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线上展览的“变”与“不变” 文化热讯-文化 曹淑杰 313695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博物馆线上展览的“变”与“不变” 文化热讯-文化 曹淑杰 313695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化热讯

博物馆线上展览的“变”与“不变”

2020-05-22 14:13 | 来源: 长春日报

  吉林省博物院微视线上首播观展人数突破20万、伪满皇宫博物院官网线上观展最高日访问量超10万、长春文庙博物馆抖音直播试水……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云端”绽放,观众在“不方便”去现场看展览的日子里,通过“云”上观展“解渴”,以满足公共文化需求。 

  “云”上展览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 

  线上展览并非是疫情之下仓促而生的产物。早在疫情前,省内大多文博机构的官方网站就已开设了线上展览内容。2017年4月由省文化厅、文物局策划的吉林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开启运行,此平台遴选了我省12家博物馆的精品展览和国家级文物,进行了数字化信息采集并虚拟重建。可见,“云”上展览是有备而来。 

  “省内各大博物馆比较有代表性的线上展览我都看过,形式上挺新颖的,但在内容上与线下实物展览区别不大。”资深“文博迷”魏彬先生的感受道出了疫情前省内各大博物馆对其线上展览的基本定位。 

  岁月静好时,大多数博物馆的运营重点在线下,线上展览更多是作为丰富展览形式的有效补充,可谓“锦上添花”。可在疫情突发后,线下文博机构不得不限流开放,甚至关闭,线上系统已悄悄挑起公共文化展示的“大梁”,扮演起“雪中送炭”的角色,其受关注程度达到空前。 

  近日,省博物院“白山松水的记忆”微视线上展首播,78分钟参观人数突破20万;今年年初以来,275万人通过线上方式访问伪满皇宫博物院官网、官方微信平台、文物全息展示平台等,访问数量接近去年同期的40倍;今年,长春文庙博物馆VR全景展示、传统节日线上公益文化活动、国学大讲堂线上讲座等的观众浏览量创历史新高…… 

  这些数字都在说明,观众对“云”上观展形式的认可与了解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 

  常态化“云”上展览有众多优势 

  很多参观者对线上观展的快捷方便,不拘于时间、空间限制的优点称赞有加,观众辛威女士说,“平时工作忙,没有大块时间去博物馆看现场展览,线上观展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可以随时随地走入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博物馆进行参观,既降低了参观成本,又避免了错过热门展览的遗憾。” 

  不仅如此,线上展览在参观体验感受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它的超高清分辨率帮助观众突破肉眼的限制,排除围栏、橱窗等阻隔,拉近了人与物之间的距离。“这种靠得近、看得真、听得清的线上观展模式给我带来了极大舒适感。”署名“修齐治平”的网友在观看完长春文庙博物馆抖音直播后如是说。 

  深耕内涵方能拨“云”见谛 

  线上观展作为疫情期间一种被动的选择,在线下博物馆全面开放后,是否还会成为未来观展的主流方式呢? 

  通过对省内多家博物馆线上内容的浏览,记者发现,大多博物馆线上展览内容和线下内容大体一致,呈现的大多是线下展览的精品部分;线下的一般展览在线上也同样平淡无奇,甚至缺失。 

  “常态化下的线上展览不能满足于只做线下展览的翻版,而要主动求变,透过简单的、表面的‘云’形式,去挖掘‘云’背后的真正优势,深耕细作、布局长远。”长春文庙博物馆副馆长王洪源表示,在VR呈现、信息科技思维导入、机器人技术应用等方面,国内一些先进地区的博物馆正在向高端数字化领域蜕变。比如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国内一些前沿的博物馆,已经很好地将先进通信技术与线上展览有机结合,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方面先行一步。 

  “‘云’上展览还将衍生出数字博物馆的‘云’教育,我国普惠性的公共教育是刚需,数字博物馆在‘云’教育方面也将大有作为。”王洪源说,科技进步瞬息万变,5G时代和互联网+给线上博物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但只要顺应时代发展和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这条不变的定律去探索,线上展览一定大有作为。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