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君王。在北宋赵氏家族所向披靡的那个特殊年代,这个最不想当君王的人却阴差阳错地当上了南唐后主,然后不出所料地亡了国。亡国后,后主被掳入宋,最后被下毒至全身痉挛而死,尸体卷曲成弓形,惨不忍睹。
李煜最好的词大多写在他被囚汴京时,也就是他生命最后的两年时间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曾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三首词皆是伤春之作。小楼昨夜东风,林花谢了春红,夜雨潺潺,春意阑珊,皆为暮春景致,一副雨打风吹、流水落花、不堪回首的如泣如诉。读后主的词,容易发呆,读一次,发一次呆,身体瘫软,两眼无神,恍兮惚兮,半天回不过神来。在读这些词的时候,我们完全忘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君王,也不会去关心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才可能生发出如此感慨,所有具体的去国之伤、亡国之痛都完全被遮蔽了,唯有人世沧桑的怆然、天上人间的感叹留存于心,最后,在一种极度的迷茫虚无中,无奈地长叹一口气。
在阅读中获得一种形而上的精神满足而暂时忘掉作者本人的悲苦怨艾是自然的,也是正常的,这恰好证明了作品的魅力所在,但是,这种遗忘对后主而言,也是残忍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记住,后主是用怎样一种人生苦痛书写了这些篇章。当我们在后主构建的完全没有边际的时空纵深处感叹游荡的时候,那一江春水却是一遍遍地拍打在他的身上,让他每时每刻都忍受剧痛。他是被秋风无情吹落的落花,是被江水裹挟的石头,而我们,不过是感叹落花一地、春水不绝的悠然受用者罢了。
勿怪后人如此体恤和爱怜后主。有人说他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更有晚清学者王鹏运为其挽回失位之耻:“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可以不当皇帝,但他却是当之无愧的词中之帝。原本做皇帝和做文人就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事情,平衡是不可能找补回来的,这个说法有悲怆又有狡黠,只可能更加突显二者的绝然对峙,毫无中间地带可言。
他父亲选择这个柔弱之人做南唐后主,也即是历史选择他必须用他的受难来达到一种极致的体验。用王国维先生的话说,后主的词真可称作是血书,他的一生注定像释迦和基督一般,为人间罪恶担荷。
他受苦了,我们却有福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