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剪纸艺术的瑰宝:长白山满族剪纸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39659
世界剪纸艺术的瑰宝:长白山满族剪纸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3965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非遗

世界剪纸艺术的瑰宝:长白山满族剪纸

2024-04-16 14:05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2009年,吉林省长白山满族剪纸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独特类型。它是何以进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独特遗产类型的呢?


《长白山神》王纪_副本.jpg

《长白山神》王纪

  长白山满族剪纸充分展示了东北信仰文化的自然性、历史性与现代性,当然也充分释放出生命对未来文明的追求与渴望,以长白山满族剪纸中的大量具有原生态文化的作品来分析,它孕育了人们的理想、希望之光,这是人们用自己最美好的精神的情感所塑造出的信仰文化和理想之梦。

收藏.jpg

  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特别是汉族民间文化艺术界在以中原为正统的思想影响下,多数人对东北区域史,特别是东北区域文化史、文艺史、艺术史知之甚少,对于深深蕴含着人类文化之源——壮伟雄浑的东北大地上勤劳智慧和有自己完整女神,有自己完整信仰,有自己独立艺术门类的东北人民无疑是不正确的。我们的长白山满族剪纸已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吉林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剪纸,让世人看到了东北大地曾有过的文化,也看到了北方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中的不断的追求、创造,以及对人类文明和民族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满族女孩剪纸.jpg

冬天盘腿坐在炕上剪纸的女孩们  王纯信/摄

  长白山满族剪纸,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规律。

  题材的广泛性。满族是个擅长剪纸的民族,从前,满族的女人都是“拿剪子”的。从用途上看,满族的剪纸作品有为了装饰服装鞋帽、被枕帐幔等而产生的生活用品,有因长白山自然文化而产生的或有着明显的驱灾祈福含义的剪纸作品,有逢年节及人生大事为了装饰生活环境、烘托气氛的剪纸作品,还有为了娱乐、剪着玩的作品。因此,可以说,仅传统剪纸的题材就已颇为丰富,举凡天上的神,地上的山川河流动物植物人物……可谓无所不包。 


《嬷嬷人》倪友芝_副本.jpg

《嬷嬷人》倪友芝

  原真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性。最初满族认为白色剪纸为贵,并认定白色为吉祥。太阳、月亮、星光,都是白色。白,是自然的本色。白色的天然、淡雅、融合都代表了人类求企生存的愿望。因此,满族先民崇尚白色。他们选取的桦树皮、白板兽皮、苞米叶等剪纸材料,都是白色,这些作品无论是在思想性还是在艺术特征上都来自于人类认识自然时的一种原真思想,是十分珍贵的原色的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在利用物质材料的颜色选择上充分透露出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信仰。


《祭祖》倪友芝

  在一些大的族人祭祀活动中,剪纸出现的人物多为站立状,而且是正面站立。这也是长白山满族剪纸的重要特点。站立剪纸,接近生活本身。如嬷嬷人,还有一些神偶,站立者又都是旗人装束,动物的身上也不打毛,线条简洁。让一种粗犷的生活气息直接表达出来。这样的“剪纸”其实能把生活与自然的生活和劳作场面表现在一个画面上,是一种“活态”的剪纸,甚至能动,能组装。突破了剪纸的单面表述法。长白山满族剪纸有时也会采用香头烧、灯烟熏等手法,去体现真感的生活和活态的自然。

  凝聚着古朴庄重的自然和民俗信仰。满族先民千百年来生活在白山黑水和松花江岸边,他们走入大山和江河去向大自然索取,他们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生活。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一定要尊重自然,尊重和敬仰那些山林和江河中的神祖。这些观念成为长白山满族剪纸最初蕴含着的观念,也是一些牢固的观念,始终贯穿于剪纸作品中。同时,剪纸作品也起着传承这些观念的作用。在这类作品的内容上,大部分都是对自然的崇拜,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对先祖的崇拜,等等。

  如今,以祭祀、崇拜为题材的剪纸仍在吉林民间流传着,许多作品已成为生活和审美的重要代表作了,它们成为民族精神表述人们思想的重要文化现象了。


满族家族剪纸_副本.jpg

长白山满族人家在展示剪纸作品  王纪/摄

  坚守传统而不失创新。长白山满族剪纸总是以一股浓烈的古朴风格与气息感染着人、影响着人,这是成功地继承了祖先在久远的生存历程中所保留和传递下来的文化精神与文化思想的结果。传统自然来自于远古,它不可能与今天和未来的某一点或某一层完全对接。所以用“方”和“圆”来比喻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对接是最准确不过的了。但是,另一个问题是,传统和现代必须要对接,这就在检验着创造者——对接者的实施能力了。

  我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关云德,包括侯玉梅、倪友芝等,都是实现满族剪纸传统与现代文化对接的突出代表。如关云德,他擅于把一种古朴的文化美、民俗美原封不动地表述出来,以保持住远古的传承。他的作品在保持传统的精神和古老朴素艺术思想与手法的同时,选择一种已经和正在失去形象的远古因素去表述,他创作的海东青系列就突出表现了这一点。


《海东青》赵永芝_副本.jpg

海东青  赵永芝

  海东青这种神圣的北方大鸟,在久远的历史岁月中曾经是民族精神的形象和化身,产生过巨大的精神震撼力和民俗文化力,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表述载体。但是从清中叶开始,海东青已成为东北自然中濒危的自然动物。如今它又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人和鹰的关系已远离而去。近年来,联合国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使得人们对鹰的文化又产生了一种了解的渴望。这时,关云德将海东青题材挖掘出来。他同样采取保留祖上和族人对神鸟的表述方法和艺术,并融进了自己对民族文化的深入认识与了解,所以他的一系列海东青剪纸终于让今天的社会和人们体会到了它的价值和作用。


《人参梦》侯玉梅_副本.jpg

《人参梦》侯玉梅

  侯玉梅的传统生活、自然生产方面的剪纸非常突出,她常常把人们走入自然的生产、生活活动表现得惟妙惟肖,而且带有浓郁的精神和生活信仰性,如《人参姑娘》等。而倪友芝的自然生命的“对话”剪纸极具魔幻现实主义思想和创造,她让动物、植物都活活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感和鲜活的力量。

《狩猎神》关云德_副本.jpg

《狩猎神》关云德

  关云德的面具和脸谱剪纸完全来自于自然和观念的两个层面。有时在表述天、地、山、川,岭、江、河、岗、土、风、云、电、雷、霜、雪、雹时,他完全以抽象的面目展示出来,让今天的人们感到十分的陌生。但是他的面具剪纸中各种形象的“陌生感”恰恰是他真实地传承了祖先思想观念和精神感受的结果。在那令人感到陌生的那些作品中,恰恰传承出一系列的重大而珍贵的我们还没认识到的艺术形象所代表的内涵和思想特质,这是属于自然本真的原色作品。


《过年》倪友芝.png

 《过年》倪友芝

  关云德、侯玉梅、倪友芝等民间艺术家,始终对祖先的艺术思想和手法不断地思考、总结和保留,并纳入到他们的实际创作中去,时时地分析,解剖开来,努力去衔接传统和现代,不犹豫也不保守,使满族剪纸在坚守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他们不断地探索传统的手法并使其在新的构思意境中去展现,努力让今天的艺术去接受它,并挖掘出诸多的传统美,形成新的作品的风格。

  作者丨曹保明

  著名文化学者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组长

  图片提供丨王纪

       来源: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