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文政:画在春城有生机 翰墨丹青-文化 曹淑杰 272591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龚文政:画在春城有生机 翰墨丹青-文化 曹淑杰 272591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翰墨丹青

龚文政:画在春城有生机

2018-09-11 08:54 | 来源: 吉林日报

  龚文政国画作品《山居图》获得“大美长白山”吉林省美术写生作品展二等奖。

  “我当时选择来长春,就是因为随手翻了翻地图册,偶然发现了有关长春的一些介绍。地图册里面说长春的森林覆盖率排在全国前列,我主要就是冲这个来的。虽然生活在城市里不能去追求‘泉石啸傲’‘猿鹤飞鸣’,但是我就是喜欢大森林的感觉,就像古人说的,‘眼前无非生机’,我在长春前前后后已经10年,如今扎根于此,愈发爱这座城。”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青年教师龚文政如是说。

  龚文政家乡在河南,上大学之前从未来过东北。高考填报志愿,他就这样在一本地图册的指引下报考了吉林大学,从此成为了一名东北人、长春人。2003年,龚文政考入吉林大学美术系绘画专业,在这里正式开启了他的艺术之旅。“其实当时社会对这类学科并不似今天这般认可,家里人当时也比较担心这个专业以后就业的方向会很窄,但是因为我实在是太爱画画了,我觉得我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于是就非常坚定地学了下来。”2007年,龚文政本科毕业,离开了长春,到别的城市工作去了。这期间,他做过杂志编辑,当过高校老师。“那段时间换了几个工作,工作都不轻松。不一定是工作量大,但就是觉得心里累得慌,总觉得生活缺少了点什么,并且缺少的是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东西。2009年,我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去旁听课程,试图重新回到画画的轨道上来。我做了一些努力,最后成功地回到了艺术之路上,也顺利地回到了我热爱的长春。”2012年,龚文政考上了吉林大学美术系的研究生,在中国画和书法艺术上继续深造。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龚文政通过吉林大学的招聘考试,成为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开始了一边创作、一边教学的教师工作。

  龚文政的画以水墨山水为主,以宋元文人画为师。“我现在主要还是在反复地画宋元作品。当今艺术圈的生态可谓眼花缭乱,什么样的作品都有。总体来看,百花齐放肯定是好事,大浪淘沙也是需要时间去检验的。不过作为高校的青年教师,我觉得我的路子还是正宗一些、传统一些比较好。创新固然应该是艺术家的追求,但是我现在年龄不大,资历尚浅,盲目创新恐怕只会出无源之水的东西来,贻笑大方事小,误人子弟事大。”除了画画,龚文政平时在书法上也下足了功夫。在诸体中,他尤喜隶书,勤学汉魏。他的字饱满丰润,神采外耀。龚文政说:“写字也好,画画也好,中国传统的东西,功夫都在表象之外,就是字外功夫、画外功夫。这个功夫,很大程度上是读书,读书是为了明理,理明了,写东西、画东西自然就会越来越顺手。古人说‘天地秘藏之理,泄而为文章,以文章浩瀚之气,发而为书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平时读古人文章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动笔书画的时间,希望能够有所收获吧。”

  龚文政在吉林大学给本科生上课已近3年,时间虽不长,但是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他上课从来不用电脑,不用幻灯片,不用大屏幕,从来就是靠黑板板书和现场示范来讲课。他的教案都是自己手写的,一本一册,一点一滴,颇为细心。他自己写的教案有的是摘录的著作经典,有的是自己的艺术心得,有的是创作的构图小稿,图文并茂,质朴而又丰富。“自己动笔写教案我感觉非常好,开讲之前我自己心里就很有底,有信心。并且这样写教案,每写一节,就是我自身的一次总结和提高,讲完了这节课,通过课堂上的教学互动,我对我所讲的内容往往有新发现,有新体会、新认识。而且,这样的课堂很鲜活、很生动,教学相长,学生听着不累,我讲得也起劲。讲完一课,下课之后我还可以回头补充或者修改我的教案,下个学期上同样的课程,我又有了新内容可以与学生们分享。”

  龚文政与学生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可谓亦师亦友。说到他的学生,龚文政说:“在我的眼中,这些学生从很多方面比我强很多。比如有的学生很有创新能力,对线条和色彩的把握很独到,我不及也。有的学生十分刻苦,把教室画室自习室当作寝室。我带过几个学生,从清晨画到深夜,几年来如一日,其恒心与毅力让我很感动,也很受教育。”龚文政对吉林大学的老前辈们尤其钦佩,他说:“吉林大学的教师队伍有着优良的传统,很多老教授已经退休了,还在坚持创作,身体力行,为艺术而燃烧着人生。有的老先生坚持写生风雨无阻,为了画好日出,经常凌晨三四点就出门了。有这些苍劲老树给我们这些稚嫩的树苗做榜样,我想我们也会成为他们——不仅创作的作品生机勃勃,我们的精气神、我们的行动本身,就是春城大地上的一派繁荣气象。”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图片)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