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的满族剧种啥样?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48268
全国唯一的满族剧种啥样?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4826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非遗

全国唯一的满族剧种啥样?

2024-05-15 09:55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满族新城戏,是全国三百多剧种的戏曲百花园中唯一的满族戏剧种。溥杰先生曾为新城戏亲笔题字:“满族戏剧、艺苑新花”。

  满族新城戏创建于1959年秋,以流传于吉林省扶余一带的满族曲艺“八角鼓”为基础而创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因为扶余县城曾是清代伯都讷新城,又是清末民初时期新城府治所,故而最初定名为“新城戏”。

《铁血女真》演出剧照.jpg

《铁血女真》演出剧照

  1959年,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继承民族艺术遗产、发展地方戏曲的指示精神,扶余的文化主管部门组织音乐工作者徐达音、赵少华等对“八角鼓”进行了抢救式的挖掘、整理工作。他们按照程殿选口授,记录、整理了40个曲目和27个曲牌。是年秋,组成“扶余县新剧种创编委员会”。在对濒临失传的“八角鼓”演唱艺术进行卓有成效的挖掘和抢救工作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戏曲化的再创作,以当时仅有的27个“八角鼓”曲牌为基调,在曲牌联套体的基础上,创板式变化体,先创原板,后扩展派生出三眼、慢板等十几种板式,使其初具戏剧雏形。

  1960年10月,成立扶余县新剧种新城戏实验剧团。剧种创立后编演的第一台实验剧目是古装戏《箭帕缘》(赵少华、孙宏斌编剧,赵少华首次创腔)。《箭帕缘》首演成功,剧种被肯定。此后,新城戏先后创编和移植了《战风沙》《望江亭》《春草闯堂》《江姐》等大小剧目20多个,6年演出1400余场,观众达180万人次。

  从现代京剧“样板戏”移植来的新城戏《沙家浜》和重新改编的现代戏《战风沙》,是新城戏使用管弦乐配器伴奏的初次尝试,为丰富新城戏的音乐色彩与和声效果奠定了基础。另外在排练这两台戏时,正值长影一些艺术家来到扶余县。这两个剧目的作曲,均得到了长影著名作曲家姜巍的鼎力协助,使新城戏在唱腔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有的唱腔如《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大雁北飞》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颇受观众的欢迎。

《洒下一米阳光》演出剧照_副本.jpg

  《洒下一米阳光》演出剧照。该剧由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创排,是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以松原市宁江区纪委监委干部、选派大洼镇东六家子村党支部书记郭明亮为原型创作而成。

  2013年,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被确定为全省“吉剧创作演出基地”和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该中心现已拥有一批经典的传统剧目和满族传统舞蹈,如新城戏《箭帕缘》《战风沙》《红罗女》《铁血女真》《洪皓》,民族舞蹈《萨满舞》《祈太平》《腰铃舞》《火神舞》《格格舞》《海东青舞》《神鼓与格格》《清风响铃》《盛世王朝》等。这些传统剧目和满族传统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中一些剧目多次进京参加演出和进行国外文化交流,并多次荣获国家最高艺术奖项,如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金孔雀”综合大奖、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金奖等。

  戏曲界有“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说法,足见优秀剧目对剧种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孔培培在《现实题材创作:让戏曲与时代紧密相连》一文中这样写到,“满族新城戏原本是偏居东北一隅的地方小剧种,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这个以演出清军入关故事为强项的‘天下第一团’,近年通过创排现代戏《洒下一米阳光》,实现了剧团时隔五年后的再度进京演出,为该剧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满族新城戏佳音频传,共创编和移植演出了大小剧目四十多出,如《洪皓》《洒下一米阳光》《高风元辅范文程》《哈达山下》等等。其中,《洪皓》获“五个一工程”奖、“金孔雀”综合大奖;大型现代满族新城戏《洒下一米阳光》成功获得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资格;大型历史满族新城戏《高风元辅范文程》成功入围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哈达山下》获得了吉林省优秀戏曲剧目会演,桃李梅剧目奖。

  满族新城戏不仅是松原大地的民族之花,也是长白山艺术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老艺术家们为新城戏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厚重、坚实的基础,今天年轻一代的新城戏人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方针,秉承前辈基业,执着追求艺术之根,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契合,使满族新城戏有了长足发展。满族新城戏已被录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戏曲年鉴》《中国戏曲曲艺辞典》和《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

  来源:文化吉林松原卷、中国吉林网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