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丨四季初始,万物迎新 吉林非遗-文化 曹淑杰 331169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立春丨四季初始,万物迎新 吉林非遗-文化 曹淑杰 331169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吉林非遗

立春丨四季初始,万物迎新

2021-02-03 08:36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北京时间2月3日22时59分,我们将迎来新一轮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春是四时之始,此后,万物归藏的冬季于此逐渐淡出,阳气升发的春季于此开始登台。

  立春由来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着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立春习俗

  立春习俗早在西周就已经形成,而且是由天子带头兴起的习俗。《礼记·月令》载:“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东郊。”上行下效,民间在这一天的活动自然更多、更丰富。再加上立春后,天气一天暖过一天,出门踏青、游春的活动更多起来了。

  1  咬春
  立春节气都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我国民间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这是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的草根端,则百事可做”,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2 迎春
    立春时“迎春”也是一项传统习俗。旧俗立春前一日由两名艺人顶冠饰带沿街高喊:“春来了”,就是传统的“报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3 打春
  “打春”,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春牛有纸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为“打春牛”,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赶紧耕种。

      4  躲春
  在传统的习俗中,立春这一天,人们是要躲春的。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

  立春养生

  “春”意味着万物“生长”,一年四季由此开始。专家认为,应早睡早起养护肝气,饮食适当吃点“甘”,同时注意膝盖足部的保暖。

  早睡早起以养肝

  春对应五行中的木,而肝属木,因而春气通肝,立春正是肝旺之时,早睡早起以养生。《黄帝内经》中提到“春三月,夜卧早起,逆之则伤肝”。夜间最好在晚上10点前上床准备睡眠,11点子午时左右熟睡,以养护肝气。

  情志调理要舒畅

  立春阳气上升,万物生长之际,要舒畅情志,宣达阳气。所谓怒则伤肝,要放平心态,保持心境恬淡平和,提醒自己不要急躁易怒。调理方法可以适当听些舒缓的音乐,勤于户外晒晒太阳,有助于情志舒畅。

  膝盖足部要保暖

  春天阳气升发,人体体表腠理开始打开,抵抗寒气的能力减弱。立春后,虽然气温开始上升,但“倒春寒”经常来袭,所以不要过早减掉冬衣,仍要注重保暖把阳气固护住,尤其是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群更应该谨慎。

  饮食调养宜清淡 

  饮食调养方面,考虑到春季护肝和阳气生发等特性,春季饮食调养宜清淡可口,忌油腻辛辣,应选择一些养肝、疏肝、健脾、理气的食物和药材。宜多吃小白菜、青椒、西红柿、胡萝卜、芹菜、卷心菜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

  立春诗词

《立春日禊亭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一到,白昼长,太阳暖,万物复苏,每个人也要开始新一年的规划。何妨把曾经习惯的年度计划按照节气来进行安排,随着节气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调控密码,唤醒曾经的感知,以饱满的热情来迎接新一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