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2023网络中国节•中秋

9月29日,我们将迎来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秋。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延续千年的情感认同,使中秋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点击加载更多
  • 鲁迅谈月亮及其他 鲁迅有一篇专门写月亮的小说叫《奔月》,收在《故事新编》里面。这是一本现代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详细]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3-09-28
  • 丰子恺:用心“赞扬儿童” 矢志“曲高和众” 丰子恺的散文创作,一开始就十分注重艺术性。[详细]
    光明日报 2023-09-21
  • 《红楼梦》里的唐人唐诗  清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自幼也在唐诗、唐文化中得到深厚浸润,他的祖父曾主持刊刻《全唐诗》,其藏书中也不乏...[详细]
    北京晚报 2023-09-19
  • 《红楼梦》的谜语人生 贾环不但没猜对元妃的谜语,而且其制作的那个谜语文理不通,元妃干脆赖得猜,只是让传话的太监来问一下,贾环到底让人猜什么。[详细]
    光明网 2023-09-19
  • 伏天的冰块从哪来 提到伏天的冷饮,必须要有冰。但古时藏冰极为不易,冰是夏日里的顶级奢侈品,夏日有冰可用甚至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清代之前...[详细]
    今晚报 2023-09-14
  • 回溯万余年 先民“吃什么” 目前,考古研究发现,距今2万年左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万年仙人洞,先民开始烧造陶器,并利用陶器蒸煮食物,特别是植物...[详细]
    光明日报 2023-09-14
  • 孟浩然的主流与次流 盛唐诗人孟浩然(689-740)一生经历相对简单。他没有当过朝廷命官,也未尝卷入什么政治麻烦,早年科举考试失利后就大抵在故乡...[详细]
    中华读书报 2023-09-14
  •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月十五天门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虽有俗言,也不严格要求,男拜月为了早步蟾宫,高攀仙桂...[详细]
    中国吉林网 2023-09-14
  • 二十年前:《我们仨》的出版 钱锺书去世四年后,2002年岁末,她开笔写《我们仨》,几乎一气呵成,2003年春,稿子交到董秀玉手上。[详细]
    文汇报 2023-09-08
  • 孟子,用心灵影响世界 《孟子》作为“四书”之一,最终在儒学史上占有了重要地位,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严肃事实。[详细]
    光明日报 2023-09-08
  • 朱自清:写出自我心灵的宽度与深度 朱自清先生是散文家、教育家和文学研究家,在人们的心目中既是一位温和文雅、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同时又是一位爱国志士。他...[详细]
    光明日报 2023-09-08
  • 《子夜》的史诗性品格及影响 1933年1月,茅盾的《子夜》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至今已90年,《子夜》多方面的成就,值得我们不断纪念。其中,史诗性长篇白话...[详细]
    文艺报 2023-09-06
  • 四岁能让梨的孔融,长大却是个酒鬼 禁酒令前,没几个人敢冒头公开喝酒,甚至都不敢公开谈论喝酒,好酒之人只偷偷打擦边球,甚至改用隐语称呼酒局,用“贤人”指...[详细]
    北京青年报 2023-09-05
点击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联系我们

频道电话:0431-82902222 邮箱网址:news@chinajilin.com.cn

纠错邮箱:jb@chinajil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