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满族:别样的端午节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55196
东北满族:别样的端午节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5519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非遗

东北满族:别样的端午节

2024-06-05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粽子_副本.jpg

  满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满语“孙章阿以能以”,与汉族的端午节略有不同。

  端午节的来源在汉族有五说,即纪念屈原、介子推、伍子胥、汉代苍梧太守陈临和纪念曹娥说,满族人比较重视纪念曹娥说。曹娥的父亲在汉文帝初二年(公元108年)五月五日迎潮神时被溺死。当时曹娥年方14岁,沿江寻找父亲的尸体,昼夜哭嚎不已,后投江。数日后,曹娥抱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八旗营房中特别提倡忠孝,曹娥的故事对清代满族人影响较大。

  日出前采艾

  端午清晨,大人们用香包唤醒沉睡的孩子,在太阳出来之前,去野外采摘带着露水的艾蒿。艾蒿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具有驱赶蚊虫,消肿、化瘀的功效。据说艾蒿是不能见光的,见了光就没有神力了。过完端午节,人们把余下的艾蒿放在背阴坡晾干,编成绳子储藏,待日后腹痛时薰用,有奇效。晚上人们围坐外面乘凉,难免蚊虫叮咬,一根艾火绳,便让蚊虫纷纷飞离人群。夏日土屋闷热,睡觉时,总要把窗子敞开,蚊子常来骚扰,一根艾火绳足以将其熏跑。

  掬露水洗脸

  五月节的露水,好像灵丹妙药,传说若是用这天早晨的露水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这天人们起大早,到河边去洗眼睛、洗脸。有的妇女到河边洗脸、梳头后,还端回满满一铜盆水,给公婆洗头、洗脸。孩童们起来晚的,听从母亲的话,用煮过艾蒿的水洗脸,传说可以避生疮疖、闹眼病,且有耳聪目明之意。

  半个月过节

  满族是渔猎民族,对节气的变化比较敏感。端午节俗,最早来源对夏至节气的神秘感,这一天白昼为全年最长,树影也特别长。汉族的历法传到满族地区后,满族人加进夏至、祭龙等内容,结合五月五日二五相重的数字崇拜,统称端午节为“五月节”,即半个月的节日。过节的时间是五月初一到初五,直到五月十三。《那桐日记》:“光绪十六年初五,夏至供粽子,锡弟赴宗祠行礼,余在家清理帐目镇日得闲。”这一记载说明这一天官员放假,要给祠堂上供。

  黄米小枣粽子与五彩粽

  满族过端午,用苇叶包裹黄米小枣粽子,也有江米和黄米与小枣合在一起,叫二米粽子,系粽子用马兰草,乡下遍地都是。 五彩粽子是用来佩戴的,以祈福禳灾。五彩粽子的内壳是用硬纸叠成的,一般在2公分左右,外面缠上五彩丝线,连成一串。形制有圆有方,乃天圆地方之象征。

  儿童肚皮上滚鸡蛋

  家庭主妇们,从一个月之前就开始攒鸡、鸭、鹅蛋,并把五月初一至十五这几天下的蛋,单独做出记号,放进艾蒿水里煮好,专门留着给孩子们吃。年长者根据多年的生活,总结出一条经验:认为鸡蛋有健身之功效,也与人的诞生神话有关。据说吃了端午节期间新下的鸡、鸭、鹅蛋“不苦夏”,身上不长疙瘩。清晨小孩子们懒在被窝里不出来时,长者要将煮熟透了的鸡蛋,放在小孩肚皮上来回不断地滚动,然后去壳让小孩吃,人说这样可以补肚子,孩子一年不闹肚子疼病。

       作者:施立学,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吴亚楠,长春电子科技学院教师 

       图片:图虫创意

编辑:曹淑杰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