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一部纸上儿童剧,会遇到什么难题? 悦读-文化 曹淑杰 309514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创作一部纸上儿童剧,会遇到什么难题? 悦读-文化 曹淑杰 309514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悦读

创作一部纸上儿童剧,会遇到什么难题?

2020-03-27 08:59 | 来源: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QQ截图20200327085934.jpg

  《谁请我们吃大餐?》常立著墨小猫绘/明天出版社2019年5月版/20.00元

  明天出版社的郑雪洁编辑约我写一部纸上儿童剧——以剧本的形式出版。我很好奇读者能否接受这种形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童年时期读过一些剧本形式的文学作品,之后越来越少读到了,剧本慢慢不复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

  正是被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驱动,我决定写一部纸上儿童剧,可以在读者脑海中上演的儿童剧。当然,我也希望它能够在舞台上以戏剧的方式呈现。为了后一种愿望能够实现,我反复调整了故事结构。

  如果只需在纸上演出,故事可以像经典童话一样,在外面的广阔世界上演,人物可以不停地走动,在层出不穷的奇异场景中,经历连绵不绝的奇异冒险。但因为同时要在舞台上演出,场景需要尽量精简,人物需要静止等待,万物却需要朝人物不断涌来。于是我把这部戏分为上下两幕,分别在目连家和饥饿洞展开戏剧性情节。在目连家,每当目连要出门时,就会有新访客到来;在饥饿洞,所有人物都汇聚至此,上演了危险与安慰交织、恐惧与欢乐并存的一幕戏。

  结构定下之后,人物选择成了第二个难题。我首先确定的是,人物一定会有目连和他的母亲,因为我一直想重写“目连救母”这一传统故事。它原本讲述了目连把亡母救出地狱的故事,曾作为无数传统戏曲与图画的题材,也在各地衍生出许多习俗。原故事中的目连母亲之所以堕入地狱,是因为贪吃,时常背着修善行孝的儿子,大肆烹嚼。在我重写的“目连救母”故事中,目连母亲的力量正是由“吃”而来。驱动人物行动的原力也是“吃”,一方面是身体对食物的欲望,另一方面是精神对交流的渴望,共同引发并维系了这个关于“吃”的故事。

  对于其他人物的选择,给了我启发的是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中所说:“我们必须先对要培养的人才类型有某种概念,才能对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心中有数,在我看来,以下四种品性共同构成了理想人格的基础——活力、勇敢、敏感、理智。”对应这四种品性,我找到了它们的代言人——稻草人、浣熊强、黑天鹅和目连。

  第三个难题是故事的具体进展。故事总会生出新的故事,我读过的一些故事总会在关键时刻帮助我,除了“目连救母”之外,《绿野仙踪》《田螺姑娘》《要求特别多的餐厅》、聚宝盆的传说、蚕的传说,甚至漫画《海贼王》、电影《银河护卫队》……都会在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这就像童话中屡屡发生的一样。

  最后一个难题是题目的拟定,我拟了四个题目:《我有一个大胃妈》(我觉得它有点卡佛小说名字的味道)、《从前有座饥饿山》(我写过《从前,有一个点》)、《谁请我们吃大餐?》(它紧扣故事主题)、《我要吃,我还要吃!》(一句不断出现的台词,很有魔性)。

  我让我的孩子帮我选一个,他像我一样犹豫不决,最后说:“老师说过,遇到不会做的选择题,就选C。”这也许就是该书书名的由来,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正确答案。但只要有人请我们吃大餐,有谁会不喜欢呢?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