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世成版画:刻刀里的美丽世界 写意•翰墨丹青-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5431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季世成版画:刻刀里的美丽世界 写意•翰墨丹青-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5431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写意•翰墨丹青

季世成版画:刻刀里的美丽世界

2018-05-14 14:14 | 来源: 吉林日报

  画家季世成近照

  天边

  独步狐狸屯

  稻子熟了

  季世成艺术简历

  季世成,男,1957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吉林日报高级编辑。

  获奖:

  版画《稻子熟了》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奖提名奖(2014年)【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

  版画《岁月无声》获2011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观澜国际版画奖”(2011年)【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主办、观澜版画基地】

  版画《雪后料草沟》获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铜奖(2009年)【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

  版画《黑云·秋作》获第13届全国版画展银奖(1996年)。【中国美协主办】

  版画《深秋·梦呓》获第14届全国版画展铜奖(1998年)。【中国美协主办】

  版画《生命的回旋》获第9届全国版画展优秀作品奖(1986年)。【中国美协主办】

  参展:

  版画《天边》入选2015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2015年)

  版画《通往白山路》入选第二十届全国版画展(2014年)

  版画《坡地》入选2013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2013年)

  版画《记忆中的老屋》入选第十九届全国版画展(2012年)

  版画《烟地》、《中黄·八月》、《日入而息》、《与我同行》分别入选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版画《向日葵》、《中黄·八月》、《延边印象》、《三人行》、《玄腾》、《山日随人归》分别入选第10届、第11届、第12届、第15届、第17届、第18届全国版画展。

  版画《黑云秋作》参加“中国百年版画”展,并入典《中国百年版画》画集。

  版画《日入而息》入选日本高知第五届国际版画展,并参加“北京国际版画双年展”。

  收藏:

  版画《雪后料草沟》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收藏;版画《独步狐狸屯》上海美术馆收藏;版画《山日随人归》浙江美术馆收藏;版画《三人行》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

  季世成从1986年开始涉足版画,他早期的作品《黑云秋作》、《红马》、《日入而息》、《山日随人归》、《开镰》、《牧归》等,摄取人们的生存状态,讴歌乡土牧歌之美。《久住樊笼》、《惊异》、《与我同行》、《流光追梦》等,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另一个侧面的感悟、变异、迷茫、忧患。他说“这些作品是有感而发,是在阅读了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沃林格尔的《抽象与移情》、詹姆斯的《视觉原理》等大量书籍后,感悟视觉艺术规律,探索绘画内在视觉合理性,掌握画面气场的实践中,留下的凹凸轨迹。”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季世成的观念疾速转变,独辟新径,以鲜明的主体意识和独特的形式美感,将绘画中的形象、色彩、黑白、刀法、构成等要素挥洒自如,告别了往昔的单纯反映生活的单一化,践行了语式与语境的转换,其作品也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画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本来以表现手法见长,并被广泛认可的季世成,不料却反其常规,转而热衷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从2008年开始,接连推出《雪后料草沟》、《散淡时光》、《记忆中的老屋》、《独步狐狸屯》、《坡地》、《通往白山路》、《岁月无声》等,以安宁、静谧的画境,犹如作者徜徉其中,将人们带入现实版的童话世界。这画风大逆转的背后,应是作者剥离浮华万象,转向聚焦乡村生活的情感回归,迎来他创作生涯的第二个高峰期。

  这些画面的共同特点是:冬、静。正是作者以静态的心智,揭示人们精神境界的真善美。

  东北地处寒冷地带,一年之中有半年是冬季,那漫长的寒冬,漫漫冬夜,悠悠岁月,给那一方人民带来挥之不去的人生体验。在我的记忆中,能搜索出那“记忆中的老屋”里,挤满了邻里乡亲,嗑瓜子,打扑克,讲十里八乡的趣闻逸事,兼有古今中外的讲不完的故事。练就了东北人特有的智慧和语言能力。在那些以屯堡名为话题的画面里,一草一木,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入微。那熟悉的生活环境,令人倍感亲切。冬闲时的耕牛,随时吃着杂草,然后再倒嚼,一动不动,好像时光已凝固。漫长的寒冬,苦涩的生命体验,世世代代,锤炼了人们的耐力、意志力。

  善良的人们可以想象很久以来,在那一方土地上的人们,怎样地生活和劳作,怎样抗击外寇保家卫国,怎样建设和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演绎着命运史诗的绵绵交响!季世成在这些画面里,深深寄思乡愁、乡恋、乡情,寻找精神上的依托和凸显人性的张力。正是作者从平生体验中,发现了大美大爱的无处不在,又恰逢从浮躁风潮渐趋文化自觉的大气候,才使他找到了当下人文关怀的突破口,趟出一条新路。

  人性是美的本源。美,永远不会过时,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原动力,它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境界。艺术作品如果体现不出人性的美,不论是表现还是超写实、具象还是抽象,只要停留在反映的层面,便不可能高于生活,因为它没有给人们提供超越现实的启示和鼓励。当然,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有各种标准,不过有一点不容置疑,就是不能只看重形式,而忽视内涵,语言的功能在于表达特定的内涵,特定的语境也一定要体现在特定的语式之中。观念和形式是可以借鉴的,唯有美和情是无法复制的。季世成的艺术探索,在于艺术语言的节节攀升,美好画境的呈现,给人们留下了美的记忆和回味。

  最近,季世成在风景画的基础上,又推出一幅人物画。2014年入选全国美展的《稻子熟了》的语言特色,在于内在结构的严谨,从构思到表现,各个细节的精心设计,各种因素的调动,构成完美的语言链。这幅画的形象处理,不求鲜靓的展示效果,而取其生活化原型,一位在田间劳动的妇女,头发散乱,脸上的色彩像似罩上一层土,她身穿迷彩服,冷时能抵御风寒,热时又可以随时敞开;迷彩服上的纹理刻画的很具体,稻子是每一个籽粒都刻出来;一切形体和色调的转换,都是用刻刀完成的;主人公颈部的围巾绕了好几圈,那是适应东北晚秋时节朝冷午热的需要;背景已是白雪皑皑的深秋;这一切寒冷的景象与主人公内心的炙热,形成强烈的对比。人们常用画龙点睛来赞美画中的神来之笔,《稻子熟了》却不然,主人公俯视的双眼,遮住眼球,夸大了笑的表情,两颊的笑肌拉到极限,那是情不自禁的笑、无声的笑,可以想象这发自内心的笑一定暗喻前因后果的潜台词,如此类似戏剧以行为过程塑造人物的手法,将人们引向文学性穿越时空的解读。假如追朔这语言表达的内蕴,可以认为是土地主人的身份。农民们一年四季都要精打细算,年复一年,都与他们的生计攸关,这与以前在生产队时期自己做不了主,出工不出力,生活窘迫的往昔大不一样。不久前热播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老农民》,叙述了农民们六十年的命运史,以历史的沉重和悲壮,带给人们多方面的感悟。《稻子熟了》的主题思想和创新的价值,在于它触及了我们时代的旋律。

  季世成在艺术上的两度转型,使他的艺术和思想愈加成熟,其背后有强力支撑。

  他有很好的绘画功底,形象、色彩、构图,都能运用的得心应手,拥有驾驭不同画面的能力;

  他将版画语言与色彩语言融为一体,又保持各自的特性,将绝版画的技巧发挥到极致;

  他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语言都是有的放矢,恪守原创的规范,绝不沿用已有的;

  他的作品游弋于写实与写意、具象与抽象之间,认同民族文化血缘,崇尚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

  他关注现实,关注人性和生命体验,寻求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深度契合;他涉猎中外艺术,丰富修养,研究艺术规律,修炼画外之功。

  季世成一直职守报社美编工作,悄然沉浸在他的艺术世界,与人对话,与世界对话,书写属于自己的书。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命运大转折的时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进程,始终沿着救国救民(爱国爱民)的生命线前行。艺术精品的创新和价值,在于放在历史的进程中验证。我从季世成的作品中,读出了时代的回声,令我欣慰和钦佩。

  苍天不负苦心人,我相信季世成的艺术潜力和张力,一定会有新的攀升和绽放!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