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创作突破性贡献,建党百年的这批好剧做对了什么? 文创产业-文化 曹淑杰 344179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主题创作突破性贡献,建党百年的这批好剧做对了什么? 文创产业-文化 曹淑杰 344179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创产业

主题创作突破性贡献,建党百年的这批好剧做对了什么?

2021-09-03 16:48 | 来源: 文汇报

  建党百年主题电视剧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文艺观,大力推动主题创作的艺术创新,在典型塑造和诗意表达方面取得的新突破,拓展了革命题材历史剧的叙事和审美空间,开拓了主题创作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三者融合创新的新境界。

  创新历史人物典型塑造,拓展审美广度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这一论断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典型化”理论赋予了新内涵。典型形象既是现实主义审美价值的承载,也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艺术支撑。

  建党百年主题电视剧的特色在于,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典型场景、典型人物、典型性格的现实化塑造,打破模式化思维,突出人物独具特色的个性。于是,一批更接地气、神形兼备的人物,穿越历史隧道,焕发人格魅力,将主旋律电视剧的人物刻画推上新高度。

  一是为典型化注入更多现实,增强历史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力。为避免共性大于个性,以令千人一面,建党百年主题剧在人物典型化上另辟蹊径。创作者们追求如别林斯基所言“熟悉的陌生人”的审美体验,让人物形象活了起来。

  以《觉醒年代》为例,剧中对陈独秀的描述不同一般。当一群中国留学生群情激奋争辩时,他以不修边幅的邋遢形象心安理得吃着剩菜剩饭,其随性洒脱、不拘小节的性格一下就跃然荧屏。蔡元培开会讲话时,陈独秀在一旁不停将自己的瓜子皮放在其面前,两人反复拨弄,最后以蔡元培把瓜子皮推回自己面前告终,这是人物宽厚包容性格的真实写照。

  领袖作为党史题材中的典型人物,在建党百年主题电视剧中也有了新的艺术特征:弱化“神性”、放大“人性”,突出其普通人的一面,展现出他们日常的生活状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比如《光荣与梦想》通过一把木梳深入毛泽东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时期的内心世界,还原他作为丈夫和父亲的平凡人情感,更加凸显人格的崇高。

  二是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通过典型人物来反映历史精神。恩格斯提出著名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观点,对于今天的创作依然奏效。好的典型人物,必然要反映社会命题,折射历史精神和时代精神。

  在建党百年主题电视剧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历史场景的典型化。 《中流击水》出现嘉兴南湖上的红船意象寓意深刻,毛泽东与何叔衡在船头的对话深刻表明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寓意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艰难历程。 《理想照耀中国》中,镜头穿过火车上一群各抒己见的年轻人定格在陈望道身上,象征着当时纷乱复杂的社会思潮如迷雾重重。他回到家乡看到女性族人被欺压致死的悲惨场景,则是当时封建礼教迫害的真实写照,寓意落后反动势力顽固且强大,这些都构成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环境,形成了人物的心理动机。

  三是发掘历史大潮中全新的典型人物,丰富历史人物长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着眼于人类社会新世界的创造,要求艺术作品创造出新社会赖以建立的“新人”形象。

  相比以往主旋律剧作中以工农兵为主要塑造对象,建党百年主题剧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知识分子,尤其是鲜为人知的知识分子。《理想照耀中国》里用法律保护劳工的律师施洋、为修建红旗渠献出宝贵生命的工程师吴祖太、发明识字速成办法为新中国扫盲作出重要贡献的祁建华等,他们与《歌唱祖国》里的作曲家王莘、 《百炼成钢》中的曹火星、 《大浪淘沙》中为党的理论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李达等人,形成群像,展示了知识分子在历史上对民族解放、国家进步的重要贡献,也让革命叙事中多了文人情怀和知识含量。

  建党百年主题剧对巾帼英雄的塑造也是具有开创性的。 《光荣与梦想》表现了杨开慧烈士在被捕后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严正不屈的英雄气概。 《啊摇篮》讲述丑子岗、唐素素、马五婶等一群在延安后方的英雄保育员的故事,塑造出质朴坚韧的女性群像。 《中流击水》展现了青年邓颖超敢于同扣押爱国学生的反动警局抗争,彰显巾帼不让须眉。 《大浪淘沙》通过描写王会悟对中共一大召开的重要作用,以及她一生为革命所作的无私贡献,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这位唯一参与“开天辟地”的伟大女性。

  这些建党百年主题剧的拓新,都是对革命历史题材剧典型人物塑造的创新与拓展,进一步体现了历史自觉、艺术自觉和审美自觉。

  写实写意交融,以诗意化叙事增强建党百年主题剧艺术感染力

  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仅要浓墨重彩书写历史事件,还要挖掘人物感情和精神经历所蕴藏的丰富人文内涵,并在与观众情感共鸣中形成心灵感染和思想启发。建党百年主题剧通过文学化、诗意化、审美化的艺术手段,普遍采用史、剧、诗三者融合的方式,铺陈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不懈斗争和伟大建设的历史长歌,让观众在审美沉浸中感悟革命激情、英雄情怀和理想信念,获得精神力量和思想升华,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推向新的高度。

  创作者首先从中国传统文艺的创作手法中提取精髓,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作品不单是激情四射的革命口号和展示历史景观的宏大,还特别注重捕捉细节,以“微意象”营造强烈的情境意境。 《觉醒年代》,毛泽东在大雨滂沱的长沙老街出场,手握《新青年》、脚踏污泥水,恰与闻一多的《死水》呼应。这一幕中,横冲直撞的士兵、摔倒的鱼贩、被牵着走的牛、路边的乞丐、鱼缸里的金鱼、楼上的富家女等,几乎所有意象都承担着隐喻功能,它们有机组合,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慑力,烘托出了旧社会的苦难与新力量的诞生。观众显然读懂了这份艺术化的创作意图,网友弹幕这样评论毛泽东的出场“他自苦难而来,如光芒般耀眼” “他来了,天亮了”。

  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的手法,《光荣与梦想》以克制手法表现人物情感,毛泽东要前往革命前线与杨开慧分别时,杨开慧抱着毛岸英送别,虽万般不舍,但毅然支持丈夫开展武装斗争,二人言语不多,但情感暗流喷涌,时代使命与家庭温情之间的两难冲突,极为伤感极为动人。

  二是在历史留白处展开艺术想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要忠于历史,创作的空间不大,缺少悬念感新鲜感。建党百年主题剧创作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较好地把握了历史真实与艺术想象的尺度,这是党史题材剧新的突破与进步。这些剧既在历史逻辑上严守大事不虚,又在小事不拘上做足文章,加强某些情节和细节的虚构,这些虚构都符合特定历史情境下历史人物的情感逻辑和行为逻辑,以工笔画的形式凸显戏剧性和审美感。

  《觉醒年代》虚构的陈独秀父子情感戏让许多观众印象深刻。陈独秀最初是在民族主义者的立场上寻找救国之路,陈延年一度是无政府主义的信徒,坚决反对暴力革命。两人关系曾剑拔弩张,最终经由革命实践在共产主义的革命信仰上走向统一。父子三人在留学惜别时一个催人泪下的拥抱,再配合平行蒙太奇营造生死离别的效果,构成了十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精巧的虚构化戏剧处理将家国情与父子情融合在一起,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可看性,高浓度的情感叙事打通了历史阻隔,今天的年轻网友无数次通过这一幕穿越百年,感受信仰的力量。

  《光荣与梦想》表现杨开慧的牺牲时,在刑场傲然绽放的寒梅下,出现了她与毛泽东携手同行的幻影,情境悲壮,荡气回肠,不少网友称“是哭着看完的”。《大浪淘沙》细致描述了中共一大上诸位代表火药味十足的辩论,内容虚构,但人物的语言、思想都符合历史上真实人物的性格,符合当时国际国内革命的实际,显著增强了剧集的思辨力。

  三是巧用音乐、美术、舞蹈、技术手段,增强诗意的表达力量。建党百年主题电视剧在运用跨媒介形式上,更加丰富也更加成熟,形成更强烈的艺术表达。比如《觉醒年代》的片头和片尾以版画的视觉形象加以呈现。黑白的主体影调和粗粝的线条勾勒,配之以大提琴低沉粗重的音色,激发出观众内心深处对近代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记忆。 《光荣与梦想》以一个8分10秒的镜头展示了长征的波澜壮阔。数字特效俯拍镜头下,红军长龙在江河丛林间蜿蜒前行,展现中国革命道路的蜿蜒曲折、祖国山川河流的壮美。而在表现血战湘江时,导演以航拍、水下摄影、特效摄影结合,还原了绝命后卫师阻击敌军时的悲壮场面。 《百炼成钢》则创新性地以八首经典红色歌曲搭建八个板块结构,串联起与之对应的特定年代。而每个板块结尾的场景再现,采用歌舞形式达到情绪渲染的高潮,在声画舞结合中凝结建党百年历史中观众的集体记忆。

  建党百年主题剧创作形成了宏伟的交响,尽管有瑕疵,总体质量是可喜的。其中的优秀剧集便成为标志,铸就此轮主题创作的突破性贡献。

  来源:文汇报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