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文学大奖揭晓:更多佳作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4021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多项文学大奖揭晓:更多佳作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4021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多项文学大奖揭晓:更多佳作讲好中国故事

2018-04-19 17:09 |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这是一个生机勃发的季节,在这个春天里,有许多作家带着他们的优秀作品通过评奖进入大众关注的视野,他们关注着生活的变化、社会的变迁,用手中的笔记录着神州大地越来越多生动精彩、催人奋进的好故事。

  短篇小说韵味悠长

  近日,在汪曾祺的故乡江苏高邮,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颁布,这个奖项旨在鼓励国内文坛短篇小说创作,而此次获奖的八部作品均以短小的篇幅折射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和思想境界,尤其在现实题材创作方面既巧妙地一针见血,又不那么愤世嫉俗,显得韵味悠长。此次获奖的作品包括苏童的《万用表》、艾伟的《小满》、范小青的《碎片》、黄蓓佳的《万家亲友团》、晓苏的《三个乞丐》、付秀莹的《找小瑞》、朱辉的《绝对星等》和黄咏梅的《病鱼》。

  著名作家苏童的获奖作品《万用表》,描写转型中的社会和成长中的人,是如何变成共同体又如何走向悖论的。他说:“每个人与他人都有牵连,一个被你遗忘的人,可能需要你对他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基于此,苏童把小说的创作归结为生活的馈赠,作家就是选择用文字把它们表达出来。

  “70后”作家代表黄咏梅获奖的作品是《病鱼》。她跳出了同时代作家热衷的时尚写作、身体写作、欲望书写,以一种异质的眼光关注社会的边缘人、时代的异质者,将自己的视点放在了日常人生、世道人心、情怀梦想,在普通的常态生活中传达出丰富的人性、诗性的情怀与俗世的温暖。

  女作家范小青的短篇小说《碎片》讲述了都市里遍地是热闹而孤寂的灵魂,来来往往的行人,不过是生命中的游客,越热闹越冷清。生命无需过多陪衬,需要的仅是一种陪伴。

  黄蓓佳的获奖小说《万家亲友团》较为敏锐地书写了当下社会以微信和微信群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所引发的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揭示了这些变化对伦理关系的影响与冲击,表达了作家的关切与隐忧。作品的人物塑造真切生动,各富性格基础,两相对照,因此显得愈加分明,从而也为故事的发展特别是结尾的突转奠定了可靠的性格逻辑,颇为合理。

  晓苏的获奖小说《三个乞丐》是一篇没有结论、没有结果、没有结局的小说。对于走村串户的那三个乞丐似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文中人物有种种猜测,作者却没有倾向于任何一方,她想用这种方式表现对人性的正视与尊重。

  文学阵地星光璀璨

  2018年是纯文学的重要阵地——《十月》杂志创刊40周年,4月14日,新一届“十月文学奖”刚刚揭晓。

  “十月文学奖”是新时期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奖项之一,同时也是海内外了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窗口,近40年来通过《十月》这本杂志和这个奖项,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每次奖项公布也是一次展示文坛创作成果的盛会。

  获得长篇小说奖的作品一部是任晓雯的《好人宋没用》,讲一位出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苏北女人在上海为生存忍辱负重、艰苦打拼的故事,细腻而纯粹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沉溺于纷繁细碎的烦恼中,而无暇远眺老上海光鲜的城市天际线。另一部毫无争议地颁给了刚刚过世的作家红柯和他的长篇小说《太阳深处的火焰》,在西域罗布荒原与陕西关中交汇碰撞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与文化,碰撞出一段炽热的爱情,也投射出逐火者永远火热的背影。

  曾获得“老舍文学奖”的北京作家宁肯凭借《中关村笔记》获得“特别奖”,作品以人物为经纬,直面中关村崛起这一宏大的历史现实,仿佛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国家崛起历程的一个缩影,令读者心旌荡漾。

  马原创作的《谷神屋的贝马》获中篇小说奖,正如授奖辞所言,现实在他笔底意味深邃,神秘莫测,而神话却闪烁着现世的光芒,让人感同身受。同获中篇小说奖的还有严歌苓《你触碰了我》和胡性能《生死课》,前者是电影《芳华》的原著,亦具有浓厚的个人自传色彩;后者虽选取了殓葬行业这一特殊行业,却写出了温暖的生活底色。

  短篇小说奖获得者迟子健的《最短的白日》以短小的篇幅,讲述一个人在抵达故乡的瞬间,隐喻出一个中年男人庸常忙碌却耐人寻味的人生。小说虽短,十分耐读。另外一部获奖短篇小说是叶舟的《兄弟我》。

  散文奖颁给了刘庆邦的《陪护母亲日记》和余华的《爸爸出差时》,胡弦的诗歌《蝴蝶与北风》和树才的诗歌《叹息》分别获得诗歌奖。

  新生力量快速成长

  近些年,中国文坛十分重视对新生力量的挖掘和鼓励,并设立了不少奖项,这些年轻的面孔是中国文学生生不息的希望。

  已经举办过四届的“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奖,今年改名为“人民文学·紫金之星”奖,此次挖掘出蒋峰、彭扬、叶迟、董夏青青、崔君、葛小明、师飞、董玉方、熊芳等11位青年作家分获各类奖项,他们的作品虽然尚显稚嫩,却已经显露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同龄作家中显露出不同凡响的写作实力与思想。

  从《维以不永伤》到《白色流淌一片》,此次获得中篇小说奖的蒋峰有多部作品收到业内广泛关注。他生于1983年,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踏上文学之路,他多年来坚守着自己的文学理想,同时寻求着新的文学超越,较早地走出自传性的校园文学桎梏,较早地在个人化书写中负载更多的社会内容。

  彭扬也是位80后作家,他成名较早,曾被称为“天才少年”,多次获得“老舍文学奖”“春天文学奖”等各类纯文学奖项的年轻作家,尤为可贵的是,他在写作中表现出的介入现实和忧思社会的姿态,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饱满的生活气息与鲜活的时代气韵,他在写小说《醒来的村庄》时说:“一个青年作家如果不了解农村,就不可能了解中国。”

  在同龄作家中,董夏青青成熟大气的文学风格和对“坚硬”题材的把握能力,令人印象深刻。《特恰里特山下》仿佛一首当代的“边塞诗”,闪着金属的光泽,泛着边地的寒气。写出了当代军人在极限坏境中,生活的艰辛与坚忍,内心的困顿与挣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撕扯与张力。

  此次获得诗歌奖项的秦三澍是一位90后诗人,但他直接越过了青春期的浪漫抒情,通过对中外诗歌养分的广泛汲取,形成了自己内敛老到的诗风。他的诗《过龙女湖心洲》宛如春天一道瑰丽的霞光。

  “万松浦文学新人奖”同样旨在挖掘和奖掖文学新人,今年已经是第九届,刘玉栋、谢国兵、张华亭、嫩江洪波、牟海静、张型锋六位作者分获小说、散文、诗歌奖,他们的作品大都含而不露,于素朴中自有一股打动人心的力量,同时他们追求新思维、新境界,带着时代的新锐之气扑面而来。

  悬疑文学征途漫漫

  近日,备受瞩目的首届世界华语悬疑文学大赛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颁奖,令人遗憾的是超长篇、长篇、中短篇和剧本四个单元的评选中,超长篇与剧本类金奖空缺。

  最近几年来,国内悬疑文化市场前景大好。《盗墓笔记》《鬼吹灯》等原创小说纷纷改编成电影,俘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与观众口碑。2017年7月,由悬疑作家蔡骏参与编剧的电影《京城81号Ⅱ》上映,最终获得超过2亿元的票房;《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等优秀网剧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但与此同时,悬疑文学创作却远未能紧跟形势,好的悬疑文学作品甚至成为“稀缺品”。此次大赛之所以多项金奖空缺,在评委看来,“投稿的作者中成熟的中生代作家较少。大赛作品中奇思妙想的故事很多,反映现实社会的故事较少;结构合理的作品很多,打破常规的作品较少。”可见,尽管悬疑文学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但更需要基于现实与生活接轨的创作功力。

  此次超长篇单元唯一的银奖获得作品为《青叶灵异事务所》,作者为库奇奇,故事基于一个真实生活中的旧小区搬迁办公室而诞生,长期占据各类榜单前茅,引起了“青叶事务所热”。作者没有落入“装神弄鬼”的窠臼,而是结合了真实生活中旧小区搬迁情节,生发出许多细节。比如,主人公打听一家空置许久的住户,“去房管所调资料查产权人,但房屋从未有过交易记录和数据,翻老档案也已污损,看不清屋主”,类似这样的描写真实可感,令许多读者都忍不住纷纷跟帖“出谋划策”。铜奖为《升棺发财》和《驭房有术》分别获得。

  在同样金奖空缺的剧本单元,获得银奖的作品《神捕留名》出自台湾作者九祐·姬吹雪。获奖的理由是有很强烈的时代背景与人物性格的冲突感,人物的现实基础很好。获得铜奖的是《荒芜乐园》。

  获得长篇小说银奖的《野兽之河》是一部比较成熟的悬疑文学作品,兼具文学性和想象力,其作者铁头已经出版过多部悬疑小说。

  获得中短篇金奖的作品《沉沦》是本次大赛唯一一项金奖作品,其作者温如虽然是第一次进行小说创作,但作品在有限的空间和体量中,构建了精细的结构,融合更加凝炼的叙事,因此更见功力。获得银奖的作品是《疯人手记》,铜奖则颁给《传播》和《失忆人》两部作品。

  新生代作家金子息创作的中短篇悬疑小说《梵高的囚徒》,获得中短篇最具潜力奖。作品讲述了一个艺术大背景下有关偷画贼与女画家的故事。作品悬念铺设精彩纷呈,情节设计巧妙,让读者步步深入,有极强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最后在结局部分的反转让读者感觉出乎意料。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