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夫妇的长春故居往事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08861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张伯驹夫妇的长春故居往事

2016-05-31 | 来源: 东亚经贸新闻

编者按  1957年,张伯驹先生因热爱和支持京剧《马思远》的公演而被错误地划成右派,又因坚持传统戏剧被停职,从此无法从事自己所酷爱的文化事业。

1961年,与张伯驹私交甚笃的陈毅元帅得知了张伯驹夫妇的遭遇后,便在京城的一次会议期间,把张伯驹夫妇介绍给了当时的吉林省委书记于毅夫,希望吉林能为张伯驹夫妇安排工作,于毅夫回到吉林后,委派当时的吉林省委宣传部长宋振庭落实安排此事。于是,爱才心切的宋振庭任命张伯驹先生为吉林省博物馆的第一副馆长,潘素女士到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就这样,张伯驹夫妇远离了北京,开始了在吉林长春的一段新生活。

张伯驹讲课.png

1962年张伯驹在吉林省博物馆学术年会上作首场学术报告时的情景 资料图片

曾任省博物馆副馆长 

张伯驹在长春居住时的邻居,段一平老人很是健谈,记者与他的谈话几乎是开门见山的,“张伯驹是上世纪60年代初从北京来吉林省的。‘反右派斗争’,一般单位是不敢录用‘右派’的,当时吉林艺术专科学校缺少国画老师,在北京聘请了张伯驹的夫人潘素女士,所以张伯驹也跟随着北上。”到长春后,时任省委宣传部长的宋振庭安排张伯驹到吉林省博物馆任副馆长,“当时博物馆没有正馆长,张伯驹实际就是一把手,主管书画的收购和鉴定工作。” 

在段一平的记忆中,当时省博物馆的主楼在西安大路上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位置,是一个三层小楼,有办公区还有展览区。楼旁有一小胡同,可以瞧见一个黄色二层小楼,那是博物馆的职工宿舍。一楼是男宿舍,二楼是女宿舍。 

宿舍楼的门开在西安大路上,一楼进门右手边有一个小小的收发室。一楼格局简单,走廊两侧各有两个面积不大的男职工宿舍。段一平和另外几个人住在左侧走廊靠里的房间,走廊尽头顶着的是一个横着的长房间,左侧是卧室,右侧小一点的是厨房,张伯驹和妻子潘素就住在这里。于是,段一平和同住的男同事,与张伯驹成了隔道墙的邻居。 

张伯驹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后来又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这个浪漫的称呼至今仍让人心生遐想。张伯驹与妻子潘素的爱情故事更被视为一段佳话,潘素的风姿与天分早就融入文人墨客的笔下,是另一段传奇。  

张伯驹来长春时已经60多岁了,段一平的年纪远小于张伯驹,“我是1930年出生,1962年到博物馆工作,和张伯驹接触时也就刚30出头。”段一平老人已经记不清第一次与张伯驹见面的情景,但印象中,张伯驹个子很高,有1.80米左右,花白的头发,微微有些弓腰,总是穿着黑色或是蓝色中式服装,虽然很少笑,但气度超然,“年轻时应该很漂亮”。 

彼时潘素也不复年轻时的容貌,“脸很白净,因为上了年纪,微微有些发福了,爱笑,性格很温和。”段一平老人说,潘素与张伯驹一样,平日里衣着朴素,对于他们这些年轻人,潘素总是很客气……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