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是指流传于吉林省通化市等长白山区满族群众的一种刺绣技艺,因绣于枕头两头而得名。满族枕头顶刺绣题材多样、色彩艳丽、造型独特、内容吉祥喜庆,有“现代艺术之母”的美誉,是研究当年婚嫁习俗、色彩习俗、信仰习俗等文化习俗的重要史料,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历史渊源
满族刺绣是在生活于长白山区的满族先人能够植棉、养蚕、织造绸缎之后产生的。17世纪初,明末时建州女真时代,妇女只能织造麻布,至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1623年(天命8年)才开始派人学习织造蟒缎褂子。《李朝实录》记载当年努尔哈赤及诸将就穿有刺绣的“五彩龙纹”衣服。由于地理因素、民族因素等,使满族民间刺绣艺术在学习汉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产生了光彩夺目的枕头顶刺绣艺术。
穆桂英挂帅
工艺特点
长白山区满族的枕头是布缝的,称之布枕,两堵头要绣花、纳朵。它们品类繁多、绣工精道、流传普遍与汉族的枕头顶相比毫不逊色,这与满族的婚俗密切相关。当年长白山区满族人家的女孩要从小学习绣嫁妆,绣枕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至结婚前要绣十几对、甚至几十对枕头顶刺绣,要绷到一个苫布上,称之“枕头帘子”,由两人挑着从娘家抬到婆家,沿街展示,并挂在洞房最显眼的地方,任参加婚礼的亲朋品评。新婚后,炕琴之上整齐的被格,两侧一边四个枕头摞起来,枕头顶向外,五光十色,满室生辉。这枕头顶刺绣要作为亲朋、妯娌间的高贵礼物看待,从这可以看出满族枕头顶刺绣在满族妇女一生中的重要位置。
单出头
传承概述
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区通化市所属的东昌区、二道江区、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集安市以及白山、辽源两市所属的个别县(市)。
由于题材多样、色彩艳丽、造型独特、内容吉祥喜庆, 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素有“现代艺术之母”的美誉,2008年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