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D技术修复“彩绘人物车马出行漆奁”
《车马出行图》绘本画册
作为世界漆器的发源地,我国的漆器行业经过漫长工艺累积后,在战国时期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以实用为主的漆器开始取代青铜器,不仅被广泛使用在社会生活中,也是较为常见的随葬品。目前所见的漆器大部分出自地下墓葬,湖北楚墓出土数量较大。其中,1987年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彩绘人物车马出行漆奁”上的《车马出行图》,堪称中国最早的长卷通景连环画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漆画。
近来,湖北省博物馆策划的颇具创新意义的案例“动起来,世界上最古老的漆画”,围绕《车马出行图》,创作了一本填色绘本画册、一部9分钟动画短片、一套明信片和一套微信表情包,丰富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容与类型。
创意让古老漆画走进大众
《车马出行图》绘本画册历经15个月,由青年画家以纸本水彩的方式对画面进行了再创作。绘本画册运用线勾平涂手法,使众多人物组成了一幅色彩富丽、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的图画。整幅图画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用五棵柳树,将画面巧妙地分隔成五个画段,强化了故事情节。全部白描图印在背面,构成类似手风琴的拉页结构,打开后即可以了解文物信息,看到文物本身高清大图,又可以看到画家的创作,还可以自己动笔,将这幅2000多年前的画赋予自己的想象、色彩和意义。
画册执行策划人于淼介绍,时光流逝,这幅画作不复当年光彩。出版《车马出行图》绘本画册,是希望博物馆的藏品能够更多走进民众日常生活,通过绘画的方式与古人对话,通过自己的画笔穿越古今,让千年之久的文物以崭新面貌“重回”人间。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表示,《车马出行图》是以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作为题材绘画的,而在战国时期楚国的漆器中,以社会生活作为主题的器物很少见。其表现出的写实风格直接影响了汉画艺术发展,是珍贵的历史实物资料。绘本画册的出版填补了展示战国时期楚国民众生活场景的空白。
动画短片“车马出行”全长9分钟,通过数字媒介技术,这幅古老漆画以及画中的人物变得生动鲜活。观众李先生与儿子观看完短片后说:“以前一提到学习历史知识,就感觉很枯燥。现在的方式灵活新潮。”目前,观众可以在湖北省博物馆官方APP“掌上智慧博物馆”欣赏到这部精美的短片。
“涂古——填色游戏”软件也将于今年6月在“掌上智慧博物馆”平台上公开发布,收集了大量以楚美术为主要风格的纹饰,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屏幕为这些纹饰进行上色,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此外,围绕“车马出行”,该馆还设计了多款明信片,还有即将上线的“车马出行”微信表情包,富含多种生动有趣的楚文化符号。
《车马出行图》活化复原的背景
这幅中国最早的通景连环画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漆画最初是如何走进博物馆的?
据了解,1987年,为配合荆沙铁路的建设工作,考古学家对包山楚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规模最大的2号墓封土堆周长200米,封土至墓坑底部深18米。在清理了多达30万立方米的墓坑填土后,一座2000多年前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葬呈现在世人眼前。
根据出土的竹简记载:此墓的主人邵陀,是楚昭王的后裔。官居楚国左尹,是除了楚王、令尹之外的第三大官员。出土的1935件文物(不包含楚简),创造了许多中国之最:保存完好的龙凤彩绘棺、迄今发现最早的折叠式木床、独一无二的彩绘凤鸟双连杯(鸳鸯杯)、第一只毛笔等。在这些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中,有一件工艺精美的圆形彩绘漆奁,出土时器身已经残破,但绘于漆奁侧壁的图画生动地描绘了公元前5世纪楚国贵族出行的场景,引起了史学界和美术界的极大兴趣。考古学家根据画面内容将这件国宝称为《车马出行图》。
《车马出行图》为漆地油画,以毛笔绘制在一件直径28厘米、高10.8厘米的圆形漆奁上。奁是古人的日常生活用品,相当于今天的梳妆盒。这是先秦时期色彩最丰富的作品,使用了红、褐、黄、绿、赭、白、黑等色彩;采用了横向长卷式构图法,通过横向平移的视点,将一个大场景分成若干部分。由于没有落款与署名,我们无从知晓是哪位天才绘制的。
《车马出行图》以透视关系将26个人、4乘车、10匹马、5棵树、9只雁、2只狗和1头猪合理布局在一幅长87.4厘米、高5.2厘米的画面中,人物大小有序、布局十分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