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人间烟火,诗酒趁年华 国学堂-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4146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苏东坡:人间烟火,诗酒趁年华 国学堂-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4146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国学堂

苏东坡:人间烟火,诗酒趁年华

2017-11-15 09:09 | 来源: 中华文化

blob.png

  超然台

  密州太守府城,今天的山东诸城,城北旧台年久失修。苏轼亲自规划、设计重修。这是台成之后的第一个中秋。几天前弟弟苏辙闻讯,以《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为引,将其命名为超然台,并一挥而就作《超然台赋》,心有戚戚的苏轼遂作《超然台记》,通篇讲其大“乐”。

  五年未见弟弟了。酒量并不太大的苏轼将掺杂着月光的酒一饮而尽。在历史的感悟、时空的交错、悠长的思念、部属的欢声里,大醉的苏轼将《超然台记》中未能酣畅表达的情感,随满地的月华喷薄而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在中国文化史上,王羲之曲水流觞的一醉成就了中国书法的巅峰,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一醉成就了中国诗人的浪漫传奇。如今,苏轼密州超然台上的一醉,成就了中国咏月诗词的经典,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情到深处,明月几时有?

  一代文豪东坡的诗词,有豪迈,有洒脱,也有无限的深情。

  苏辙:共此婵娟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是苏轼在《水调歌头》词前写的“小序”。子由,是苏辙的字。历史上,像苏轼、苏辙这样,兄弟才高、兄弟情重的情形并不多见。

  1057年,20岁的苏轼与18岁的苏辙同中进士。四年后,兄弟二人又同中制举科,创造大宋历史上的奇迹。兄弟俩不仅都才高八斗,更同进同退。公元1079年,苏轼迁湖州太守,却因乌台诗案入狱,有性命之忧。苏辙向皇帝上书,情愿免去自己的全部官职为哥哥赎罪。

  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海南儋州,苏辙被贬广东雷州。农历五月十一,苏辙专程赶到广西藤州送苏轼出海,聚首近一月之后,在海边诀别。苏轼作诗:“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微疴坐杯酌,止酒则瘳矣。”从此,兄弟两个天涯海角,天各一方,这一生再也没能见到,唯有“千里共婵娟”的词句飘洋过海,伴他们共度人生暮年。

blob.png

  王弗:年年断肠

  密州是个很特殊的地方。在这里,兄弟情谊让苏轼的诗词通过“明月”达到文学的高点,而关于一个女人的万千情丝,也被这位至情至义的君子书写得至高无上。

  就在写下“千里共婵娟”的前两年,即公元1074年,37岁的苏轼人生第一次出任太守,履职密州。不知为什么,1075年的年关刚过,一个女人的身影却频频来到他的梦中。姣好的面容,妖娆的身形,暖暖的细语,让这个性情乐观的豪放汉子不能自己。

  真是“人生如梦”,这个女人转眼已经逝去了十年。1065年五月二十八,27岁的她把一个女人所有的温柔和贤惠都给了自己心爱的男人之后,撒手人寰。后来唱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诗人,此时却不知道在梦中该给她什么样的安慰。不知道苏轼在醒来后多久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悼亡之诗,只知道那场梦里的纠缠凄凉而深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梦的主人公是王弗,苏轼的第一任妻子。娘家在离眉山不远的一个小县城,山青水秀之地滋养着她的秀外慧中。一个温柔的人补足了一个伟大的人身上可能有的所有缺陷。谁能想到,在心中的明天到处都是美好的青春年龄,王弗却被命运之神安排离开。奔波十年了,苏轼越发感叹这位夫人的难得的好。

  这首被称为“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江城子》成了怀念亡人的绝唱,因为,一个男人思念一个女人,为她动了情。

blob.png

  王朝云:天涯芳草

  苏轼不知道,写这首词的时候,一个女孩儿正在暗中看着他,随着他一起伤悲。女孩儿名叫王朝云,十四五岁,豆蔻初开。

  在来密州之前,苏轼曾经“通判杭州”。王朝云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苏家的。刚刚12岁,琴棋歌舞已经十分令人惊艳。这朵花,在七年之后,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怒放。

  19岁的王朝云,美貌完全出于天成:“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而特别难得的是,此时的王朝云内心之美与容貌之美相映相生,她知书达礼,敏而好义,潜心学习,善于生活,与苏轼的交流,常能打动生命,击中灵魂。

  二人有了一个儿子,苏轼给他起名苏遁。但命运捉弄了他们。未满周岁的苏遁在苏轼到金陵造访王安石期间夭折,此时年轻的母亲刚满24岁。苏轼哀上心来:“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盈架,涨乳已流床”。生命就是这样残酷,这样无情。

  已近天命之年的苏轼动了退隐的心思,两上《乞常州居住状》,终获朝廷批准。他心想,安定的家庭生活,或许能让朝云再生一个孩子,完成她做母亲的愿望。

blob.png

  可是,朝廷并没有让苏轼这样安稳地生活下去,不久,就将他再次启用,调往登州,再调京城。紧接着,又调杭州,再回京,后出知颍州、扬州、定州……直至再回京,再遭贬,往惠州。

  就是在惠州,王朝云死于瘴毒。死前总唱《蝶恋花》“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句,情至浓时,泪流不止。临终前朝云口诵《金刚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从此苏轼再不听不书《蝶恋花》。

  醉中逍遥,把酒问青天!

  试想,如果没有“把酒”,恐怕“问青天”的意趣会淡了很多。

  酒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忧烦的时候碰它,它会让你排解心中的郁结,忘掉一些苦处,短暂地出世;高兴的时候碰它,它又会随你欢悦,在酒醉时起舞,一副入世的模样。

  密州超然台一醉之后,酒与东坡的关系更加紧密了。苏轼自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不能饮者,无在于下者”。他在酒里发现了什么?

  在密州时一句“把酒问青天”,他发现了天宫的意蕴。

  在黄州,他闲来无事,兴冲冲地自酿蜜酒,前前后后,反反复复,试验了半年,然后请人品验,结果客人喝了蜜酒,却拉了肚子,他宣布自酿蜜酒失败,但却是很快乐的样子。不胜饮酒的东坡先生,此时的词里却都在豪饮:“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身在尘世,他发现了不弃尘世的旷达,如有大江大海寄寓此生,岂不足矣!

  他有如闲云野鹤,穿梭乡土之间。“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眼芳草。”他说:“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少休,及觉,乱山葱茂,不谓人世矣。”他在人世发现了仙境。

blob.png

  他甚至让酒进入了自己的书法世界。公元1094年四月廿一日,已经57岁的苏轼在遭贬岭南的途中,来到襄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睢县。瓢泼大雨阻断了他的行程,他临窗听雨,然后端坐桌前,铺开一张白麻纸,提笔:

  “始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犹子德麟得之以饷予,戏为作赋。后予为中山守,以松节酿酒,复以赋之。以其事同而文类,故录为一卷。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东坡居士记。”

  他挥笔写下的,是自己前时的作品《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

blob.png

  《洞庭春色赋》(局部)

  正是这一场大雨,浇出了一幅流传千古的书法名作,后人称之为《苏轼二赋》。二赋原文加上自题10行85字,前后计684字,成为苏轼字数最多的传世墨宝。在这幅以酿酒为主题的作品中,他发现了人与酒、与自然、与天地、与美好的完美融合。

  900多年后的今天,二赋辗转来到吉林省博物院,作为镇馆之宝,其抒发的酒意与美意感染与影响着白山松水间流淌的历史文脉。

blob.png

  海南儋州是苏轼一生中被贬流放的最后一个地方。60多岁的老人飘洋过海,也风雨飘摇。但酒一样伴着他与他的诗。一天,他走在外面,由于头发白白的,脸色却红红的,几个小孩子觉得好奇,追着他看。他作诗曰:“寂寂东坡一病翁,白发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他在用诗与孩子对话,与这个世界对话,他发现的是人生的美好,人生的醉意。

  人间烟火,诗酒趁年华

  还是在密州。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1075年秋天,38岁的苏轼在密州进山打猎,意气风发。

  打猎,只是他生活图景上一个很小的部分。生活在人间的烟火味里,苏轼的生命可以纵情释放。

  他酿酒,虽然有时不成功,但仍然乐此不疲。各种酒的品类,他如数家珍,真一酒、逡巡酒、蜜酒、洞庭春色、酥酒、桂酒、竹叶酒、松花酒,等等,都入了法眼,被他记在笔下。

  他进深山,攀悬崖,尝草采药,注重养生,甚至与人合著医书。

  他厨艺好,舌头贼,爱吃各种美味,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千姿百态,令人垂涎。即便被贬至惠州,在环境十分艰苦,生活极度困顿之时,仍然在给苏辙的信中说:“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买其脊骨,骨间亦有微肉……意甚喜之,如食螃蟹……”后来他吃到了荔枝,又用诗句表达自己的欢愉之情:“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blob.png

  齐白石 《荔枝》

  他跑到沙滩上采集小石头,钻到农家,听老乡讲故事,大事小情都要插上一手。

  他善种地,在黄州太守徐君猷拨给自己城东一块约五十亩坡地上挥汗如雨,以抡锄头铁铲为乐,以一片一片绿油油的麦子为美。他写诗说“腐儒粗粝支百年,力耕不受众人怜”。突有一天,他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东坡。

  他爱栽树。在父亲去世后,他回老家丁忧三年,栽种松树苗三万棵。在公元1086年前后,他恳请朝廷同意他“退休”,朝廷批准后,他欣然写《楚颂帖》,自陈“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他作《菩萨蛮》:“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blob.png

  《楚颂帖》

  他喜欢造楼造屋,在密州和徐州做太守时就积极造楼台,到了黄州,又在“东坡”处造屋三间,建亭两个,居士亭,四望亭,其中居士亭下朝南有一堂,名为雪堂。

  他还用“生活”本身去救人。在密州为官期间,因为当地百姓太穷,常有弃婴事件发生。他从太守府拨出专款给穷人,要求至少把孩子养到一周岁,因为一年后母子生情,就不会再把孩子扔掉了。确如苏轼所推测,从此密州弃婴的情况迅速减少。

  ......

  想一想苏轼所做的为百姓称道的诸多事迹,比如治盗、治蝗、治水等等,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身边的每一个人的热爱,恐怕都会打了折扣。苏轼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的真诚与他性格深处对广袤天地的热爱一体天成。

  900多年后的今天,明月仍挂中天。圆圆的月亮的脸庞里包含的往事仿佛还能看见东坡的影子。那里有高耸的超然台,有高耸的酒杯,有高耸的精神,有千古一醉所开启的委婉低徊与惊心动魂,还有融通古今的生命长河浩浩荡荡滔滔奔流。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