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克拉克:最终的奥德赛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21652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阿瑟·克拉克:最终的奥德赛

2016-08-31 | 来源: 网络

  阿瑟·克拉克.jpg

  阿瑟·克拉克作品中最富冲击力的就是他对文明命运的预言,还有神一般全知全能的智能物种。钟表般精确的科幻道具和庞大的时空尺度给人带来苍凉的使命感与宿命感。

  太空船的挑战

  伴随着悠扬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空间站的巨轮优雅地缓缓自转,仿佛舞池中贵妇旋转的裙摆。这是电影《2001:太空奥德赛》中的经典场景之一。片中另一个经典蒙太奇是300万年前猿人抛出的骨头一下切换为公元2001年的一艘哑铃状飞船。1968年,阿瑟•克拉克与斯坦利•库布里克共同创作的这部电影因大量运用象征、隐喻手法而使科幻片从“谁都看不起”一下子跃入“谁都看不懂”的境界。

  2008年3月18日,英国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在斯里兰卡去世,享年90岁。路透社是第一个向全球报道此事的通讯社——若是没有通信卫星的帮助,它很难把得头筹。地球同步轨道通讯卫星正是克拉克在1945年一篇论文中设想出来的。刊登在英国《无线电世界》中的这篇名为《地球外的转播》的技术预测文章中,克拉克详细论述了卫星通信的可行性。这篇论文用一系列的图表和方程式,论证了“空间站”驻泊于距赤道36000千米的轨道上,就可以与地球保持同步运转;多个“空间站”作为中继,就可以提供覆盖全球的通信网。

  虽然一个常见的误会是克拉克“首创”了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概念,但的确是他首先把这个想法系统化的。面对后人“同步卫星之父”的褒奖,他极其谦虚地对待此事。他总是主张:“无人可以预言未来”。

  而他总用无比精细的技术细节预言着未来科技的发展。在《太阳帆船》(1972)一文中,他描写了利用太阳风作为飞船动力的故事。2005年美俄已经联手进行了“太阳帆”试验并取得成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真能如克拉克设想的那样,会有一场从地球到月球的太阳帆船比赛,甚至能成为奥运会的项目之一。

  《天堂的喷泉》(1979)是另一部缜密地描述人类伟大工程的作品:不远的将来,人类集全球力量在位于赤道的岛国建造了一条通天电梯,人和货物可以搭乘电梯用几天的时间上升到36000千米高的同步轨道,这个一劳永逸的工程使昂贵的火箭发射成为了历史,任何人都有机会到太空一游。这部小说使他再次赢得了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和“星云奖”。但来自工程界的肯定恐怕才是对克拉克技术预测式小说的最大褒奖。2000年,NASA发布了太空电梯概念图——这种用高强度碳纳米管制成的电梯可从地面直接通往位于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太空站,有望成为21世纪后期地面到太空的主要交通工具。

  虽然太阳帆和太空电梯概念的最早提出者均是俄国的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但克拉克的独特贡献在于他搭建了科技界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并为这些科幻创意进入工程界视野而不遗余力地鼓吹。自从1969年7月克拉克应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之邀作为嘉宾为亿万电视观众解说“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以来,他成了重大太空事件的发言人。美苏宇航员、杰出的科学家(如卡尔•萨根)和制片人都认为克拉克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对于太空探索态度。

  正如现代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所说:“凡尔纳是我生活的总导演”,有不少航天专家也对克拉克的作品心存感激。航天科学家托伦斯•约翰逊为NASA服务了35年,致力于完成木星和土星无人探测任务。他回忆起一次航天会议的情景:“火箭工程师们围着桌子坐成一圈,都说自己读过克拉克的小说,”约翰逊感慨道:“因此我们成为了火箭工程师。”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