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儿童文学的现状与趋势:璀璨星空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0024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吉林儿童文学的现状与趋势:璀璨星空

2017-01-06 | 来源: 吉林日报

  

  白杨:书写爱的魔法世界里的童年

  郝天晓的《鬼马女神捕》系列主要是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创作,她作品中的主人公具有这个年龄段青少年的鲜活特征:青春期叛逆的另类表现,与成人特别是老师、父母的对抗性角色认同;对新异事物的独特兴趣和尝试欲望,以及在班级、学校组成的群体社会中的自我地位确认和待人处事方式的演练等等。他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但思想情感常常天马行空,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没有被教化规训,因此,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处于身体和心灵的分裂状态中,来自不可知世界或力量的魔法、超能力成为他们协调自我与外部世界的一种能量,他们热衷于将自己想象为具有魔法力量的人物,这也是他们青春成长期的一种见证。

  阅读《鬼马女神捕》系列,我们会看到一些日常经验中曾经遇到的现象或题材,比如穿越题材,神捕故事,灵界与妖界的纠葛等等。这些熟悉的题材在成人的阅读经验中也许会造成某种阅读的疲劳感,但在青少年读者中却具有不同的作用。对于心智尚未定型的孩子而言,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一个丰富且自由的领域,是一个“自身具足”的空间,因此,他们乐于在对模式的模仿中注入个人的丰富想象,从而赋予这种写作模式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巧妙地寓教于乐,是天晓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又一个突出的特征。曾经攻读史学硕士的教育经历,使她有意无意地想在作品中融入一些知识性的信息,然而她也清醒地知道,生硬的知识性植入对童趣的书写是一种伤害。于是,她在情节设计中巧妙地化用一些知识性因素,以求获得知识性、趣味性兼顾的美学效果。如文中对如何做人的规则的艺术化表达。初到人类世界的蓝翎和姬十四探讨如何才能“看起来像个人”的问题:

  姬十四神秘兮兮地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要笑里藏刀、口蜜腹剑、阳奉阴违——这么高端的成语你肯定不懂,通俗点儿说就是你说的不一定是你想说的,你做的不一定是你想做的,简洁点儿说就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文雅一点儿说就是……”

  “虚伪!”蓝翎用一个词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姬十四的“最高境界”。

  怀着对人类世界诸多负面印象进入学校卧底的蓝翎和姬十四,最终却在学校里获得了“归属感”,“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让她的心底涌上了一股股如温泉水一般的东西,很踏实,很舒服。”作者在一种机智的叙述策略中,将人在成长中必然遭遇的陷阱、困境,以及与其相伴而生的温情、帮助和信任,成功地传达给了读者。

  天晓在自我介绍中把自己“比喻成一个完全自由的灵魂”,称她“在创作中得到精神满足和享受”。事实上,阅读其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惊异和乐趣的体验。

  山丹:《豆豆老师有魔法》:让教育充满爱与智慧

  这部作品是由一个个完整的小故事组成,在这种系列的、冰糖葫芦式的叙事结构中,每个故事都相对独立,所以有利于低龄读者的自读。另外,它形成了作家独特的写作模式,即在每一个小故事中都试图解决一个让在校儿童感到痛苦的成长难题,如怎样面对校园暴力、如何对待同伴关系、怎样更好地融入集体等等。

  关注这些成长问题,首先需要作家对儿童生命感受有深刻的解读。而窦晶是理解孩子的,这种理解不是隔靴搔痒的关切,而是深切敏锐地挖掘儿童校园成长中的“艰难”。作品中捕捉到了儿童成长之痛,它可能是因肥胖造成认同感的缺失,可能是自我价值难以确立的胆怯,可能是身体受到侵犯的恼怒,可能是攀比物质时的自卑,可能是建立自我与他人连结时的惶恐,也可能是被孤立与被疏离时的恐惧。事实上,很多在成人看来轻松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刺痛心灵的天大的难题,正如西班牙作家皮拉尔在他的作品《费尔南多的耳朵》中所描述的那样,小学生费尔南多因自己的招风耳被同学取笑了,这件小事对他来说等于“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最能引起大家好奇的是豆豆老师的“魔法”,这位美丽聪慧的老师用什么神奇的力量一次次轻松地化解了小朋友成长中的难题呢?这个“魔法”不是一只细长而笔直的魔法棒,也不是一段神秘而拗口的咒语,而是豆豆老师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当孩子们遇到了问题或困惑时,豆豆老师从不用训诫和指责来草率地决定对错,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来体悟生活的真谛。读一篇《熊结实讲故事》要比强行让胆小的孩子上台说话更能鼓励他们大胆起来;看一篇《我是一只胖小兔》便能够让像张大龙这样的胖小孩正视自己的身体特征;讲一篇《纸人朋友》使得一向恶语向人的女孩薛畅反省自己的小毛病……

  正如苏珊·佩罗在《故事知道怎么办》中所言:“故事体现了一种古老的或许也是自然的心灵秩序”,它是孩子们鲜活思考的开始。窦晶之所以塑造了一位爱用故事教育孩子的老师形象,是因为她相信故事本身的魔法,相信文学能带给孩子睿智的思考和向上的力量。

  葛筱强:“微雕版”的少年心灵成长史

  芷涵《不再拖拉了》的主人公男生陶小宝聪明又淘气,他在课堂上吃泡泡糖,与同桌比谁的舌头长,在讲台上扮演猫和鸡,“拖拉事”做了一箩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众人眼中的“淘气包”,“拖拉鬼”,却被选中代表班级参加体能智能比赛,父母、老师和班上的同学纷纷加入到对他的“改造”计划中。陶小宝上阵后,又犯了拖拉、做事无计划的“老毛病”,不采纳同队女生的建议,自作主张导致本队在闯关中屡遭失败,拖了本队的后腿。一步步地,他意识到拖拉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下定了决心,最终彻底改变了拖拉的习惯。

  小说从“迟到引起的风波”开始,看似平铺直叙,实为步步为营,以主人公陶小宝几个课上课下的活动为基点,然后发散开去,把一个少年儿童的心理、行为、思想多方位折射和展现出来,让人物形象在故事的叙述中立体地“站立”起来,栩栩如生,鲜活可爱。无论是课堂上的“泡泡糖变魔术”、“别把我当木鱼”,还是课堂下的“我的书包哪去了”、“当模特展才华”,都能够以点串线,以线带面,让人在愉快的阅读中认识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阳光又有些顽皮的少年儿童陶小宝。当然,除了主人公在内心与实际学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书中其他次要人物的陆续出现及其活动,也对突出主人公的形象起到了较好的的映衬作用。如,学霸班长蒋多多,小胖墩儿老好人米乐乐,性格随和的班主任唐老师……都以陶小宝这个人物为核心,在各自的角色中为陶小宝的健康成长发挥了极为关键的助推作用。

  在小说里,芷涵充分运用自己所熟悉的校园生活及儿童语言,勾画人物心理,状写人物动作,透视人物性格,让人读起来不吃力,生动可感,可触,也可堪回味,甚至是合上书本仍旧忍俊不禁,品咀良多。如,形容陶小宝赖在床上不愿起来,“像扎根在被窝里的大萝卜”;形容陶妈让陶小宝写作业时的喊声,“就像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样响,大得能吓死个人”。在对环境的描写上,芷涵也下了很认真的功夫,且写得极为细致。如描写天空下雨了,“起初是三滴五滴,紧接着十滴八滴,随后,数不清的雨滴就稀里哗啦往下砸,转眼工夫地面上就有了水花”,不仅观察得细致,写起来也不慌张,徐徐道来,用语精确。没有足够的生活积淀,没有足够的耐心揣摩,没有多年扎实的文笔底子,是很难做到的。这些,都是这篇小说有效地吸引读者基本的要素,芷涵庶几做到了。

  张化毅:在儿童故事中找寻童年

  窦晶老师最新版本《豆豆老师有魔法》把我带回童年的世界,豆豆老师似乎也成了我的老师,我与同学都小浩、薛畅、郑天天等一起聆听豆豆老师的教诲,一起学礼仪,一起成力抗打联盟。同学们遇到的问题,也是我童年时经常遇到的苦恼,只是那时,没有读物引领萌动的心灵,没有读物指明成长的途径,更没有豆豆老师一样的老师来指导。《豆豆老师有魔法》图文并茂,文字启动萌心,插图契合心境,图文合一,正是孩子需要的童年世界。都小浩、薛畅、郑天天是“三剑客”,平日一起玩耍,就连做坏事都要一起参与。“三剑客”偷偷跑出学校去吃麻辣烫,豆豆老师发现后,不但不批评,反而掏钱买了四碗与三个孩子一起吃,之后给孩子们讲自己上学时也偷偷的吃麻辣烫而落下的毛病,“三剑客”听后害怕了,自觉的放下碗离开。豆豆老师没有以老师的身份去制止,而是与朋友的角色来讲故事,这样的教育,循序渐进的影响孩子,不生硬,不苛刻,孩子快乐领受。书中的小故事,字数少,道理深,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来阅读,都不会觉得枯燥,每段文字都生情趣,每个故事栩栩如生。翻开书,不是阅读,而是对话,不是学习,却领会深意。

  窦晶学生时代主攻农业,正因如此,她写出的故事大多与动植物有关,动植物拟人的写法,让小读者悄然间与小动物,与小花小草交了朋友。阅读的同时,还学到了很多科普知识。窦晶老师还出版了豆豆老师科普童话屋系列丛书,如《小青蛙泡泡糖》《癞蛤蟆美容》《新开张的裁缝店》等版本不仅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就连我翻开,都爱不释手。小故事中大道理,小故事中大科普。每每阅读小故事,都能知悉或懂得很多,《不听话的小小蚊子》中写到小蚊子不听老师的话,偏去蜘蛛网处行走,不小心被蜘蛛网黏住,成了彻头彻尾的俘虏,这时,小蚊子才深刻领悟到不听老师话的后果。小故事后,窦晶老师用一段话告诉读者蜘蛛网的作用。窦晶老师就这样一边写故事,一边解答故事中的道理。她用自己所学知识,用作家的笔法,让小读者从小把科普知识扎根在心底。

  侯颖:关爱童心:吉林儿童文学三朵腊梅

  我在做吉林省作家协会文学理论评论重点选题项目“东北儿童文学论”时发现,在东北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中,以男性作家为主,他们创作质量之高影响之大已经撑起中国儿童文学半壁江山。这次吉林儿童文学女作家窦晶、郝天晓和芷涵集体亮相,就像寒冬绽放的三朵腊梅,让人眼前一亮。

  窦晶的写作面向低龄儿童,写了大量的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叽里咕噜搬运魔法》《六个小邋遢鬼》《爱的大口袋》等影响较大,曾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全国童谣大赛奖等,这次带来的《豆豆老师有魔法》(四册)和《豆豆老师科普童话屋系列》(三册),延续她以前清新明丽的风格,保持了积极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作品在人物描写、故事设计还是儿童情趣、叙述节奏上,都是对自己以前创作的一次大大的超越,放在中国低幼儿童文学创作中,也是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郝天晓的写作对象以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为主,写了《矮子猫和胖脸兔》(三册)《飞猫侠》(4册)等十几部作品,曾经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作家杯”第五届全国儿童文学新作奖等,这次带来的《鬼马女神捕》(上下),延续了她以前的创作风格,作品集幻想、探案、揭秘、历险、武打等于一体,塑造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复杂,幻想天马行空,大胆神奇,中国文化元素摇曳多姿,叙述节奏酣畅淋漓,是个性饱满的中国原创幻想小说。

  芷涵的写作以儿歌和儿童诗起家,她的儿童诗《小雨点的公交车》《抢月亮》《懂》《墙角的秘密》等充满儿童情趣,是童心的浪漫流淌。这次带来的陶小宝日记《我不再拖拉了》,是一部描写当下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以日记和故事相融合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叙述了陶小宝和他的同学在学校和家里丰富多彩的成长故事。

  总之,吉林儿童文学这三朵腊梅花,各自在自己的创作领域内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也是她们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希望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尤其在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繁花似锦的年代,既要按捺住自己内心的浮躁情绪,又要抓住每一个擦肩而来的机会,以东北文化的博大胸襟,坚韧品格,撑起吉林儿童文学一片湛蓝的天空,也为中国儿童文学做一份功德无量的事业!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