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秋沙鸭:长白山的国宝鸭 文化热讯-文化 曹淑杰 353264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中华秋沙鸭:长白山的国宝鸭 文化热讯-文化 曹淑杰 353264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化热讯

中华秋沙鸭:长白山的国宝鸭

2022-03-10 09:23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中华秋沙鸭-陈凤华-手绘.jpg

头顶“梳着”冠羽是中华秋沙鸭特有的标志。陈凤华 绘

  但凡动物,或者植物,名字前缀加上“中华”二字,物种便与众不同,且中国版图稀少或仅有,中华秋沙鸭即是如此。中华秋沙鸭是英国人哥尔德在中国境内发现的鸭科物种,因鸭的头顶“梳着”冠羽,如同古代官帽上的花翎,富贵,大气,有些咄咄逼人的气势,且这种鸭在中国境内发现,便在秋沙鸭前面加上“中华”。

  因为数量稀少,因为冠羽特有的标志,为此,昵称颇多,譬如,会飞的中队长,水中大熊猫,会上树的鸭子……每一个别称都蕴藏着故事,且都与它的特点相关,它的特性相连。

  2019年深秋,我随中华秋沙鸭迁徙调查组南行抵达江南后,听到那里的鸟友用昵称呼它唤它,听罢好亲切,好温馨。湖南喊它“中秋”,河南呼它“国鸭”,于我而言,因为喜欢,死心塌地地被它“迷惑”,便更加喜欢“国鸭”这个美称。与此同时,我还唤它为“国宝鸭”“宝贝鸭”。如此可见,因为可爱,昵称便多起来。

  雄性国宝鸭当属“美男子”,雌性国宝鸭可谓“俏姑娘”,雌雄鸭之美,从冠羽,从眼神,从体态……处处皆可彰显;国宝鸭红色的喙如一面小旗帜,尤其初春的冰雪河面,这抹红绝对是亮点;冠羽高高挺立在头顶,个性呈现,助推它成为秋沙鸭中的王者。国宝鸭春天归来到长白山繁殖,深秋领着鸭宝宝迁徙去南方度过冬天。它们不仅是水域捕鱼的高手,还是天空中飞翔的先锋。最抢眼球处,国宝鸭在十几米高的树巢里安家,孵化的鸭宝从高高的树洞中跳出,这一跳开启了鸭宝宝的生命之旅。

  飞翔的国宝鸭-陈凤华.jpg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宝鸭营造了贵族的家园。陈凤华绘

  如今,国宝鸭数量屈指可数,中国境内的“国鸭”大多数在长白山区域繁殖。凡是国宝鸭栖息之地,生态环境必优良,山清水秀是标配,负氧离子极其高,这些也只是指标,而自然保护才是真正的硬件。所以,国宝鸭承担起 “生态试纸”和“活体探测仪”的功能。长白山因“国宝鸭 ”的繁殖,在诸多光环中又增加一道亮彩;国宝鸭因自然保护的推进,可以无忧无虑地在长白山水域“安居乐业”。

  虽然国鸭是世界濒危物种,全球都在减少的当下,长白山区域的种群数量却逐年递增,这是一个很神奇很有趣的问题,为何会是这样呢?

  那便是自然生态保护的杰作和见证。

  国宝鸭很挑剔,且有种高傲的贵族气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宝鸭营造了贵族的家园。对于候鸟,春来秋走,皆为过客,家是流动的驿站。早些年砍伐毁掉许多适合国宝鸭孵化的老青杨,国鸭无处安家,便无法孵化……燃眉之急,这里的专家们亲自动手,为国宝鸭建造人工产房和育婴室。此后,国鸭便在“别墅”般的产房中孕育下一代。

  鸭宝宝跳巢后,它们生活的河流常常食物紧缺,这时,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也伸出援助之手,买来鱼儿供养鸭妈妈和它的宝宝们享用。鸭宝宝能够顺利长大,自然保护区功不可没。吃水不忘挖井人,国宝鸭知道幸福的源头。每年下雪后不情愿迁徙离开,待春天的笛声吹响,便迫不及待飞回长白山家园。

  鸭妈妈领着鸭宝宝们开始在水面集训-手绘-陈凤华.jpg

鸭妈妈领着鸭宝宝们开始在水面集训。陈凤华绘

  春天长白山区初融的水面上,一对对国宝鸭在谈情说爱,在孕育下一代,幸福伴随暖风在河道漫溢;夏天、碧波绿水中,畅游一群群鸭宝宝,暖风徜徉的水面成了幼稚园,快乐的鸭宝宝自由自在地成长;秋天层林尽染时,鸭妈妈领着鸭宝宝们开始在水面集训,水面成了练飞的操场,每一个鸭宝宝都是学员,它们要练就一双强劲的翅膀,为迁徙飞翔锤炼真本事。在长白山雪花飞舞后,鸭爸爸和鸭妈妈领着鸭宝宝们开启生命的第一次迁徙。

  在万千岁月流转中,国宝鸭记住长白山的家园,这里的舒适,这里的热情,这里的清秀,无疑都是国宝鸭挚爱这里的理由,这些也是游客喜欢这里的缘由。国宝鸭绝世的气质,在山水之间,散发着远古之美,徜徉着惊艳之姿。一股超强的魔力,在每一个人与它对视中,都会情不自禁迷恋上国宝鸭,且爱得彻底,便会死心塌地臣服在它生活之都,只为看看它。哪怕时间短暂,似乎也了却心底的那份惦念。每一次抵达长白山下,其目的就是赶赴一场与国宝鸭的约会。

  给鱼儿最好的水,给鸟类最好的空气,给野兽最好的森林,长白山是国宝鸭的祖国,也是这座山中百姓的祖国,保护好自然,就是保护好人与自然的祖国。长白山,因为国宝鸭的安居,成为我心中痴念的山峰,我心中迷醉的祖国。

作家陈凤华.jpg

      作家简介:陈凤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瀚海情书》、纪实文学集《守护大山的人》、儿童文学《长白山下是我家》。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