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博”成新时尚

3月19日,“永远的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展览延期的最后一天,先前吉林省博物院推出的这个展览展出时间是到3月8日,自2023年1月13日开幕以来,广受好评,为呼应广大参观者的热情,所以延期了。

点击加载更多
  • 引得春风度玉关出自哪儿? 这首诗的主题应该说是很昂扬的,不仅写了“左公柳”,还讴歌了左宗棠的爱国精神。[详细]
    北京晚报 2023-03-21
  • 《西游》里的太上老君 观音主动谈起如何赢了太上老君,可是她没告诉悟空,后面将有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在等着唐僧师徒,这两个妖怪是她向太上老君借...[详细]
    文汇报 2023-03-17
  • 《孙子兵法》的作者到底是谁? 孙武为何要从齐国前往吴国?孙武在吴国除了练兵外,还有什么具体的事迹?孙武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这些事迹在原始史料中并没...[详细]
    北京青年报 2023-03-16
  • 《诗经》中“兔”的文学书写 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的“兔”很早就进入了周人的歌咏中。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305首,其中含有大量动植物意象,涉及草木...[详细]
    光明网 2023-02-20
  • 辛弃疾教子爱子 在很多人心中,辛弃疾是一个豪气冲天、刚硬果决的爱国铁汉。铁汉的深情不只表现为家国之情,还体现在稼轩对儿女及家人的深情...[详细]
    解放日报 2023-02-17
  • 字词溯源说“狂飙” “飙”在《说文》中的解释是:“飙,扶摇风也。”《庄子·逍遥游》中有名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个所谓“扶摇风”就...[详细]
    北京晚报​ 2023-02-17
  • “老舍先生们”的中文课 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史上首部系统的有声教材,《言语声片》出版后,因其内容实用,体例科学,而被沿用了三十年。可以想象,老舍...[详细]
    光明日报 2023-02-17
  • 《红楼梦》与中国家族文化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以下是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详细]
    解放日报 2023-02-14
  • 金步摇:古代东亚西亚服饰文化融合的典范 步摇是我国古代妇女使用的一种发饰,起源很早。南北朝时期,这种发饰意外地由游牧部族慕容鲜卑发扬光大:不论男女皆爱步摇,...[详细]
    辽宁日报 2023-02-14
  • 剑胆琴心读岳飞 岳飞是一位舞刀挥枪、意气风发的武将,也是一位舞文弄墨、豪情万丈的文人。[详细]
    光明日报 2023-02-14
  • 李清照的“寻寻觅觅” 李清照不肯绝望,她深情地追忆往事,也并不排斥新路,开篇第一句的“寻寻觅觅”即已表明她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绝未心如死灰。[详细]
    中华读书报 2023-02-09
  • “中国红”的由来 中华从尚黑到尚红的转变,发生在汉朝。[详细]
    中华读书报 2023-02-09
  • 癸卯话兔 吉祥文化几千年来盛传不衰。古时正月初一,家门口要“挂兔头”,或做成兔头饰物,或用纸扎成兔头灯,以寄托驱病祈福、追求长...[详细]
    中国文化报 2023-01-29
点击加载更多
  • 随国潮破壁出圈的汉服是怎样一种服饰体系 回顾历史过往中的精美扮相,以女性服饰为例,有汉的深沉含蓄、唐的华美新奇、宋的质朴清新、明的柔和自然,各种制式都是在多...[详细]
    文汇报 2023-02-14
  • 中国马画之审美 马自古就是奋发威猛的象征。汉武帝得到乌孙马和大宛汗血马后,非常兴奋,挥笔写下了两首气势浩荡的《天马歌》。唐太宗李世民...[详细]
    光明日报 2023-02-14
  • 画“兔”点睛 兔在十二生肖中给人的印象是温顺善良、惹人喜爱。[详细]
    中国文化报 2023-01-29
  • “柿柿”如意 在中国文化中,因“柿”与“事”谐音,柿蒂四面出萼,萼片呈心形,极像四个如意云头,音与形结合,蕴含着“事事如意”的祝愿...[详细]
    光明日报 2023-01-09
  • 文人画的笔墨 承古代文人画之余绪,当代文人画自有一种精神追求。近代美术家陈师曾代表作《文人画之价值》,以理论形式肯定中国文人画的价...[详细]
    光明日报 2023-01-09
  • 上美影归来,惊艳了中国动画的新年 元旦上线前两集后,网友们在弹幕里齐刷刷地感慨“熟悉的上美影回来了”。这不单单因为新片里有似曾相识的独腿书生、那只《天...[详细]
    文汇报 2023-01-06
  • 吴昌硕画菊抒怀 菊花是吴昌硕笔下常见的题材,据说他的故乡芜园及其居住的厅堂外都植有菊花。[详细]
    人民政协报 2022-12-30
  • 2022中国电影 哪些面孔让你“念念不忘”? 2022年的电影市场,虽然随疫情而不时反复,影片上线充满着众多不确定性,影院日子也十分艰难,但还是有很多中国电影人在坚守...[详细]
    北青报 2022-12-27
  • 《诗画中国》浪漫收官 央视《诗画中国》上周已迎来收官。在过去的十一期节目中,《诗画中国》用歌曲、舞蹈、戏曲表演、木偶剧、音乐剧等诸多艺术形...[详细]
    北京青年报 2022-12-21
  • 赵孟頫对《楚辞》的图像呈现 宋室贵胄赵孟頫“以承平王孙而婴世变,黍离之悲,有不能忘情者,故深得骚人意度”(邵亨贞《蚁术词选》),以“香草美人”之...[详细]
    光明日报 2022-12-19
  •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一生得意笔 《鹊华秋色图》卷上的跋文记录了之后的七百年间,它在人世间的流转,以及它和文徵明、董其昌、纳兰诸人的相遇。[详细]
    北青报 2022-12-15
  • 《三体》动画播放破亿,为国漫“出海”带来什么启示 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IP,《三体》有着广泛的全球受众基础。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的原著三部曲以恢弘的笔触描绘地球人类...[详细]
    文汇报 2022-12-14
  • 充分发挥书法的文化育人功能 书法具有特殊的文化育人功能。当下,书法教育不能单纯进行技法的锤炼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探究其文化育人功能,以提升艺术...[详细]
    光明日报 2022-12-13
加载更多
  • 今日惊蛰,万物沐春!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气候影响而出现的变化,此时,天气回暖、万物生机盎然。[详细]
    中国吉林网 2023-03-06
  • 大填仓:贵五谷而贱金玉的节日 正月廿五,填仓节,亦称添仓节,天仓节,是带有强烈农耕色彩,乞求和预卜五谷丰登的节日。[详细]
    中国吉林网 2023-02-13
  • 立春 | 一年伊始,万物更新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有了冰雪消融的田垅,龙抬头与被雷声唤醒的大地,才有春播夏锄秋收冬藏,才有一岁稼穑大熟,万物丰...[详细]
    中国吉林网 2023-02-01
  • 大寒 | 坚冰深处春水生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详细]
    中国吉林网 2023-01-18
  • 小寒料峭 年味渐浓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详细]
    中国吉林网 2023-01-04
  • 冬至:万物资始渐勾萌 周秦时代,称冬至为岁首,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的盛典。到了宋代,冬至为祭祀祖宗的日子,向父母尊长拜节。到了清代,《...[详细]
    中国吉林网 2022-12-21
  • 大雪封江凛冽冬 爬犁三套可追风 大雪,二十四节气之二十一个节气,每年12月7日前后,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大雪”。[详细]
    中国吉林网 2022-12-05
  • 迎冬小雪至 应节晚虹藏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 °时为小雪。[详细]
    中国吉林网 2022-11-21
  • 东北文化:靰鞡鞋 旧时俗语:“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这是三种东北的特产,前两样一是珍稀药材,一是名贵毛皮,靰鞡草则是植物。靰...[详细]
    中国吉林网 2022-11-21
  • 立冬丨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作为时气点的立冬,它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详细]
    中国吉林网 2022-11-07
  • 二十四节气 | 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霜降,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黄经为210度时为霜降。[详细]
    中国吉林网 2022-10-21
  • 二十四节气 | 寒露惊秋晚 朝看菊渐黄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表示季秋...[详细]
    中国吉林网 2022-10-08
  • 秋分 | 燕将明日去 秋向此时分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每年阳历的9月22—24日,阴历八月廿八前后。秋分时,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 “又是一...[详细]
    中国吉林网 2022-09-22
加载更多

联系我们

频道电话:0431-82902222 邮箱网址:news@chinajilin.com.cn

纠错邮箱:jb@chinaji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