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芒种||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吉林非遗-文化 曹淑杰 289272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今日芒种||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吉林非遗-文化 曹淑杰 289272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吉林非遗

今日芒种||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2019-06-06 08:45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QQ截图20190606085720.jpg

  6月6日,是我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时。《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来了,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物候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QQ截图20190606085705.jpg

  芒种农俗

  祭花神

  芒种是非常重要、忙碌的时节,但也并非人人农忙,不需要农忙的人会“祭花神”,芒种时节群芳摇落,花事尽了、花神退位,人们祭祀花神以示感激,并祈求来年再相会。如曹雪芹这样描写“祭花神”:

  “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从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煮青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挂艾草

  如果你生活在农村,那么应该就知道艾草是一种到处都能找到的植物,而且它又有驱赶蚊虫的作用。到了天气炎热的五月,细菌滋生的厉害,就是艾草出动的时候了。

  人们会把艾草从田里割回来,然后摆放在自家的门口,还有些人会把艾草晒干,然后点燃,在屋子里转上一周,蚊虫也会被驱赶走。

  因为芒种和端午两个节气距离的比较近,所以很多习俗是比较类似的,比如就是挂艾草的这个习惯。芒种和端午过去之后,就是真正的夏天了。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

  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诗词

QQ截图20190606085809.jpg

  《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陆游这首诗描写了芒种来临时,家家户户农忙的景象。“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生动反映芒种时节播种谷类、收割麦类的景象。诗人自嘲是一个懒惰的人,整天躺在床上,年纪大了,头发也懒得打理,最爱下雨时的这一抹清凉。

  《梅雨五绝》

  【宋】范成大

  梅雨暂收斜照明,去年无此一日晴。

  忽思城东黄篾舫,卧听打鼓踏车声。

  芒种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

  这一天,梅雨停了阳光照射出来,范成大感慨道:去年梅雨时节,没有晴过一天。再想想那城东的黄篾船,那船上的人,睡觉时,定是听着雨打在船上的声音和踩踏车船上轮子的声音入眠的吧!

image.png

  《伊犁记事诗》

  【清】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伊犁在现在的新疆地区,被誉为“塞上江南”。这里的气候与其它地方大为不同。芒种过后,雪还不停,伊犁河边的草才刚长好。初生的小马步子都走不稳,还害怕有蛇从身旁飞过。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其三》

  【宋】范成大

  一庵湿蛰似龟藏,深夏暄寒未可常。

  昨日蒙絺今挟纩,莫嗔门外有炎凉。

  芒种过后,绵绵的下着雨,天气骤冷,诗人说,这深夏的寒凉太不正常,昨天还穿着单衣,今天,就换成了棉衣,没办法,谁让外面那么寒凉呢!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芒种来了,梅雨季节也来了,诗人赵师秀却过得十分闲适。正值黄梅时节,家家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上,青蛙处处鸣叫。时间已经过了午夜,朋友还没来,诗人百无聊赖地敲着棋子,震落了一旁的灯花。

  闲适怡然的夏日生活,相信是所有人的向往。

  《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今日芒种,螳螂也都应节而生了。彩云下面时不时飘过鴳鸟的身影。池塘里的莲花开了,炎热的风伴着暑日天气。大家见了面就问家里养的蚕和麦子收割得怎么样?夏日的农家,不就是这样吗?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首《观刈麦》描写了劳动者在夏日时不畏炎热,辛勤劳作的画面。诗人对于自己没有亲自劳动却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感到十分愧疚。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生动再现了劳动者面对炎热的天气,坚持收割,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无比珍惜这夏日,因为这是他们的收获,是他们生存的来源,生活,在什么时候都不容易!

  芒种养生

  芒种节气前后,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法通畅地发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所以,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种节气里不但要搞好雨期的田间管理,更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