、宽厚质朴的人文精神。这是吉林人永久的集体记忆和悠久岁月沉淀的集体人格的象征。

  中华崛起,此后则别开洞天,天地一新。东北成为共和国的长子,吉林大力兴建文化高地,一批巨星硕儒云集于此。于省吾、张伯驹、公木、匡亚明、成仿吾、唐敖庆等一个又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一个又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在这片大地上跋涉前行,飘然而去。他们精勤耕耘,成就了一方文化,辉光闪烁,名满华夏。“三大文化重镇”即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长春电影制片厂以及省直文化系统的名人不胜枚举。省会长春则有“汽车城”“电影摇篮”和“雕塑城”的美誉。凡有识之士,凡有心之人无不对所在地域及城市的文化生态、历史文脉的形成与文化地标的塑造与识别、文化灵魂的找寻与培育等给予足够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中央地方皆高度重视挖掘、传承地域文化,专家学者的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中《吉林卷》占有一席位置,它是近几十年通览吉林地域文化的权威之作。遗憾的是未设人物专章,缺乏对地域文化贤哲的塑造与弘扬。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吉林省文化资源书系》是一套有收藏价值的丛书,其中一册为《吉林省历史文化名人》,收入四十三位地域历史人物。但仍限于一般性的人物传略,难引读者兴趣并广为流传。一面是读者渴望了解故乡土地上的历史先贤和文化名人,需要老少咸宜、上得厅堂、下得市井,好看耐读、滋养心神的人物传记;一面是历史长河中灿若群星般的名贤英杰如今依然少有人知道,甚或籍籍无名,仍被淹没在浩瀚的史料之海和尘封的故纸之中。包括五六十年代的地域人文资源也濒临湮灭消失的危险。那一代专家翘楚、文化巨匠、名流鸿儒及同时代的知情者已陆续离世。岁月陵谷,人世沧桑。往昔的记忆在逝去的光阴中渐散渐失。我们若再不抢救挖掘,历史文脉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断层。

  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郁达夫在悼念鲁迅先生时也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对这方水土的人文历史似乎有一种融进血液般的自恋,对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先贤和文化名人有一种天生的仰望和痴迷。如果说这种仰望和痴迷在数十年忙忙碌碌的工作岗位上处在隐性蛰伏的话,那么当我们退出岗位后便不可抑制了。吉林省传记文学学会自壬辰岁末成立伊始,便谋划编辑出版《长白山赋》丛书事宜,拟通过若干年努力编建与绘制“吉林人物谱系”,为与吉林相关的杰出历史人物“树碑立传”。五年来,学会以搭建的三个平台(一本刊物《文存阅刊》,一套人物传记丛书和一个网站)为依托,展开了这片土地上精灵人杰的长长画卷。我们联络团结省内外作家、学者、新闻工作者及热心先贤事业的有识之士,默默地开启了一项艰难而神圣的事业。乔迈、任林举、张笑天、杨子忱、易洪斌等驰名作家踊跃参与。他们小心翼翼地拨开域内的历史尘埃,将一些支离破碎的残片,将蛰藏于民间的传说或地方史志的资料以及典籍中的零星记载,理出线头,然后追索拼贴,归拢成型,复原一个个真实而完整的故事和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涯,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怀,缠绵厚重的真情挚爱,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卓然不群的诗赋文章,如珍珠出蚌,得见天日;如松花江水涛声不绝。一些沉睡的人物在作者的神思巧绘下,被“唤醒”、被“激活”了。一代又一代风华绝伦的人杰因这套《长白山赋》丛书被永远鲜活地保存下来。

  仰望星空,与无数先贤英杰的灵魂对话,感受他们穿越时空的精神召唤,感受地域那种特有的文化性格和成因以及生命源流的延续,感受我们精神与灵魂的故乡之所在!

  悠悠文脉仁德浸润细无声,代代来者共享甘醇得滋养。我们希望,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这套丛书将为读者送去滴滴甘泉,也为沃野千里的吉林大地增加一笔历史文化积淀。

  《长白山赋》丛书既是纪实,又是文学。“纪实”是以非虚构的方式反映真实人物;“文学”要在富有故事性的叙述中呈现亲和平易的面貌。要把“真人真事”写得活色生香,好看耐读谈何容易!至于“具有历史学家的严谨,哲学家的思考深度和文学家的笔力”,只是我们创作的理想、愿望和追求而已。

  文章千古事。《长白山赋》丛书从酝酿、策划到组织论证,从入选人物到遴选作者,从写作文体、风格、要求到撰写过程以及审稿、定稿等诸般事项皆小心谨慎。尤力保史料翔实,力求客观公正地评说人物的历史功过、探讨他们的人生得失,揭示人性与历史的复杂性,留予读者更多思考空间。

  《长白山赋》丛书时间段为:从寻觅这片土地上的远古人类开始,终止于今已过世的历史文化名人。入卷的人物大致有三类:一是生于斯、长于斯、长眠于斯的历史先贤、文化名人等;二是为华夏民族留下美誉、美德、美文、美名的吉林籍的远方游子;三是因各种因缘际遇在吉林这片土地上留下过足迹的精灵人杰。

  本丛书拟出版若干辑。每辑皆含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二十位左右著名人物。其中有开国国君、历代重臣、文人墨客、艺术巨擘、革命先驱、教育大家等,皆为独立成篇的人物纪实散文。

  丛书定名《永远的长白山赋》,因长白山是这片土地民众的精神图腾。文人墨客歌颂赞美的诗文车载斗量以万计。清初文学家、“江左三凤凰”之一的吴兆骞以如椽之笔写下了赞誉长白山的最美诗文《长白山赋》;今天,我们以良知和热情为长白山下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先贤和文化名人赋形塑像。以“永远的长白山赋”誉之,是对一代代文化先贤的永远追怀和崇仰,是对一代代来者传承、续接,创造新的文化精神的殷殷期待。先贤的爱国情操、渊博学识、坚韧精神和华彩文章滋养人心,永存后世;先贤的生命与灵魂和长白山、松花江,以及这片“天苍苍、野茫茫”的土地已融为一体。但愿《长白山赋》丛书以发挥潜德而增辉盛世。(本栏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