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找到最合适的作者?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3700425
怎么找到最合适的作者? 文化热讯-关东文脉 曹淑杰 370042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化热讯

怎么找到最合适的作者?

2023-03-17 08:51 | 来源: 文艺报

    30多年前,我进入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时,时已年近七旬的编辑室主任陈邦炎先生对我说,做编辑就要抓住名家名作。在此后的编辑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名家名作对于出版社的重要性。但是,发现并拿到现成的名家名作或未来的名家名作的出版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求编辑首先要有发现的眼力、沟通的能力,要依靠出版社的实力和品牌,有时起决定作用的还有机遇。所以,做编辑时,虽然始终把名家名作作为选题追求的目标,但日常工作中的选题策划还是以出版社的专业方向、品牌特色和读者需求为主,在此基础上努力打造名家名作。

  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整理出版中国古代典籍著称,尤以文学典籍为重,其标志性的出版物便是《中国古典文学丛书》。这套丛书收录《诗经》《楚辞》以降的中国古典文学传世作品的整理本,其中整理者不少是名家大师,如瞿蜕园、夏承焘、龙榆生、邓广铭、钱仲联等,原作和整理本都堪称名家名作。由于这套丛书学术含量高,对整理者的学术水平要求也高,所以整理者寻找不易,以致有一些重要作品的整理本暂时还是空白。我担任编辑室主任时,负责这套丛书的选题开发,努力寻找整理者,以填补空白。当时丛书中还缺少欧阳修、李清照等重要作家的文集整理本。李清照集已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王仲闻校注的《李清照集校注》,以搜罗广泛、考证谨严、注释详明著称。欧阳修集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李逸安标点的《欧阳修全集》。我们策划选题时,一直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要求,因此要求新整理的李清照集能后出转精,欧阳修集要有笺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徐培均曾师从词学大家龙榆生,在我社出版过专著《李清照》,整理出版了宋代词人秦观的《淮海集笺注》和《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对李清照和词学有深入的研究,又有古籍整理的经验,是整理李清照集的理想人选。徐先生与我很熟悉,他长期担任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我也长期在学会兼职,来往密切。于是我动员他做李清照集。他开始还有顾虑,担心有王仲闻的整理本珠玉在前,没有能力超过。我建议他从校本、注释、史料考证等方面多下功夫。徐先生考虑后,接受了稿约。他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努力寻找更好的版本,承日本学者相助,找到日藏钞《汲古阁未刻词》本《漱玉词》、日藏清汪玢辑《漱玉词汇钞》,以及上海图书馆藏清沈瑾钞《漱玉词》,而这三种版本都是王仲闻未曾寓目的。徐先生的《李清照集笺注》便以《汲古阁未刻词》本为底本,校以汪玢辑本、沈瑾钞本等,同时对作品尽可能作了考证编年,并附新撰《李清照年谱》等。2002年,《李清照集笺注》出版,得到许多专家的好评,王运熙先生誉之为“迄今为止同类著作中材料最齐备、考证最细致的著作”。徐先生精益求精,10年后又作了两次修订。初版20年来,该书各种版次包括平装本、精装本、典藏本等共印了33次49450册。洪本健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与我在宋代文学学会年会等经常见面。他曾著有《醉翁的世界——欧阳修评传》,辑录《欧阳修资料汇编》,对欧阳修及其作品深有研究。我约他做《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他表示为难,谦虚地说自己没有做过古籍整理,怕做不好。我就鼓励他慢慢来,不约定交稿时间,愿意等他做好,并与他一起确定以《四部丛刊》周必大刻本《欧阳文忠公集》为底本。他后来也得到日本学者相助,以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藏南宋本《欧阳文忠公集》为主要参校本,纠正了不少纰漏疏误,保证了本书的校勘质量。2009年《欧阳修诗文集校笺》出版,也得到许多专家的好评。这部180万字繁体竖排的厚重的古籍整理本,十多年来也印了16次共14400册。上述两种整理本现在也成了名家名作。

  中国古典文学宝库虽然琳琅满目,但成为出版热点的也不过是唐宋诗词、《古文观止》、明清四大小说等品种。如何扩大选题范围,开发更多的精品力作,也成为我长期探索的重点。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图书市场上《菜根谈》《呻吟语》等明清小品读物逐渐出现并受到读者欢迎,但是不少不标版本也没有校注。我觉得应该有一套按照古籍整理的要求、对每种作品作校注的明清小品丛书。于是,我提出了《明清小品丛刊》的选题,从众多的明清小品著作中选了20种,分为8册。选题通过后,就开始寻找作者,当然还是在自己熟悉的学术圈里找。金性尧是我社老编辑,上世纪30年代走上文坛,写过关于《浮生六记》的文章,我就请他指导其掌珠金文男从事《浮生六记(外三种)》的校注。江巨荣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师从戏曲研究大家赵景深,对中国古代戏曲等有精湛的研究,我请他担纲校注清代戏剧家李渔的名作《闲情偶寄》。夏咸淳也是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对明代文学家张岱深有研究,在我社出版过他辑校的《张岱诗文集》,于是请他担纲校注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两种。李金堂是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的教师,曾向我社投稿他编校的清初文学家余怀的《余怀全集》,整理质量不错,于是请他校注余怀的《板桥杂记(外一种)》。吴承学、黄仁生、孙小力、罗立刚都是我熟悉的中青年学者,都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吴承学当时已任教中山大学,刚出版了专著《晚明小品研究》,于是我去函约请他担纲校注《呻吟语菜根谈》两种。黄仁生在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出版过他辑校的《江盈科集》,就请他校注江盈科的《雪涛小说(外四种)》,孙小力、罗立刚当时都在上海大学任教,分别承担了《帝京景物略》和《小窗幽记(外二种)》的校注。如今他们四位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名家。首批四册于2000年5月出版,首印5000册,第二年7月前又出版4册。这套书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此后每一两年就重版一次,截至2022年,都达到或超过了10次。其中《浮生六记(外三种)》已印刷17次共119300册,《闲情偶寄》已印刷16次共78200册,《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已印刷15次共79200册,《小窗幽记(外二种)》已印刷14次共49200册,《板桥杂记(外一种)》已印刷13次共39400册。这套丛书也已成为常销书,其影响也日益显现,丛书后来又增补了新的品种;同时,为适应新的读者需求,有的品种还请原校注者推出了译注版,如金文男撰写了《浮生六记译注》。

  30多年的编辑生涯,策划编辑出版的图书数以百计,甘苦得失难以诉说,就选题策划来说,找准作者是策划后的首要,也是选题成功的关键。(高克勤)

来源:文艺报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