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传统古筝技艺,是由赵玉斋、赵登山师徒二人确立、源于山东古筝流派、 并以赵家嫡系传人为主要继承人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古筝技艺。它既是对山东筝派传统技法的传承,又在新的时期融合了新的地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古筝艺术风格。
山东筝派是在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主要流传于鲁西南的荷泽地区。近代山东筝派主要传承人张念胜于二十世纪初将山东筝派技艺带到吉林省,首次将山东古筝与东北民间艺术相结合。在其后的传承中,张念胜收徒樊西雨、张应易等,再传赵玉斋,再后传赵登山,直至赵登山1954年调入吉林省歌舞团,正式开创了古筝演奏技艺在吉林省传扬的新局面。
赵家传统古筝技艺主要流传于吉林省,并在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台湾省、日本、韩国等地有少量继承人。由于赵家传统古筝技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文化交流价值和审美价值。
赵家传统筝艺在继承山东传统古筝演奏技艺的同时,独创了一系列演奏技法,并以“音韵相合”、“以韵托声”、“以韵补声”为艺术宗旨,以对“韵”的把握与运用为艺术追求,还原出传统筝乐的独特魅力,发展成为独特的古筝艺术表现形式。
山东筝多为宫调式,以工尺谱记载,没有节拍和记号,学习时必须依靠师傅口传心授。受此限制,大多古曲已经失传。赵登山收集了大量濒临失传的山东筝曲,并将传统“公尺谱”系统翻译,修订成简谱,不仅再现了千古遗韵,更让这些古谱能传承下去。
赵氏古筝对传统古筝技艺的传承还表现在弹奏时主张用肉甲,或将义甲戴于肉甲之上,而不是将片甲戴于手指内侧。这样,弹奏者可以感受琴弦的微妙变化,进而控制弦的张力。另外,右手的抹、挑、拂,左手的按、点、揉、滑、颤等技法都是对传统古筝弹奏的继承。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赵氏古筝还独创了双手相继弹筝、左手和弦、左手分指等多种独特技法。讲求在一根琴弦上用左手按、点、揉、滑、颤出不同音韵。赵登山说,过去演奏,左手是不允许过来帮忙的,不能过来弹,只能揉弦,赵玉斋先生他的《庆丰年》创作了把左手就移过来了,能双手弹和弦。
赵家传统筝艺反映出以形传神重神韵,以物写心重人格美、意境美,以学求悟重妙悟的审美观,并通过妙悟达到“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的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