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七夕 (来源:图虫创意)
天池水,云中游。溢漫牛郎渡,“乘槎”望斗牛。吻别天豁龙门,飞瀑落九洲。举世无双,天际第一流!这是人们赞颂乘槎河的一首诗歌。
海拔2194米的长白山天池出水口,人称“闼门”,天池水自闼门无声无息地流出,形成平缓悠然一道河,名唤“乘槎河”。“乘槎”系神话乘木排上天之意。《博物志》卷三载:“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乘槎而去。” 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中也有“起草鸣先路,乘槎动要津”等著名诗句。乘槎河向被认为牛女相会所在,《荆楚岁时记》: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城郭如州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搢机石与骞俱还。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客星犯牛、女。”这道搢机石为东方朔所识。唐朝大诗人李商隐有《海客》诗:“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
长白山乘槎河,像一架斜立的天梯,夹在龙门峰和天豁峰之间,全长只有1250米,是世界上最短的内陆河流。人们说这河能通天,所以又叫通天河。天池水入乘槎河之初,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映着蓝天、白云和山影,下种田园的寂静笼罩着荒野,透出一种恬淡的诗情。只看这里,根本不见大荒山的磅薄气势,倒有一种农家田园的风采。在河道最窄处,有渡口,一块巨石横卧水中,前人阴刻“牛郎渡”三字于其上,今夕何夕,“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天数。”踏过乘槎河,河东岸,有一座上拄天下拄地的金梭峰,山峰根下,有个洞,洞口溜圆儿,像十五的月亮。不知什么年头什么人,在洞口的上边,凿出四个斗大的字:满月仙洞。织女织机石就在鸡冠岩下。五色玲珑,光芒射眼,时有黄云围绕其上。
据说当年牛女成家,王母很生气,命天兵天将硬把织女弄回天庭。王母怕牛女拆掰不开,就拔下头上的金簪,划出一条天河,隔断了他们的来往。王母令织女白天黑夜不拾闲儿地纺青纱织云锦。以为这样一忙乎,织女就没空儿去思夫念子了。织女咋忙,也忘不了丈夫和孩子。她边织边流泪,有时想看看下方的亲人,又让自己织出的云锦遮住了目光。众位天女姐姐都可怜她,约好了一块儿向王母求情。王母娘娘一寻思,活儿全仗着织女呢,于是顺水推舟,答应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让喜鹊们搭桥,让牛郎和织女夫妻相会。盼七月七,一年里就一回七月七,过完七月七又得等一年。织女还是时常落泪,一滴滴的泪水透过云层落到地上,天长日久地滴成了一个湖。这天,织女实在太劳累了,刚一打盹儿,金梭降落,把满天云锦穿了个窟窿,插立在织女泪湖边,变成了一座细溜溜的山峰即金梭峰。这个故事一传开,不知是谁在洞中塑了牛郎、织女和他们孩子的像,还单立了一把金闪闪的梭子。一直到现在,当地的少男少女,一到七月初七这天,在太阳没出来前,就到金梭峰下、圆月洞前、泪水湖边,采摘年息香花叶过“乞巧节”。
长白山天池旁,石虎滩下,有一眼温泉,泉边有一块半铺炕那么大的磨盘石,平平展展,溜光水滑。在山林里以挖参为主采集山货为生的人,经过这里,都愿意坐在上面抽袋烟,歇歇腿,这就是那块有名的牛女洗儿石。据《长白山江岗志略》记载 :“相传,七月七日,有天女抱儿洗于石上,数年前,有人拾小儿衣一件,领袖如恒,惟无缝,淡黄色,软如绵,疏如葛。入水不染,入火不燃,有异香,终日不散。知非人间物什,袭藏之,经月余失所在,始终未获。”
在长白,牛女又一发祥地,在吉林,天上人间共七夕。
庭院乞巧
民间有姑娘与少妇七夕乞巧的习俗。过去,每逢七夕,高天眉月与耀眼星光里,富裕之家常于庭院树木假山之侧,置几筵,陈酒食,摆瓜果,散香粉鲜花于其上。遥向高天双星膜拜。年轻妇女一手拈针对空,一手提线,作穿针状,谁家穿好针,即为乞到“巧”。过去,是日街头搭有“乞巧楼”“乞巧棚”,并有专卖乞巧物的“乞巧市”,正所谓“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也有把穿针转为水丢针的习俗,熠熠星光里,将绣花针丢入水中,使其上下飘浮,针影摇曳多姿,或散如花,或动如云,或细如线,或粗如槌,依其形状,以卜投针者之拙巧。
瓜棚窥听
传说,七夕牛女相会,要造一座跨银河的天桥,需要大量的绳子。于是,民间于七夕前夜,要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彩绳,扔在屋顶或窗台上,让匆匆来去的喜鹊和燕子衔去搭桥。七夕更深入静之时,遥见高天有奕奕白气或光耀五色,即为二星相会之征候。相传不会撒谎的少女此时躲在花鲜叶嫩的黄瓜架里,可偷听到牛郎织女“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思细语。据说,这一天,连喜鹊和燕子都极少见,那是为牛女相会填河搭桥去了。
晒书拜星
女人于七夕乞巧,男子则乞文采,拜魁星。传说魁星是北斗一星宿名,民间有魁星主文运事之说。拜魁星前要糊一纸人(魁星),蓝面环眼,锦袍靴,左手斜捋飘胸红髯,右手执朱笔,置案上。各人围坐魁星像前,以桂圆、榛子、花生三种果干,代表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某种果干放桌上,任其滚动,某种果干滚到某人的面前停下来,某人即为状元、榜眼、探花。如投下的果干都滚偏,则大家均无功名,须再投,都投中,称“三及第”。旧文人为向魁星标榜书籍如山或知识渊博,常于是日正午倾书房之所有搬院中晾晒。以求魁星见怜,他日朱笔点中,独占鳌头。拜魁星是七夕星崇拜的延伸。
敬香搭桥
相传七夕夜落雨,乃牛女金风玉露相逢,泪洒滂沱之时。但迢迢鹊桥,盈盈秋水,何人得见?于是民间常于七夕夜,以红绿裹起香束,在街头巷尾宽敞之地,搭起一座长五丈,宽尺半的香桥并香亭。亭上有诗:“一年一度七夕会,依依难舍话别离,云影当空秋水凉。箫笙何处玉人来。”许多纸折布绣的金元宝,也堆放桥上。红绿相间,金碧辉煌,于烛光星影里,尤为壮观。
作者:施立学(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