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蓓佳:《童眸》是童年记忆的体现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29036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黄蓓佳:《童眸》是童年记忆的体现

2016-12-23 | 来源: 新华日报

  黄蓓佳.jpg

黄蓓佳和她的作品《童眸》 

      由江苏省作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黄蓓佳《童眸》研讨会近日在南京举行,来自省内外30余名评论家和作家认为,儿童文学不能“沉溺”于童话世界,屏蔽真实的社会现实。

  《童眸》描写了上个世纪70年代苏中小镇“仁字巷”里一群孩子成长的故事。他和父母一样经历了时代的洗礼。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说,《童眸》儿童们不同的人生,有童话,也有悲剧,是对纷繁复杂社会的一份答卷。谈起“校园霸凌”现象,高洪波强调,作为儿童文学,应该深入揭示这种人性的复杂性。中国作协创研室研究员牛玉秋说,不避讳童年的残酷反而突出了善良,这应该能带来深刻启示。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丁帆认为,《童眸》追寻消逝的文化场景,“既是人性深度模式的挖掘,也是对当今儿童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南京大学文学教授王彬彬、吴俊认为,儿童文学是儿童叙事,也是成人叙事,“无论处理历史还是现实,都应该体现出当下的价值观。”文汇报“笔会”原主编刘绪源强调,让更多的孩子顺利通过他们的“分裂时期”,在看到人生的复杂沉重之后仍然优秀和崇高,应是儿童文学作家的一种天职。南师大文学院教授何平强调,儿童文学创作不能对世界做减法,“不能强调一部分遮蔽另一部分,而应该照亮整个世界。”

  “这部小说是我童年记忆的体现。”黄蓓佳感慨地说,“我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为孩子写的,也是为孩子的父母写的,我只是用了孩子的视角来表达我对这个世界的爱恋、悲伤、铭心刻骨的追思和温柔的批判。”她写这部书的初衷,就是想探究儿童的“人性恶”,“我越来越不喜欢把小孩子简单脸谱化。所有成年人的善良、勇敢、勤劳、厚道、热心热肠,孩子们身上都有。而那些成年人有的自私、懦弱、冷血、刁钻刻薄、蛮不讲理、猥琐退缩,孩子们身上也有。”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