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康熙东巡吉林的纳兰性德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09271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随康熙东巡吉林的纳兰性德

2016-06-02 | 来源: 江城日报

纳兰性德 小相.png

纳兰性德小像(网络图片)

纳兰性德是清初的著名诗人、学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东巡吉林时,他当时是三等侍卫,曾随康熙皇帝一起东巡来过吉林。

在吉林及回程路上,纳兰性德写了很多诗词,与吉林有关的《浣溪沙·小兀喇》词:“桦屋鱼衣柳作城,蛟龙鳞动浪花腥,飞扬应逐海东青。犹记当年军垒迹,不知何处梵钟声,莫将兴废话分明。”

小兀喇即吉林,这首词写出了对吉林这个古战场的记忆,也记述了当时吉林人的风俗——住桦皮屋、穿鱼皮衣、猎海东青鹰捕鱼、梵钟声声等事,使人读后,对当年吉林的情景历历在目,如临其境。

这次康熙东巡吉林,纳兰性德以侍卫身份扈从康熙皇帝左右,祭白山、巡水师、渡松江、捕鳇鱼……事事参与其中,所写的《浣溪沙·小兀喇》一词的情调,是满族后人对故乡的追思和热爱,不同于中原流放文人眼中的荒漠和凄凉。

纳兰性德是康熙朝内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纳兰性德祖籍吉林叶赫(今梨树叶赫),祖姓土默特,高祖为叶赫的首领金台什。努尔哈赤娶了金台什的妹妹,所以成就了明珠家族的飞黄腾达。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年)腊月,原名成德,避皇太子胤礽(乳名保成)之讳改为性德,字若容,号楞伽山人,因生于冬天,乳名冬郞,卒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年仅31岁。

纳兰性德在18岁时就在顺天府乡试中了举人。少读经书,博闻强记,研读经史,尤善诗词,得到学界、诗词界的公认,曾被况周颐称为“国初第一词人”。著名学者徐乾学评价纳兰性德的《饮水词》为“传写遍于村校邮壁”,有满族诗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说;王国维称“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一生中著作颇丰,有《杂识》四卷,尽涵天文、地理、文学、历史、考证、佛学、历算、音乐等学问,还曾编有1792卷的《通志堂经解》、80卷的《合订大易集义粹言》等书。他辞世后,友人为其编有《通志堂集》词四卷和《饮水诗词集》《纳兰词》等,存世词有三百四十二首,篇篇精粹、耐读。对诗词的理论也有独到的见解,为后人赞许。

康熙十五年(1676年)冬,纳兰性德应会试中二甲第七名进士,康熙十六年(1677年)冬,任乾清门三等侍卫,随侍皇帝左右。康熙十九年(1680年),由司传宣改经营内厩马匹,康熙皇帝出巡用马,皆由其挑选。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纳兰性德随康熙东巡,这是他第一次出关的故乡之旅。随康熙东巡的还有纳兰性德的好友、《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东巡的一路上,纳兰性德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东巡大队人马过长城,风景迥异,二月二十九日(4月6日),时逢清明节期间,随行的高士其在《扈从东巡日录》里描写这日天气为“晓雾弥蒙,咫尺不辨,行乱山中”,“才晴便雨,试暖翻寒,禁烟时候”。而纳兰性德在快进入关外家乡时,也是感慨万千,写下了随康熙东巡时的第一首词《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中写出了东巡行程中,白天“山一程、水一程”的艰辛,夜晚住在帐篷中,灯火彻夜通明,而清明时节犹是“风一更,雪一更”,伴随着嘈杂的人呼马鸣,使人难以入梦的情景。随后又写了《如梦令》《兴京陪祭·福陵》《盛京》《雨雪》《柳条边》等诗作。路过柳条边墙,康熙皇帝写了《柳条边望月》,曹寅也写了《疏影·柳条边望月》,纳兰性德写了《柳条边》,诗为:

“处处插篱防绝塞,角端西来画疆界。

汉使今行虎落中,秦城合筑龙荒外。

龙荒虎落两依然,护得当时饮马泉。

若使春风知别苦,不应吹到柳条边。”

在吉林及回程路上,纳兰性德还写了很多诗词,与吉林有关的《浣溪沙·小兀喇》词:

“桦屋鱼衣柳作城,蛟龙鳞动浪花腥,飞扬应逐海东青。

犹记当年军垒迹,不知何处梵钟声,莫将兴废话分明。”

康熙这次东巡,引起了对沙俄侵边的重视,将抗击沙俄入侵纳入了议事日程,回京后,根据“鄂罗斯所属罗刹,时肆掠黑龙江边境,又侵入净溪里、乌喇诸处,筑室盘踞。上命大理寺卿明爱等,喻令撤回,犹迁延不去,而恃雅克萨城为巢穴,于其四旁耕种渔猎,数扰索伦、赫哲、飞牙喀、奇勒尔居民,掠夺人口”之事,于当年的八月十五(9月16日)中秋节,皇帝派遣纳兰性德,随“副都统郎谈、公彭春等率兵往打虎儿、索伦,声言捕鹿,以觇其情形。将行,上面谕之曰:罗刹犯我黑龙江一带,侵扰虞人,戕害居民,昔发兵进讨,未获翦除,历年已久,近闻蔓延,益甚,过牛满、恒滚诸处,至赫哲、飞牙喀虞人住所,杀掠不已。尔等此行,除自京遣往参领、侍卫、护军外,令毕力克图等五台吉率科尔沁兵百人,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等率乌喇、宁古塔兵八十人,至打虎儿、索伦,一面遣人赴尼布潮,谕以捕鹿之故,一面详视陆路近远,沿黑龙江行围,径薄雅克萨城下,勘其居址形势。度罗刹断不敢出战,若以食物来馈,其受而量答之。万一出战,姑勿交锋,但率众引还,朕别有区画。尔等还时,须详视自黑龙江至额苏里舟行水路……”(见《清实录东北史料全辑·三》第181页)


他们这一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敌情侦察,摸清罗刹进犯黑龙江时的军事部署,同时对北疆尤其是雅克萨城附近地形及水陆交通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纳兰性德此行,还带上了他的友人、画家经伦,帮助绘制相关的地图。他从未到过北疆,而这一次又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执行除防卫皇帝以外的军事任务,虽然没有打仗,但也激发了他的诗兴,一路上写有《临江仙·永平道上》《临江仙·卢龙大树》《踏莎美人·塞外重九》《采桑子·咏雪花》《满庭芳》等诸多首词。尤其《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更是写出了他身担重任、自当报国的男儿情怀,也尽写了北国风光。现将这首词记在下面: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平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

施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

经过一个秋冬奔波,他们一行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二月中旬回到了北京。一路上正值秋风萧瑟、寒冬冰雪,历经千辛万苦,圆满完成了皇帝交给的任务,回京提交了一份“雅克萨可下,罗刹可破”的汇报。回京后,康熙皇帝将其升为二等侍卫,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十八日,逢康熙诞辰,曾书《早朝》一诗赠纳兰性德。四月,又将其升为一等侍卫。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纳兰性德一次和友人外出喝酒归来,偶感风寒,加上爱妻去世感情落寂等原因,一病不起而去世。

纳兰性德去世后不到一个月,康熙令都统郎谈、公彭春等率军攻下雅克萨城,罗刹头目额里克舍等乞降。康熙不忘纳兰性德战前侦察的功劳和平常侍驾的辛苦,在纳兰性德病重时曾“遣中官将御医视疾,命以疾增减告”。纳兰性德病故后,“上自行在遣中官祭告,其眷睐如是”(《清史稿·文苑一》),这是他这个级别官员享有的比较罕见的礼遇。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